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信用社發展增資困難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2 03:07:00

導語:剖析信用社發展增資困難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信用社發展增資困難研究論文

摘要:“先要強身健體,達到硬指標,取得預選賽資格,通過比賽后就能拿到一筆數額可觀的培訓基金,然后就可以全力以赴進軍奧運會,能不能沖擊獎牌就看自己的真本事了!”一位農信社主任借著“奧運余熱”為記者打了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所有參與改革的農信社都比作運動員,而他所說的“強身健體”就是最初的一場硬仗——增資擴股。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現實難題

引言

改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使得這項看似并不復雜的工作也意義重大。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經營陷入困境的農信社為擴股難而發愁,經營業績好的農信社也同樣有著難言的苦衷。

一折:頑固的堡壘

“我們的壓力太大了,只能硬著頭皮去做工作,每股降到了30元,農戶入股積極性還是不高。”李主任是羅莊區農信社的主任,在向記者介紹他們的增資擴股工作進展時,他眉頭緊鎖,臉上寫滿了愁容。論文百事通用他自己的話說,“這真是一塊頑固的堡壘。”

像李主任遇到的難題,大多存在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信社。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認為:經濟基礎落后嚴重制約了農信社股金的增長和業務的發展,這是影響信用社股金增長最基本的原因。貧困縣中這樣的問題更是突出,農民取得收入的路子不寬,生活水平大部分維持在溫飽線上下,部分高山地區的農民還要靠國家救濟才能解決溫飽,使得與當地經濟水平相依存的農信社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與此同時,歷史包袱重、民主管理未能體現、信用環境差、宣傳工作不到位、信用社人員素質較低等因素也加劇了矛盾的產生。

記者了解到,在試點省市,一些農信社將增資擴股任務層層化解、分配到人,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從理事長、主任到臨時工都有任務,無一例外,這些都是必須達到的硬指標,基層員工對此怨聲載道。員工不滿意,而一位下達任務的農信社主任同樣是一肚子苦水,他無奈地告訴記者:“我自己的身上也背著任務,主要是包袱太重了,我們的不良貸款率達到了85%,要想達到申請扶持資金的條件,只能這么做。”

除了加大職工的募股任務外,一些農信社還使用了許多擴股“絕招”。山東省菏澤銀監分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發現的問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貸求股”,即主要突擊法人股,對有貸款需求的企業提出,要取得貸款就先在聯社入股。這個半強制性的要求頗為見效,不少企業按照不超過貸款總額的6%入了股,即貸1萬元入股600元。

另一種辦法是“以存入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存款化股金。不少員工在拉股金的時候跟入股者商量,先以存款入股,利息按股息計算。萬一碰到客戶用錢,只能是員工自己掏錢分批買下這部分股權。但“以存入股”的方式使股金的風險很高。比如,遇到客戶有轉讓要求,股金就會大量集中于員工手中,倘若員工不能及時吃下轉讓股,由此導致的股權糾紛將異常難以處理。

問題的棘手程度可見一斑。針對這一問題,菏澤銀監分局的相關負責人認為農信社應著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運用各種媒體做好宣傳工作,讓農戶都關注、關心、參與信用社改革;二是將強制吸收員工股金變為“規定底限”與“引導增加”相結合的方式;三是出臺全面細致的募股說明書,讓農戶確實感到入股帶來的諸多方便,并落實承諾兌現的保障措施。

荷蘭合作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戴蕙的一番見解也可以為我們打開思路。她認為,增資擴股時,應準確地向其潛在投資者和社員傳達其使命,即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不能誤導投資者對分紅產生過高期望。因為最大程度滿足社員的金融服務需求,才是合作制的精髓,成為信用社社員的初衷,是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而不是享受股金分紅。

二折:甜蜜的苦惱

“幾家歡喜幾家愁!”這是業內對增資擴股中兩極分化現象的描述,相對于經營困難的農信社,那些業績好、實力強的農信社成了受人追捧的“香餑餑”。不但不用為吸引股金發愁,還要想辦法嚴格控制股金規模。而他們的煩惱也正是緣于股金的巨大吸引力。如何使募股過程公平、公開、公正,讓客戶滿意、放心,成了擺在管理者面前最迫切的問題。浙江義烏農村信用聯社就曾遭遇過這樣的“募股壓力”。該聯社近年來經營業績呈現出較好的態勢,社會各界和廣大客戶對改制后的農村合作銀行有較好的預期。增資擴股公告見報后,報名申請者大大超出預計人數。符合條件的想多入點股金,不符合條件的千方百計找后門、托關系入股。

對此,義烏市深化農信社改革試點領導決定對義烏農村合作銀行股金募集的全過程實行公開操作,即:公開增資擴股方案和增資擴股指標,公開符合條件要求申請入股的法人、自然人名單,在《小商品世界報》上進行公告,并由銀監辦事處、紀委監察局、審計局組成入股資格審查監督組,負責對整個資格審查過程、結果進行全程監督。

為防止個別信用社利用入股機會做人情,他們先根據各信用社的存款規模分解股金募集指標,并將信用社客戶按照存款交易量分成重點客戶和非重點客戶兩個層次,重點客戶名額根據信用社存貸款規模分成50名、100名、150名三個檔次,最后按存款交易量清單確定入股對象,杜絕了暗箱操作。

雖然上級文件對鄉鎮、機關干部入股沒有作明確的規定,但是由于義烏農村合作銀行募股壓力大、供求嚴重失衡,為避免權力因素給募股帶來不公,引起群眾不滿,義烏市深化農信社改革試點領導小組做出決定:由市紀檢部門發出通知,要求鄉鎮、機關部門干部支持農信社增資擴股工作,一律不得入股,在第一次報名中如有上述人員,一律在規定時間內退出,確保了改革的順利進行。

而保證募股的公平還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有些問題的發生常常是防不勝防。江西新余農村合作銀行籌備領導小組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對入股者目的、身份、資格的審查格外小心,慎防三種現象:嚴查信用差的商人、具有“黑社會”性質的人員、個別腐敗犯罪分子借農信社增資擴股“洗錢”;謹防“大戶”入股中小農信社,有可能干預農信社經營管理,左右農信社理事會人選;避免宗族勢力大范圍入股農信社,防止他們操縱農信社勢頭的增長,忽視“小姓”農戶,進而影響支農。

三折:愛你在心口難開

入股之后的“預期高回報”不但吸引著普通的老百姓,那些對資金有著強烈渴求的民營企業更是躍躍欲試。江西安義信用聯社在籌建農村合作銀行中,接到一家北京民營企業的電話,對方一張口就要入股1000萬。

“民企會控股農村合作銀行嗎?”面對媒體的追問,浙江省農村信用聯社理事長朱范予坦言:“產權結構是一個要害問題,在民營經濟活躍的浙江,這一問題很突出。控制得好,就容易有作為;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現問題。”

事實上,相當一部分民企考慮要介入農信社的改革,而且有些民企不動聲色地想控股農村合作銀行。據了解,金華市某縣信用聯社原要募集1300萬元股本金,但沒想到一下子涌進1.33億元資金。當地有幾個實力強的民營企業,讓家在農村的員工拿老板的錢去入股,然后再收購到自己手中,以架空縣聯社理事會。

賈建華認為,民企進入農村合作銀行是好事,但股權結構設計不好就容易被集中,支持“三農”的經營方向就會被改變,中央確定的由省政府管理農信社的方針就會落空。股權結構是命脈,股權結構決定了法人治理結構,否則,失去的就再也拿不回來,所以政府一定要牢牢抓住股權結構。公務員之家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限度,對于倡導這種“平均化、分散化的股本結構”,有專家提醒說,“往往會導致誰也沒有絕對的發言權和控制權,形成了社員對農信社的所有權難以體現,信用社產權主體地位被人為虛置,產權關系模糊,甚至可能使農信社還屬于依靠政府隱形擔保的準國有銀行機構。”

相對于嚴格控制民企的入股規模,農信社與另一個合作者——外資銀行更是缺少緣份。眾所周知,浙江省農信社對外資銀行的吸引力遠大于其它省份,但朱范予卻明確提出,“我本人不主張現在就由外資介入農信社的改革,因為我們的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省政府對全省農信社改革能把握到什么程度尚不清楚,外資介入時機并不成熟。”

賈建華的擔憂緣自經營目標和實力的差距,“因為與外資大銀行合作必須是互惠互利,對方是商業性的,與我們的經營目標有差異。而且,我們目前的抗風險和人員的整體素質都還需要提高,一旦被對方控股,我們就沒有回頭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