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策略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20 08:38:00

導語:企業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策略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策略探究論文

[摘要]通過對體育營銷內涵和國內外企業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現狀的分析,揭示了我國企業在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我國企業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戰略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企業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策略

一、體育營銷的內涵

完整的體育營銷包含兩方面的形態:體育實體本身的市場營銷,以及企業借助體育主題和資源進行的市場營銷。所謂體育實體,指自身擁有體育資源的賽事、組織機構、團體等,譬如足球、籃球聯賽,體育賽事組織者,體育俱樂部等。體育實體本身的市場營銷,是這些資源所有方針對他們所擁有的體育資源而進行的市場營銷行為,企業的體育營銷,無論采取何種具體方式,想要取得成功的效果,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做到體育營銷策略必須與整體的市場戰略相吻合。偏離企業整體策略而實施的體育營銷,結果往往是資源的浪費。不同的體育資源具有不同的市場針對性,因此,體育資源的選擇及其相對于企業戰略的價值的評估,也是取得成功的重點。在獲得體育資源所賦予的權益后,需要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和相應的保護措施,才能保證營銷的完整效果。

體育實體的營銷提升體育資源的價值,促進著其在社會、商業環境中的形象和影響,也使其成為值得企業去借助的營銷資源,同時,體育實體的市場營銷在推動體育資源的同時,也在推動著與這些體育資源相聯結的企業的品牌和市場。體育實體的營銷與企業體育營銷之間這種種微妙關系相結合,便促成了體育與企業之間的整合體育營銷。

二、品牌國際化的國內外企業現狀

品牌國際化是企業在進行跨國生產經營的活動中,推出國際化的品牌,并占領世界市場的過程。在國際上,列世界10大品牌之首的可口可樂公司,其品牌建設的成功與體育營銷密不可分。從1907年可口可樂公司就開始贊助美國的棒球比賽,從1985年第一期國際奧委會合作伙伴贊助計劃起一直是這一計劃的核心成員,它還是國際足球聯合會的長期合作伙伴,以及其他許多國際和美國體育組織和賽事的熱心贊助者。韓國的三星集團也可謂是體育營銷的典范,其品牌的提升幾乎完全來自于體育營銷。“TOP計劃可以說是三星體育營銷的最高策略,通過它,三星使其品牌價值上升到2002年的世界第34位,品牌價值高達83億美元,成為該年度世界品牌價值提升最高的品牌。”

由于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使我國企業品牌國際化成為必然。又由于我國國際體育頂級賽事承辦的增加,為我國企業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戰略提供了良機。目前,我國已經有許多企業牽手體育賽事,希望通過體育營銷方式開始其品牌國際化道路。聯想集團2004年3月26日與國際奧委會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成為第6期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簡稱TOP),這也是奧運歷史上中國企業首次獲此資格;海爾集團電腦冠名澳大利亞老牌籃球隊墨爾本老虎隊,同時聘請該隊著名球星擔任海爾筆記本電腦的形象代言人。這些舉動成為我國企業體育營銷的大手筆,為我國企業品牌國際化開創了先河;但是,體育營銷目前在我國還屬于初級階段,無論是營銷網絡還是資金實力,以及營銷戰略都難以與國外大公司相提并論。

三、我國企業在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資源的商業管理、運營水平偏低

作為體育營銷的靈魂——體育資源,若其擁有和開發者不能很好地在各方面實施整體開發,其價值當然無法得到體現,故而也無法協助企業良好地實現體育營銷策略。甚至有可能由于無法滿足企業對價值的需求,而根本形成不了市場吸引力。除了2008北京奧運以外,無論是國內的體育賽事、團隊、或運動明星個人,都一定程度地為之困擾。2005年中超足球聯賽的“無冠名”現象,正是這一問題最典型的體現。在世界范圍,無論是世界杯、奧運會等全球的大型賽事,還是英超、意甲、NBA等頂尖的區域賽事,能夠做到長足的飛躍,都離不開電視媒體的發展和支撐。進行體育營銷的企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在于通過與體育資源的整合實現更大規模的媒體效益,而電視媒體仍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手段。在電視媒體無法展現體育資源有效的曝光和價值的情況下,體育營銷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最佳效果。

2.缺乏體育營銷價值的評估依據

如何準確地評估一項體育資源的營銷價值,這即使在國際上都還是一個有些難度的話題。在國內,對體育贊助等模式的營銷價值的評估,可以說還處于一個接近空白的狀態。除了近兩年出現的一些按照國際模式制作的媒體和調研數據,在體育營銷當中,幾乎找不到可以參考和依賴的量化信息。這種情況下,體育資源所有者難以提供有說服力的依據來體現資源的價值;而營銷企業對體育項目的選擇,往往帶有賭博性,對營銷行為帶來的實際價值,也缺乏有效、科學的分析。

3.體育營銷人才的缺乏

國內體育營銷市場存在的另外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專業人才的嚴重缺乏。據北京奧組委官方統計,截至2005年中,其對專業體育管理、營銷人才的缺口達3000余名,而全國同類人才的缺口超過萬名。到2008年,這個數字預計將超過3萬。目前,國內具有高級、海外專業背景的體育產業人才僅能以百位計算。這相對于日漸火熱的體育市場,可謂是杯水車薪。

4.對體育資源整合不足

體育營銷屬于一種整合營銷。既然是整合,就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及合理的方式,來實現策略目的。國內企業在體育營銷的過程中,往往對體育項目所賦予的資源和權益利用不足。贊助一個體育項目的企業往往在看重場地、服裝、肖像及媒體權益等靜態資源時,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動態資源,即體育項目所有方自身進行的市場營銷資源的整合。舉例而言,英超的曼聯是世界第一大足球俱樂部,沃達豐成為其主贊助商可以獲得強有力的靜態資源。按理說沃達豐應該知足了,可事實上不然:在曼聯俱樂部面向全球實施的“OneUnited”推廣計劃中,為滿足沃達豐的營銷要求而做的工作占了很大篇幅。這是充分調動體育資源的能動性而獲得最大化營銷利益的一個范例,遺憾的是在國內鮮有所見。5.缺乏長期的體育營銷戰略

當國際品牌把大型的體育項目納人體育營銷戰略,成為品牌建設的有機部分并提前幾年開始籌劃時,我們的企業大多關心的仍是一時的知名度和銷售目標。在一些表面的細節上,如贊助合同的期限,國際品牌對體育項目的贊助期限,少則三五年,多的甚至超過十年,而國內企業更傾向于一年一簽的模式。進行體育營銷的一些企業帶有一種不成熟的心態:把體育簡單地作為實現其短期目標的一種傳播介質,而非一種市場策略資源。這種營銷方式,無論對于企業自身市場策略的實現,還是對于體育資源的長期發展,都是一種不利的行為。

四、我國企業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策略的對策與建議

1.加深對體育營銷的價值認識

企業開展體育營銷的出發點是要借助體育建立和加強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即通過把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融入到企業及其品牌當中,使消費者對企業產品及其品牌產生認同。世界許多知名企業正是基于對體育營銷價值的深刻認識成功地通過體育營銷樹立起了其全球性的品牌形象。國內企業雖然也開始意識到了體育營銷的巨大魅力,對體育營銷日益熱情和敏感,但在營銷的認識上還不到位,在營銷的策略上尚顯稚嫩,在營銷的運作模式上也還欠成熟。

2.加強體育營銷管理,創新體育營銷組合策略

我國企業必須加強體育營銷管理,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減少體育營銷的風險性。面對外國跨國公司的強大競爭,集中優勢資源,進行體育營銷組合創新。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言:“新經濟的發展要求新千年的營銷手段必須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市場營銷需要識別顧客的需求和欲望,確定某個組織所能提供最佳服務的目標市場,并且設計適當的產品、服務和計劃方案以滿足這些市場的需要。”整合體育營銷既要善于選擇先進的有穿透力的媒體,要有超前的震撼力的策劃或廣告創意,讓體育精神和現代化的產品完美結合,使消費者和廣大受眾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接受企業理念,進而達到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的目的。

3.堅持長期性、系統性、文化性

毋庸置疑,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單通過支持一二次大規模的體育運動是無法進行核心“價值傳遞”的,必須是在與自己產品相對應的運動領域內,找到該項運動與產品的內在結合點,長期持續地投放下去,才有可能形成效果。它要求企業在體育營銷戰略的指引下達到資源重新整合,實現體育文化、品牌文化與企業文化三者的融合,從而成為企業的一種競爭優勢。文化性是體育營銷的內容和高層次表達,是體育營銷的靈魂。體育產品的核心利益是身體健康、社交互動、消遣娛樂、家庭和睦、追求知識、審美和消除生活乏味等等。因此,體育產品所提供的核心利益具有無形性、動態性,消費者感受的經驗性和主觀性。而企業體育營銷只有體現出適合各種文化層次、各種審美情趣、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需要的文化特色,才能吸引人們廣泛地參與。體育營銷究其實質主要是為人們提供一種文化精神生活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劉寶亮:體育營銷決戰中國[N].中國經濟導報,2001-07-26

[2]吳軍磊:體育營銷中的品牌決定論[Z].中國營銷傳播網,2004

[3]張華鑫田坤:論我國企業品牌國際化體育營銷戰略[J].體育科學,2005,25(4):13~17

[4]耿力中:體育市場營銷[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5]埃里克·喬基姆勒:品牌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哈佛商學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