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銀行風險及法律監管的研究
時間:2022-01-13 08:50:43
導語:網上銀行風險及法律監管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金融服務與互聯網信息產業相融合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網上銀行應運而生。近年來,網上銀行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但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相對而言較為滯后,這種不平衡導致網上銀行在實際應用中問題頻發卻又得不到有效監管和解決,進而引發很多風險。本文從網上銀行存在的風險入手,分析網上銀行監管法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此保障網上銀行安全、有序的運行。
關鍵詞:網上銀行;風險;法律監管
一、網上銀行存在的風險
(一)技術風險
當網上銀行系統遭到非法入侵和攻擊或者在客戶或銀行工作人員操作不當時,系統內銀行客戶的相關信息就會泄露、賬戶資金也可能會被盜取,這勢必會嚴重影響銀行系統的正常運行。此外,網絡技術提供商因技術瑕疵或更新維護不當還可能會導致系統無法繼續提供服務。這些問題都是影響銀行正常運行的技術性風險。
(二)法律風險
網上銀行的法律風險是指在沒有法律明確規定時,就網上銀行運行中產生的問題無法明確當事人的責任從而引發的風險。例如,在客戶或銀行工作人員操作不當以及銀行內部人員故意或過失導致客戶資金丟失、信息泄露的情形時,如何確定銀行及客戶的責任;犯罪分子利用網上銀行進行犯罪(洗錢、偽造安全認證證書)如何處罰。
(三)信譽風險
對于銀行而言,信譽無疑是銀行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客戶信息的泄露,資金的意外丟失以及網上銀行系統的不穩定運行等問題勢必會給客戶留下負面印象從而導致銀行的信譽風險,給銀行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在自己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時,人們大多會選擇避開網上銀行的業務操作,尋求更為安全的方式,這毫無疑問會阻礙網上銀行的發展。
二、我國網上銀行監管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客戶權益保護制度缺失
現階段,缺少對網上銀行客戶權益保障的法律制度,這讓客戶在遭受損失時無法維護自己的根本利益。在銀行工作人員操作不當或因銀行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故意泄露客戶信息、竊取客戶資金)給客戶造成損失時,銀行是否承擔責任,承擔什么樣責任,如何承擔責任,法律對此并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就造成了客戶的損失無法得到彌補的困局。此外,對于黑客攻擊、網上銀行技術故障導致的客戶利益損失,現有法律要求客戶舉證,這對于客戶而言難度很大。維權變得困難重重,很多客戶因此放棄求償。
(二)監管模式較為落后
目前對于網上銀行的法律監管仍停留在對傳統銀行的監管模式水平上。如今的網上銀行業務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銀行服務,還包括很多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服務。對于銀行服務和非銀行金融服務相融合的網上銀行業務而言,用傳統的法律監管模式顯然滿足不了現實需要,在多領域交叉時也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法律重合和法律真空。這對于網上銀行的運行無疑是十分不利的。
(三)網上銀行業務外包監管法律不完善
網上銀行運營系統的正常運轉和維護需要具有一定水平的技術支持,這對于銀行而言確實有很大難度,因此銀行大多把此類技術性業務通過服務外包的形式交給其他技術性企業。對于提供技術支持的企業選擇標準以及相關的監管制度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很明確的規定。這往往會導致因第三方提供技術支持的企業不達標、企業行為違法而給銀行和客戶造成損失。對于此類損失應如何確定責任以及如何保障受害人的利益,尚無專門的法律規定。
三、完善網上銀行監管法律的建議
(一)加強對客戶權益的保障
在法律上,通過專門的立法明確客戶和銀行的風險負擔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保障客戶的利益。要讓客戶和銀行保持平等的地位,限制銀行過多的格式條款。要樹立通過監管以達到保護客戶權益的宗旨和原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客戶因使用網上銀行業務而產生的各種問題和糾紛,充分保障網上銀行客戶通過法律維護自己利益的權利。此外,通過相關立法還可以達到有效約束銀行工作人員的不當操作行為,以此減少因不當操作而給客戶帶來的損失。
(二)建立新型監管模式
通過建立新型的監管模式,完善相關聯的法律法規以此適應網上銀行快速發展的需要。在網上銀行業務涵蓋多領域的背景下,構建全新的監管法律體系尤為重要。可以考慮出臺專門針對網上銀行監管的法律,把監管、調整的范圍擴大到傳統銀行業務和非銀行金融業務(保險、證券、福利彩票等)領域。避免因法律盲區而導致現實中的問題因缺少法律依據而得不到有效解決,同時也避免因不同領域的法律出現重合和沖突導致處理現實糾紛而出現混亂的困局。
(三)完善網上銀行外包業務監管法律
對于網上銀行的外包業務,應考慮出臺專門的法律制度,對第三方提供技術等支持的企業設立一定標準來提高選擇服務外包企業的門檻。將不達標準和缺少職業道德和誠信原則的企業拒之門外,避免第三方的服務外包企業的不當行為給銀行和客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此外,還應通過法律明確銀行和第三方企業的權利和義務從而約束第三方企業的行為,保障客戶的信息、財產不受到侵害。
作者:孔維迪 單位:遼寧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峰學.我國網上銀行監管模式的法律分析[J].法學,2012.
[2]阮修春.淺析網絡銀行的風險與法律對策[J].銀行分析,2008.
[3]王夕予.淺談我國網上銀行監管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
- 上一篇:大學物理的幾點教學體會
- 下一篇:工科院校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