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定價機制改革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時間:2022-05-07 09:31:34

導語:LPR定價機制改革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LPR定價機制改革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摘要:2020年以來,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持續下降,對商業銀行產生深遠而復雜的影響,尤其是對公司信貸業務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本文在分析LPR定價機制的基礎上,分別從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視角闡明LPR對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的影響,并在應對措施方面提出相關建議。LPR下降在短期內會降低銀行利潤、加大利率風險,隨著時間延長,還會影響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結構,進而影響銀行信貸業務風險偏好。因此,在利率下行階段,本文建議鎖定利率、優化資產結構、合理利用資金成本、統一風險偏好、提升銀行的風險定價能力以及穩定存貸利差水平,從而減小LPR定價機制改革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的影響,為銀行與優質企業的共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LPR;改革;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

一、引言

為了減輕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國央行自2019年8月開始進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改革完善,從其實施以來,有關LPR的形成機制和政策邏輯影響等內容受到廣泛關注。LPR改革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實體企業在商業銀行的貸款價格降低,推動銀行間接資本與實體企業需求的銜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從而有效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例如,盛松成(2019)解讀了LPR形成機制,表明LPR期限結構的完善將有助于實體經濟的繁榮發展。吳潤明(2019)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出發揭示了LPR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積極影響,這些都表明了LPR改革將有利于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健康化。當前,LPR改革對銀行的影響研究也日漸增多,但LPR對銀行的影響較為復雜,既有正面也有負面影響。曾剛、王偉(2019)的研究表明,LPR改革在短期內會影響銀行利潤,并隨著時間延長,銀行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管理難度會逐漸加大,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銀行信用風險上升。蘆爽(2019)也認為LPR改革會使銀行利差空間被壓縮,從而可能導致銀行惜貸。張希、陳軒(2019)的研究表明,隨著LPR“并軌”,銀行雖可以獲得更大的貸款定價自主權,但銀行也會面臨利差減少、競爭愈發激烈、貸款風險加大等壓力。因此,LPR改革對銀行的影響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其對商業銀行公司業務的影響研究較少。2020年以來,LPR的持續下降會引起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主要經濟體均步入降息通道,從而影響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魏禮軍(2019)的研究表明,商業銀行為應對利率下行對其業務的影響,應努力降低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正缺口,優化全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品種結構和收入結構,從而提高風險管理的前瞻性。另外,LPR對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也會產生影響。楊北京、張英男(2020)認為,銀行房貸風險評估能力會受到LPR政策的影響,并建議個人住房貸款中以LPR加減點方式載明借款憑證中利率相關條款以及重定價周期,以確保個人住房貸款業務LPR改革平穩進行。這些研究都表明,LPR改革對于商業銀行的影響意義重大,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和定價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最基礎的業務,關系商業銀行經營發展。因此,本文將主要研究LPR改革對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的影響,并提出相關應對措施,從而能夠為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適應LPR改革過程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LPR定價機制

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告決定改革完善LPR定價機制,正式開啟貸款“兩軌并一軌”改革,要求金融機構新發放的貸款應主要參考LPR定價,其機制是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作為報價基準加點生成,由18家報價銀行獨立報價,實現貸款利率市場化。這表明了LPR的定價機制將會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例如,孫國峰、欒稀(2019)的研究表明,銀行對債券的定價受無風險利率影響,但貸款利率不跟隨無風險利率變動,且與銀行綜合負債成本顯著正相關,和貸款規模和不良率等顯著相關,需要優化LPR形成機制來加強其對銀行利率的引導作用。李偉(2019)的研究表明,LPR報價方式發生改變,會進一步增強市場利率與貸款利率的聯動性。本次LPR改革的核心是完善LPR的形成機制,建立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的操作模式。LPR改革將會使貨幣市場利率和貸款市場利率都實現直接與政策利率對接,利率傳導的“雙軌困境”有望被逐步破解。LPR改革宣告貸款基準利率名存實亡,改變了過去存貸市場由央行確定的基準利率定價而非市場定價的模式,改變了過去存貸利率的變動不取決于資金供求的關系,而是取決于央行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而實施宏觀調控政策,解決了我國利率市場化主要矛盾是利率“雙軌制”的問題。

三、LPR對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的影響

對于實體經濟來說,LPR形成機制打通了政策利率與貸款利率的傳導通道,政策利率的下調將體現為企業融資成本的下降。對于銀行公司信貸業務來說,LPR改革將帶來較為復雜和綜合的影響。一是從短期來看,首先公司信貸業務利差收窄,利潤下降。貸款端LPR持續下降,而存款定價機制未調整,存款基準利率基本維持不變,銀行公司信貸業務利差收窄加劇。自2019年8月20日LPR換軌以來,LPR報價持續下行,LPR進行4次下調,預計下一階段,為支持實體企業,央行很可能繼續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力度,將使得銀行公司信貸業務利差進一步壓縮。其次,LPR持續下行會造成銀行利率風險短期內加大,主要表現為重定價風險、基差風險、期權風險加大(期權風險是指當利率變化時,銀行客戶行使隱含在銀行資產負債表內業務中的期權給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即在客戶提前歸還貸款本息和提前支取存款的潛在選擇中產生的利率風險)。一是重定價風險加大。公司信貸業務在掛鉤基準利率期間,基準利率調整頻次不大,比如2016-2019年間央行基準利率都沒有變化,公司信貸業務即使重定價也不會發生較大波動,但掛鉤LPR之后,按月調整,且利率下行期間,一旦業務發生重定價將直接降低貸款收益,并且客戶會更傾向于選擇縮短重定價周期,導致銀行短期內產生“重新定價缺口”,即利率敏感的資產和對利率敏感的負債之間的差額使得銀行面臨重定價風險。二是基差風險加大。即使銀行資產和負債的重新定價時間相同,但是只要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調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銀行就會面臨基差風險,且由于目前LPR有可能處于持續下行階段,利率敏感性較強的客戶(如大中型企業客戶)通常會延后提款期,視每月20號的LPR報價情況再安排資金使用計劃,一旦某月利率下行,就會間接造成基差風險而帶來的利差損失情況。三是存在期權風險。由于此前央行多次下調存貸款利率,許多企業紛紛“借新還舊”,提前償還未到期貸款轉借較低利率的貸款,以降低融資成本。再加上中國對于客戶提前還款的違約行為還缺乏政策性限制,因此,選擇權風險日益突出。二是從中期看,公司信貸業務資產結構將進行調整。在利率下行階段,從期限結構看,銀行公司信貸業務更偏好發放中長期貸款,拉長新發生公司信貸期限,鎖定貸款利率,規避利率風險,導致公司信貸業務整體期限結構變長,從而加大銀行期限錯配風險。從客戶結構看,銀行會偏向于向利率敏感性較低客戶發放貸款,而壓縮對于利率敏感性較高客戶(通常為大中型企業)的貸款,尤其是對于大型國企、央企客戶,銀行風險議價能力降低,銀行將會尋找一些議價能力偏低的企業,以獲取風險溢價,導致銀行整體風險偏好上升。從行業結構看,銀行會重點選擇軌道交通、電力供應、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與銀行合作基礎好、抗經濟周期能力強的行業,在授信準入時進行差異化業務標準準入,對于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的重點支持領域和相關客戶,適度放寬業務準入資產負債率、凈利潤、經營性凈現金流等剛性指標約束。三是從長期看,銀行公司信貸業務的風險偏好變化。貸款利率市場化會迫使銀行調整自身風險偏好,隨著利差被壓窄,被迫下沉客戶等級承擔更多的風險,追求更高的風險溢價。同時由于傳統的公司貸款業務利差減少,銀行會通過金融產品創新和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來維持利潤,會導致銀行公司信貸業務整體信用風險偏好上升。

四、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應對LPR改革的相關建議

綜上所述,LPR改革將會對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產生較為復雜的影響,本文提出以下應對措施建議,希望能為未來商業銀行公司信貸業務適應LPR改革過程提供參考。一是轉變經營思路,立足商業銀行特色發展。LPR改革給商業銀行帶來挑戰,最直觀的影響是商業銀行業務利差縮減,競爭更加激烈,靠傳統存貸業務經營必將影響商業銀行創收。因此,需要轉變商業銀行經營思路,盈利模式從過去的利差主導型轉向綜合型經營模式。首先,立足特色發展,構建多條線業務綜合經營模式。鼓勵多條線業務聯動經營,打造特色產品、拳頭產品,增加商業銀行盈利點和核心競爭力。其次,優化業務收入結構,大力發展投行、資管等中間業務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中間業務產品創新力度,在資產端優化投資策略和資產組合,發揮商業銀行牌照優勢,聯動集團內部保險、證券、資管公司等金融板塊,在負債端優化客戶結構,加大產品研發和精準營銷力度,深挖高凈值客戶。二是從資產端加大公司信貸資產投放力度,鎖定利率,降低利率風險,提升銀行整體利潤。加快公司信貸投放,堅持應增盡增,保持公司信貸條線收入,同時提高公司信貸整體收益率水平,收益相對較高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量維持一定比例,控制低收益資產增長,壓降票據、福費廷等低收益資產規模。在當前利率下行階段,拉長新發生公司信貸期限,鎖定貸款利率,規避利率風險,加大重點項目投放,優化貸款期限結構,優化貸款品種,加強線上貸款發展力度。三是優化資產負債管理,加強成本管理,引導銀行優化資產結構。首先優化價格管理,對于新發放的中長期貸款予以FTP減免,同時加大定價授權力度,積極探索對優質客戶、重點支持領域授權定價機制下沉,并配套建立低利率貸款成本約束機制,支持銀行積極拓展中長期貸款業務;其次有效控制經濟資本,差異化經濟資本管理策略,對于戰略客戶、高評級客戶新發放的中長期貸款予以經濟資本系數調節,合理利用成本,提高資本利用效率。四是統一業務風險偏好,提升風險防控能力。聚焦發展優質客戶、優質行業,加大前中后臺溝通融合力度,形成統一業務風險偏好。加強行業研究和市場判斷,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加強行業研究能力并利用外部信息支持,準確把握市場方向聚焦龍頭企業,同時嚴格執行房地產金融監管要求,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從貸前、貸中、貸后三方面嚴控增量風險,對行業風險、客戶風險提早研判、提早處置。五是從銀行整體看,提升風險定價能力,穩定存貸利差水平。靈活管理貸款定價,加強差異化管理和底線管理,做好利率目標管理,合理管控長期限存款利率,保持存款付息率整體穩定。業務發展由規模擴張模式向高質量增長模式轉變,增量的同時持續提升資產業務整體收益,同時做好市場和同業調研,靈活調整定價策略,合規避免LPR換軌下的利率風險。

參考文獻:

盛松成.解讀新LPR形成機制[J].新理財,2019(10):39-40.

孫國峰,欒稀.利率雙軌制與銀行貸款利率定價———基于壟斷競爭的貸款市場的分析[J].財貿經濟,2019(11):81-97.

魏禮軍.LPR改革對銀行賬簿利率風險的影響[J].中國銀行業,2019(11):58-59.

吳潤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LPR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影響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25):86-87.

曾剛,王偉.LPR形成機制改革對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債券,2019(9):7-12.

作者:錢俏 丁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