企業經營業務進退論文
時間:2022-04-30 11:08:00
導語:企業經營業務進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企業內外部情況的不斷變化,企業經營業務的進退是完全正常和完全必要的,企業家們實際上也是這樣做的。因為企業經營業務進退是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必須注意其原則和藝術。
根據專家的研究,企業應該退出的業務有十類,一是不符合戰略轉移方向的業務;二是處于衰退產業的業務;三是受資源和能力約束、企業無法經營的業務;四是在產業競爭中、企業經營中無意爭優勢的業務;五是需要獨立分拆發展的業務;六是非主營的、且無意擴張的業務;七是企業出于上市、合并重組等特定目的需要割舍的業務;八是不良資產業務;九是沒有利潤空間的業務;十是不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業務。JimCollins在《基業常青》一書中通過解剖18家“高瞻遠矚的公司”就此作了闡述。
業務退出的目的是為了專注于培育核心競爭力,形成主營業務,在必要的時候,企業甚至需要作出“壯士斷臂”式的“大撤退”。曾經戰勝過拿破侖進犯的俄國將領庫佐圖夫說:“一次成功撤退的意義不亞于一次成功的進軍”;有時候往往是“退一步、進兩步”。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果斷地關閉了大批成熟產品的流水線,轉向娛樂產品的研制,就是成功的經典案例。到2002年3月31日結束的2001財年中,日本七大電子巨頭中有六家巨額虧損,唯有索尼一枝獨秀。
從多元化經營的局面中退出是比較常見的情況。諾基亞是一個典型,多元經營的困境使其在20世紀90年代末痛下決心退出原來占90%的業務領域,集中精力從事手機生產,幾年后終于成為全球第一手機制造商。柯達又是一個典型,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藥品、日用品、化工產品后,膠卷生產的核心業務受到了沖擊,企業陷入困境,直到新任董事長費舍到任后才立即退出這些領域,終于奪得膠卷行業的桂冠。有的企業本著專業化的原則將其第二主業剝離,如百事可樂公司將餐飲業務剝離出來成立百勝集團,專營肯德基、必勝客等連鎖快餐,從而使專業化程度盡可能提高。
一些大企業,尤其是集團公司,往往比較容易傾向多元化經營,認為可以充分發揮企業的整體效應和綜合效應。有的企業本來就具有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的優勢,其多元化性質屬于相關多元化,內部的幾種業態可以互為用戶,形成經營鏈,實現“肥水不外流”,做到凡事不求人,對于多元化“利”的方面看得比較清楚和具體,而對于其“弊”的方面考慮不多,猶豫之中使最終的決策向多元化傾斜。同時,由于上市公司受股東及資本市場對公司增值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現有業務不能滿足預期的收益增長水平時,多元化經營就成為替代方案,尤其是通過公司并購,企業可以輕易地進入業務新領域。
企業進入新業務比退出更復雜,由于“上山容易下山難”,在進入新業務前必須有更周到的思考和研究,以免為日后造成麻煩,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我們參考。
一是選準新興優勢產業,如TCL用8年時間進入電視機行業的三強;用3年時間成為電腦行業主要企業;用2年時間又躋身手機行業三強。
二是抓住局部優勢,在IBM公司確立筆記本電腦的優勢以后,戴爾公司致力于開發長效電池,使筆記本電腦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延長了數倍使用時間,從而后來居上,擊敗了其他對手。
三是跳出主流市場,當IT產業群雄紛爭之時,亞馬遜單獨專營網上書店,成為第一品牌。
四是技術升級,在模擬手機時代,諾基亞靠率先使用數碼技術追上行業老大摩托羅拉。
五是快速應變,北京出現沙塵暴后,海爾很快就推出了針對沙塵暴天氣使用的空調,從而占領了市場。
六是“性價比”優勢,燦坤咖啡壺在同樣性能的前提下、以9900日元的價格優勢將1.68萬元一臺的松下產品從老大位置上趕了下來;格蘭仕微波爐的成功也是同樣道理。
七是節能優勢,日本轎車就是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中以節能優勢占領國際市場的。
進入經營業務如果涉及屬于從事多元化經營的時候,必須要有謹慎的權衡,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業務的相關性,非相關的多元化無疑是冒險。設想一下,企業在自己原有的經營領域中保持和擴大市場份額已屬艱難,而要進入與己無關的他人地盤談何容易。應該指出,這里的相關性涉及的是資源,而非產品,因為產品相關是比較常見的。多元化業務組合是以資源為基礎,而不是以產品為基礎。
第二個條件是核心技術、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的共享性,我們不能僅僅以是否屬于相關性作為判別多元化是否合適的標準,而應該進一步研究企業核心技術、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在多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核心技術、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是多元經營不可缺少的基礎和平臺,只有使其能為各種行業共享,多元化經營才有可能成功。例如夏普公司就是依靠領先的光電技術開發液晶顯示器,使之應用于幾種電子產品。
第三個條件是良好的成長性,韋爾奇曾說,如果在一個領域不能做到第一或第二的地位,就無法規避風險,就不要進入這個領域。海爾集團也非常明確地規定,凡進不了前三名的堅決放棄,最近就放棄了個人電腦的業務。凡不具成長性、不能名列前茅的多元化項目就不能上馬。
因此,企業最要緊的事是形成核心競爭力,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才有可能在相關行業中選擇具有成長性的新業務,進入新領域。
那么,什么情況是考慮進入多元化經營的合適時機呢,我認為有以下情況。
一是當企業在主業中已經取得領先優勢、而這個業態已經供大于求、競爭加劇、利潤率明顯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非優勢企業已無力追趕,優勢企業有條件可以實施資本轉移。
二是當一種新經濟、新業態剛出現時,此時市場尚是空白,大家處于同一起跑線,競爭還未開始,在主業中已經有所成就的企業如具備條件可以搶先涉足。
在退出和進入經營業務的具體過程中,還要講究藝術性,退可以且戰且退、也可以“金蟬脫殼”,進可以迂徊曲折、也可以全面推進,辦法全在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在經營業務方面做到了進退有序、進退自如,對企業而言則是大幸矣。
- 上一篇:銷售部門員工工作總結
- 下一篇:檔案局公務員個人總結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