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營銷成本的優化與控制
時間:2022-06-09 10:26:01
導語:物流企業營銷成本的優化與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企業內部沒有形成良好的營銷意識,導致營銷成本的控制與優化事倍功半
目前,我國很多物流企業都存在企業內部沒有形成良好營銷意識的現狀。導致這一不良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還是,在對營銷策略的落實過程中,許多物流企業都只一味地強調與外部客戶之間營銷關系的建立和優化,但是卻忽略了對物流企業內部的營銷意識的建立及管理。如此一來,物流企業內部的各職能部門,以及全體員工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營銷意識普及和樹立,這不僅會讓員工參與營銷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大受打擊,還會導致物流企業營銷成本的控制和優化事倍功半,無法到達預期的效果。
(二)物流企業規模偏小,無法通過實現規模效應降低營銷成本
物流業是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漸興起的復合型服務產業。雖然物流行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非常迅速和可觀的發展,但是絕大多數的物流企業仍處于粗放式的經營階段,這些物流企業的發展模式仍然停滯在以數量的擴張為主。加之入口門檻較低、監管不集中以及科技含量不高等眾多不利影響因素,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綜合物流實力根本無法提高,進而導致物流企業的營銷無法實現規模效應,先進的物流系統無用武之地,企業的營銷成本也只能居高不下。
(三)物流企業對營銷成本的管理方法欠佳
1.過分追求營銷成本最小化,背離了物流企業的發展初衷目前,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對營銷成本的管理方法仍然比較落后,沒有科學、合理地實現對營銷成本的權衡和控制。傳統的營銷成本管理方法非常片面,僅僅局限于單純地通過減少甚至避免某些營銷環節費用的支出,來達到降低營銷成本的目的。這樣的營銷成本管理方法,是以物流企業的內部價值耗費為基礎的,只對營銷成本本身進行了控制。這樣一味地追求將物流企業的營銷成本最小化,不僅不能實現對其營銷成本的優化控制,反而極有可能使營銷成本的管理措施與物流企業的發展戰略發生嚴重偏離,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2.缺乏統一的核算標準,使物流企業營銷成本的核算數據隨意性與局限性增大很多物流企業在進行營銷成本核算時,只是根據自身對營銷成本的理解和認識為基礎,單純地通過運用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來進行營銷成本計算。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整個物流行業內對營銷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都缺乏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這兩方面因素無疑會增大物流企業營銷成本核算的隨意性和局限性,最終導致所核算出來的營銷成本缺乏足夠的科學性和權威性。這樣得出的營銷成本數據,根本無法用作對物流企業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的評估,讓其失去了應有的參考價值。
二、物流企業營銷成本的優化措施
(一)強化物流企業內部營銷意識的構建,營造良性的營銷文化氛圍
物流企業在控制好與外部客戶需求與利益直接相關的營銷活動成本之外,還應該加強對企業內部營銷意識的構建。意識到營銷成本的控制不僅僅局限于物流企業的作業部門,對于企業的采購部門、儲存部門乃至整個物流供應鏈,都與營銷成本的控制息息相關。首先,應該把降低營銷成本和建立核心競爭力構建成為物流企業的發展目標,并在物流企業內部建立起良性的營銷文化氛圍,提高企業各職能部門與員工對企業營銷戰略的重視程度。其次,要增強企業員工參與營銷成本控制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物流企業可以將營銷成本控制的好與壞與企業員工的績效高低掛鉤,并設計出對應的激勵方案,從而增強物流企業員工參與營銷成本控制與優化的積極性。最后,物流企業還應該及時關注外部和內部的各種環境變化,與包括在整個物流供應鏈之內的各個企業都搞好關系,使物流企業在實際的營銷活動中能夠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從而降低物流企業的生存風險。
(二)擴大物流企業的規模效益,促進營銷成本的縮減
要想改變物流行業整體入口門檻較低、監管不集中和科技含量不高的現狀,首先就要促使物流行業從以數量擴張為主的粗放式經營模式,轉變為以提供高質量、高科技服務為主的精細化經營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可持續性地擴大物流企業的規模,提升物流企業的綜合物流實力,進而通過引入和使用先進的物流系統來獲得一定的規模效應,最終實現縮減物流企業營銷成本的目的。因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擴大物流企業的規模效益。首先,作為政府可以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來鼓勵和支持大型物流企業對中小型物流企業的兼并重組,從而降低物流企業的整體營銷成本,提升其核心競爭力。而兼并重組的方式很多,例如資產劃轉、加盟連鎖、增資擴股和委托管理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物流企業在實行兼并重組時,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對企業盈利最有利的方式來進行,而不必拘泥于某一種特定的方式。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企業兼并重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政府還可以通過協助安置富余人員、簡化審批程序和適當免除稅金等方式為物流企業的重組過程大開方便之門,讓物流企業在此過程中能夠將閑置物流或者倉儲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促使物流企業能夠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同時也能夠從整體上降低物流企業的營銷成本。
(三)優化物流企業營銷成本的管理與核算
1.優化營銷成本的管理方法,實現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發展要想科學、合理地對物流企業的營銷成本進行優化和控制,首先應該從根本上入手,轉變基于內部價值耗費的傳統營銷成本管理方法,從全方位、多角度入手優化對物流企業的營銷成本管理;而且在對營銷成本的本身進行控制的同時,也要加強營銷成本管理方法與物流企業發展戰略的契合度,在降低營銷成本的同時提升物流企業的綜合實力。與此同時,必須要嚴厲杜絕那種,僅僅只通過減少或避免營銷費用支出,來降低營銷成本的管理手段的出現,避免營銷成本的控制走向不利于物流企業發展的極端。此外,物流企業還必須要加強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構建區域物流信息的公共化網絡平臺,并花大力氣開發并完善內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促進最新物流信息在物流企業內部的及時傳遞和共享,進而確保物流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順利進行。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能夠讓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及時、準確地了解到與物流活動相關的一切營銷成本的變化情況,從而為營銷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提供更科學的參考數據和更多的優化渠道。2.加強物流企業營銷成本的核算,建立統一的營銷成本核算標準加強營銷成本核算,歸根究底還是要提升營銷成本核算數據的權威性及科學性,讓其在物流企業管理效率、營業利潤與發展潛力的評估中更具有參考價值。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先進的成本計算方法來進行營銷成本計算,另一方面在整個物流行業內建立起統一的營銷成本核算標準。物流企業營銷成本核算的上述兩方面要求,均可以通過引入作業成本核算法來實現。作業成本法的核算基礎是企業的作業行為,核算線索是資源的流動,核算媒介是營銷成本的動因,因此,這一核算方法能夠對物流企業的所有營銷活動進行及時、全方位的動態跟蹤。它不僅完全突破了人工工時等基礎動因對物流企業營銷成本核算的限制,而且還能夠根據多種不同的動因對營銷活動產生的一系列費用進行合理分配,最終讓營銷成本的核算靈活而又全面。與此同時,作業成本核算法的運用,在物流企業的營銷成本核算中是切實可行的。首先,這一核算方法能夠完美地適應物流企業的營運成本偏高、服務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其次,計算機、網絡技術和信息化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作業成本核算法的可操作性、運算速度以及核算準確性,能夠最大可能地降低營銷成本核算中產生的計算量與出錯成本。結論優化和控制好物流企業的營銷成本,不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發展水平及運營效益,還能極大地增強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首先,要強化物流企業內部營銷意識的構建。將營銷成本和物流企業的發展目標聯系起來,內部建立起良性的營銷文化氛圍,提高企業各職能部門與員工對企業營銷戰略的重視程度。其次,可持續性地擴(下轉202頁)到理論和實際兼備。我國物流培訓市場不完善的結果是難以培養出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經驗的物流人才,與企業對物流人才的認定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現階段我國物流業高層次管理和經營人才的缺乏,導致企業缺少創新和發展能力,物流企業低效運行以及缺乏活力和競爭力。
三、我國物流專業類人才培養策略選擇
(一)物流人才培養目標應具有前瞻性
3PL經過多年發展已由最初普遍只提供單一的運輸服務階段進入企業合作階段,當前3PL與企業展開了更深入的合作,提供包括供應鏈的設計,專業化定制,高附加值項目等服務。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的要求趨向多樣化,3PL提供的服務更加特殊化,其所需各級物流管理人才知識結構也在不斷變更。第一,物流企業要明確需要何種類型的物流人才,以及企業在不同發展時期需要什么物流人才。第二,學校應加強物流人才需求預測,根據社會需求適時調整培養目標,使各類畢業生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更好地為我國的物流業服務。第三,學校要針對不同學歷層次的物流人才規劃科學、合理的教學培養目標。第四,相關部門要能制定合理的相關政策,引導和規范人才的培養和實施。
(二)完善物流學科體系和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第一,物流教育要為經濟社會培養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須要從行業的特殊性出發,通過分析物流行業發展的趨勢和各類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根據社會需求和社會發展趨勢調整物流相關專業的設置。第二,學校加強與企業深入討論專業設置的改革與創新,使課程真正建立在以高效、企業以及學生為教學計劃的主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導向課程。第三,注重開發多元化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物流教育界有針對性地培養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以適應社會所需。國內研究型大學,應強化博士層次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提升我國應用型物流人才的培養層次。教學研究型高校,應圍繞區域經濟發展,以培養碩士和本科研究生為主題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導向,構建同國內外不同層次高校的合作機制。高職院校,應定位于培養高技能型和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層次,加強同國內外企業合作培養模式推動高職教育發展[8~9]。
(三)加強政府、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合作,建立物流人才培養投入新機制
第一,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地方企業加大對高校的激勵。激勵高校在物流人才培養途徑、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不斷提高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質量。第二,激勵我國企業參與物流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從國際職業教育的共同經驗看,政府可以采取向企業預征收培訓稅費的形式,引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為校企聯合辦學提供政策依據和法律保障。亦可借鑒法國、愛爾蘭等國的“稅收———撥款制度”:先向企業征收一定份額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稅”,如其完成了參與職業教育的義務,則全額退稅,通過財稅政策為校企聯合辦學提供激勵機制和資金保障。第四,鼓勵物流企業建立物流科研機構,加強開發和應用現代性物流技術。
(四)完善在職人員培訓體系,提高物流從業人員業務素質
第一,注重物流學歷教育與物流人才的職業教育有機結合,一方面注重學歷教育培養各相應層次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加強在職教育形式多樣化,完善物流從業人員的終身教育機制。第二,第三方物流企業應注重物流人員在職培訓,通過設置專門物流培訓、咨詢研究機構,根據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相關物流知識培訓。第三,建立和完善物流培訓的市場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為物流人才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盡快建立和統一物流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制度。
作者:張博文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
- 上一篇:中職數學探究式教學論文
- 下一篇:體育中考制度對學校體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