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營銷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探究

時間:2022-04-02 03:38:58

導語:汽車營銷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營銷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探究

摘要:文章以汽車營銷專業為例,從汽車小微企業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困局入手,綜合考慮學校、企業、政府和學生各方利益,提出較為合適的就業工作室組合訂單人才培養模式,并對該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和具體實施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微企業;就業工作室;組合訂單培養

近年來高職院校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上作了大量嘗試,特別是訂單培養合作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訂單培養大多是面向大中型企業,對小微企業進行有效的合作育人各地的實踐經驗還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微企業經營(服務)類型單一,學生年需求量過少,教育成本高等造成的。本文從汽車小微企業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困局入手,兼顧行業和社會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定位,結合我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具體情況,主要針對汽車小微企業就業工作室組合訂單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研究,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產業、特別是與區域產業的緊密對接,有效地破解小微企業招聘難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實現學生、企業、學校“三贏”。

1小微企業和學校開展訂單人才培養時會出現的困局

目前高職校企合作訂單班培養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業。單個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受市場環境波動影響嚴重,一直無法形成訂單培養,存在政府熱、學校熱、企業冷、學生冷的“兩熱兩冷”現象。通過調研發現有以下困難:1.1小微企業和高職院校缺乏合作平臺。鑒于小微企業每年人員需求量小,學校人才培養成本高等原因,直接導致雙方校企合作難以開展。但如果借助政府或行業平臺,將省內小微汽車企業的用人需求進行匯總,與高職院校協商進行分類培養,情況或許可以改善。1.2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缺乏有效約束機制。小微企業對校企合作缺乏準確認識,注重短期利益,校企合作關系不穩定。加之許多高職畢業生對自身缺乏科學定位,缺乏誠信。因此,要想保證雙方持續穩定的合作,政府或行業協會必須出面制定相應的約束機制,保證雙方利益。1.3目前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與小微企業的人才需求存在差異。小微企業規模小,員工一般都需要身兼數職的復合型人才,而高職學校的常態化培養并不符合其需求。從而導致企業間互挖人才,形成惡性競爭或者使得畢業生不能獲得應有的薪資待遇出現跳槽,而企業處于常年招聘的窘境。1.4高職學生的就業觀存在誤區。(1)外部環境影響。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對于小微企業也多存有抵觸情緒,這直接導致了用工單位的“招聘難”和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1]。因此,社會和學校必須對小微企業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2)消極被動等待。大多數的大學生普遍認為就業和擇業是畢業時才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業過程中缺乏職業規劃、缺乏就業的主動性。(3)行動與目標反差較大。很多高職畢業生存在“想得多,做得少、干的差”等毛病。空有抱負,卻沒有為理想付出應有的努力和勞動,還不想受到任何約束。

2尋找共贏點,加強校企政合作的深度與廣度研究

學校和企業缺乏深度合作,主要是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利益驅動點沒有最大限度的挖掘。只有在政府的支持和促成下,深入了解各方需求,保障各方利益(圖1),才可以通過對接利益實現長期的良性互動。通過對接市場確定人才需求、對接工作崗位創新教學內容,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能力和技能水平,將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進行對接,實行“分類分崗參觀實習、分崗位輪換實習、定崗位專項深度實習”三種不同階段的教學模式。

3確定就業工作室的培養目標和綜合職業能力體系

由政府或行業組織牽頭,將小微汽車企業按其經營范圍細分,分成諸如“汽車銷售”、“汽車配件”、“二手車”、“汽車美容”等。然后針對各企業用人需求,通過校企多方溝通,引入企業共性的教學項目和崗位實戰演練,以“小微訂單班”、“精英班”的形式培養學生,使得培養過程更加貼近企業崗位群的要求,培養能直接上手的復合技能人才。

4以核心課為突破口的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實現課程體系和專業的動態設置與調整

《二手車鑒定與評估》是我院汽車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涉及汽車維修、汽車市場行情、營銷和產業法規等多方面知識,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大多數二手車企業規模不大,但崗位的綜合實踐性非常強,承擔的經濟風險大,所以剛畢業的學生初期屬于學習階段,不具備獨立評估車輛的能力。而學校鑒于學生就業面廣的考慮,一般開設的課程較多,如注重專業基礎的《發動機構造與檢修》、《底盤構造與檢修》、《會計學基礎》、《商務談判》、《廣告策劃》等;專業核心課程有《汽車保險與理賠》、《汽車銷售》、《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二手車鑒定與評估》、《汽車服務接待》等。高職學生學制3年,在校時間2年半,最后一學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這些情況就導致了學的內容基本都是雜而不精。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應多聯系一些合作企業,讓學生每學期課余時間都能去一家不同課程的小微企業進行理論與實踐知識的運用與轉化[2]。同時,為小微企業提供穩定的技術人才供給和廉價的勞動力。最后在大三階段,學生找出自己的專業興趣所在,加入工作室,學校和企業進行專業系統的聯合定向培養[3]。

5依據所需的職業技能,優化課程結構、重組教學內容,強調實踐性教學

將區域內汽車小微企業聯系起來,對其用人需求和用人標準進行匯總。通過對所需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和資格證書要求,設立了“課崗對接”學徒制項目課程。學生大三時成立某一特定專業方向的組合訂單班,訂單班在完成學校既定的課程內容外,利用業余時間進入工作室由校企雙方按照企業用人標準來培養,使學生未畢業就先工作,以實踐教學為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大程度地保證小微企業利益,使學生真正做到直接上崗。

6結語

就業工作室組合訂單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可以按照小微企業的用人標準在高職院校“定制”人才,化解小微企業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使學校的教學、科研更貼近市場,擴大畢業生就業途徑,減輕政府調控負擔,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顧杰,姚流盛.我國現階段小微企業人才流失問題及其對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37-41.

[2]陳文福,王萍.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探究[J].河西學院學報,2019(1):126-128.

[3]魏明樺.一種基于工作室選撥的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以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5(17):170-171.

作者:李敏 單位: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