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支付影響因素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0 08:34:00
導語:網上支付影響因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上支付伴隨這電子商務的發展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但由于互聯網及信用體制的發展,國內網上支付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本文是對我國網上支付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TAM理論對網上支付使用者及未使用者間的影響因素進行因子分析和回歸分析,找到影響兩類消費群體的因素。研究結果發現在兩類群體間,對網上支付的易用性和安全性的認知存在著顯著性的差異,但是網上支付的安全性對于使用者而言并沒有顯著性的影響。研究結果將對于網上支付提供商實施有針對性的設計營銷策略提供建議和意見。
[關鍵字]網上支付TAM營銷策略
一、引言
網上支付是電子支付的一種形式,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利用銀行所支持的某種數字金融工具,發生在購買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金融工具,商家之間的在線貨幣支付、現金流轉、資金清算等過程,由此為電子商務和其它服務提供金融支持。作為電子商務的核心環節,基于互聯網的支付系統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在如今經濟日益全球化與社會日益信息化的大趨勢下網上支付借助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使傳統的資金處理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革。伴隨電子商務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消費者不可避免地被網上支付這種新型的支付模式所吸引。因為憑借它便捷、安全的優勢.可以更好地體現電子商務的低成本、跨區域、高效率與個性化特征。根據《Iresearch2005年中國網上支付研究報告》顯示,到2007年我國網上支付市場規模將達到605億元,2010年估計可能達到2800.2006年~2010年中國網上支付(B2C和C2C)和B2B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分別為45.7%和55.7%,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潛力巨大。
我國電子支付發展迅速,但與我國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對支付的需求相比,與國外電子支付市場相比,國內的電子支付市場只能算是剛剛起步。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問題影響客戶對網上支付的使用,信用體系,操作便捷性等對網上支付的使用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計世咨詢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57.8%的人將安全問題列為影響其使用的原因。因此需要來不斷的進行完善以促進這一市場的發展。
目前國內外對網上支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術層面上,對網上支付的系統架構安全技術、業務流程、運行模式等有較多的研究;而從消費者的角度對使用網上支付平臺的影響因素進行相關研究的文獻較少,本文通過對使用者與未使用者網上支付影響因素的進行研究,尋找群體間不同的特性,與營銷策略結合進而對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方案,吸引消費者提供建議和意見。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了來對人們網上支付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看不同的影響因素在使用者與未使用者間是否存在差異。
Davis,Bagozzi和Warshaw等于1989年提出著名的科技接受模型(TAM),意圖用一個一般化的理論解釋科技接受度的決定因素。后經Adams等(1992)對改模型進行修正,目前已經成為研究新技術擴散最常用的模型之一。TAM主張認知有用性與易用性會影響使用科技的態度,進而影響具體的行為表示。所謂認知的有用性(perceivedusefulness)指使用者主觀地認為此種科技和管理方式的收益。而認知的易用性(perceivedeasiness)指使用者所認知的科技使用程度。此外,使用者的認知易用性也會強化使用者對科技地認知有用性。例如可以節省更多地心力去完成其它地任務,進而影響使用者對于使用此技術的態。
根據TAM接受模型的假設,同時基于之前的研究和中國網上支付的現狀,因此將安全性也作為影響網上支付的因素進行研究。
問卷結構
第一部分統計調查被調查者的個人基本信息,進而詢問被調查者是否使用過網上支付。如果選否,轉到第二部分,調查未使用過網上支付的被調查者的相關信息;如果選是,轉到第三部分,調查已使用過網上支付的被調查者的相關信息。根據TAM模型,從三個不同維度來對影響網上支付的因素進行研究,問題以克特五點量表設計。
三、數據分析
在發放的250份問卷中,回收到237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177份,全部作為樣本。樣本有效率為74.6%。在驗證滿意度變量的內部信度,用Cronbach’salpha系數來進行檢驗。檢驗的結果為0.828>0.5,因此足以保證了問卷的信度。
在參與調查的人員中,共有93位,占調查的53%的人未使用過網上支付,但93%的人都有使用的興趣,認為網上支付是有用的。而綜合其影響因素可以看到有49%的人對安全性有很大的擔憂,而操作煩瑣(易用性)也是不使用的原因。
為了對影響使用者網上支付的態度的因素進行歸類統計分析,進而進行回歸分析,因此首先通過因子分析進行分析。在KMO球形檢驗值為0.806>0.5,非常適合用因子分析來進行解釋;同時P值為0,拒絕球型。如表3.12所示,通過vaximax方差旋轉得出三個因子,與問卷設計初衷一致,也就是影響網上支付滿意度的三個維度:易用性,有用性,安全性。也說明了問卷設計的結構效度是非常好的。而三個因子合起來總共可以解釋77.5%的樣本方差,可以說因子回歸的效果是比較好的。
根據因子分析得出的三個因子,以滿意度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R2為0.500,F檢驗值顯示為26.617。說明回歸方程比較好的解釋了變量間的關系。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三個因子的相關系數顯示出,網上支付的滿意度與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499與0.466,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滿意度,繼續使用的意向等。研究結果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安全性與滿意度的相關系數為0.182,但其P值>0.05,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
進一步在使用者與未使用者中對這三個因素進行方差分析發現,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有用性的P值為0.096,說明在使用者與未使用者間沒有明顯的差別,即網上支付的有用性得到兩類群體的普遍認同。但是對于網上支付的安全性與易用性的P值均為0,說明兩類群體間存在著顯著性的差異。未使用對網上支付的易用性及安全性的擔憂,是其對網上支付持觀望態度的主要原因。
因此,對于網上支付的使用者和未使用,針對這兩種不同消費群體,根據其影響因素應當制定負有針對性的營銷方案。
四、營銷策略
對網上支付的有用性,未使用者及使用者都認可其有用性。社會及互聯網的發展,許多交易通過網上支付將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網上支付有著廣闊的市場,市場規模也將會不斷的擴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吸引保留消費者上則需要不同的策略。
1.網上支付的安全性
通過上面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安全性對未使用者而言是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是否使用網上支付的主要原因,而這一因素對于使用者而言,卻沒有顯著性的影響。這可能因為對于使用過網上支付的消費者而言,其對安全的擔憂已經很大程度的降低。實際上,網絡安全技術一直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方向,近年來網絡安全技術,數字證書等已有很大的提高,但潛在消費者對安全性的認知并未隨之提高,安全性對于未使用者而言是影響其使用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不斷發展網絡安全技術及制度,提高整個市場信用保證的同時,要吸引潛在消費者這一群體,如何讓其邁出第一步,對與網上支付的提供商而言,則需要通過不斷的宣傳等方式,使安全性的提高得到潛在消費者的認知。
2.網上支付的易用性
消費者使用網上支付在于其所能由此獲得的價值,開通和操作過程,及獲得相關知識的便利性將影響到消費者的獲取價值。煩瑣,復雜的開通過程將可能使潛在的消費者望而卻步,而操作便易性則影響到使用者的滿意度,進而影響其繼續使用的意愿。對未使用者,開通網上支付的過程,在保證信息及安全的同時,降低開通復雜度,而一旦嘗試著使用第一次后,2/8原則說明保留老客戶的重要性,那么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設計的符合支付習慣的操作流程,提高使用價值,得到消費者認可,則能夠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提高其的認知價值,進而形成繼續使用的意愿。
隨著網上支付的發展,市場競爭也在不斷加劇,更多的提供商加入到網上支付的市場中,因此網上支付提供商需要了解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進而不斷提高其服務水平和營銷策略,加強客戶認知到的滿意度,創建和保持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胡銳郭俊華:淺談國內電子商務網上支付問題及對策.集團經濟研究,2007:p.236~237
[2]黃益:我國網上支付現狀及對策.長沙大學學報,2006.20(6):p.43~44
[3]張翼消費者使用網上支付平臺顯著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商場現代化,2006:p.155~155
[4]Garrity,E.J.,etal.,An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web-basedinformationsystemssuccessinthecontextofelectroniccommerce.DecisionSupportSystems,2005.39(3):p.485~503
[5]張云川張志清:基于TAM的中小企業信息化障礙分析及其外包決策模型.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23(7):p.121~123
[6]吳迪吳薇:網絡消費與營銷策略.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7.10(8):p.87~90
- 上一篇:建筑電氣設計探究論文
- 下一篇:體驗營銷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