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私人銀行業務決策
時間:2022-12-08 11:11:00
導語:中國發展私人銀行業務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私人銀行業務的定義
關于私人銀行的定義,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說法。各權威機構的表述如下:美國眾議院有關法律規定,私人銀行是向擁有高凈資產的私人客戶個別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包括接受存款、貸款、個人信托、遺囑處理、資金轉移、開立轉付賬戶、在外國銀行開立賬戶以及其他不向一般公眾普遍提供的金融服務。
在Wikipedia百科全書中,私人銀行一方面是指銀行向高端客戶提供的服務,另一方面是指向上述客戶提供支票、儲蓄、貸款等業務的機構。“私人銀行”中的“私人”,主要是指通過資產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納稅人的稅負。離岸銀行賬戶可以實現上述目標。同時,“私人”還暗含著私人股權,一種社會公眾難以在股票市場上買到的公司股份,私人銀行客戶經常會獲得這種機會,以及特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份購買的機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私人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為高凈資產客戶提供的以財富管理為核心的頂級專業化的一攬子服務。具體來講,就是根據客戶需求,由專家團隊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服務涵蓋資產管理、投資、信托、稅務及遺產安排、收藏、拍賣等廣泛領域,由專職財富管理顧問提供的一對一服務及個性化理財產品組合。
由于私人銀行業務的核心是財富管理,已經超越了簡單的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實際上屬于混業經營,它涵蓋的領域不僅包括傳統零售銀行的個人信用、按揭等業務,更提供包括衍生理財產品、離岸基金、保險規劃、稅務籌劃、財產信托,甚至包括客戶的醫療以及子女教育等諸多產品和服務。
(一)中國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必要性
1.為商業銀行改革及經營轉型服務
首先,從中國銀行業改革的角度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國內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市場發展趨緩,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私人銀行業務因其服務于高凈資產客戶,因而能獲取遠高于社會平均利潤的高額回報。
其次,開展私人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優化業務模式的重要途徑。由于體制和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中國商業銀行大多是重視批發業務而輕視零售業務,有些銀行的收益幾乎完全依賴公司客戶。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企業可以直接通過證券市場籌資和融資,對銀行的依賴性已經減弱,分業經營又使一部分本來由銀行直接經營的資產從銀行分離了出去,所有這些都使得銀行經營的空間越來越狹小,業務拓展舉步維艱。私人銀行業務利潤穩定、風險性小,是商業銀行增收的一個較佳的新渠道。發展私人銀行業務是改變長期以來中國商業銀行以存貸利差為主要贏利模式的一個較為理想的選擇,是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一個現實戰略選擇,是現代商業銀行進行產品創新和拓展中間業務的基礎和平臺。
2.應對外資私人銀行的沖擊
為應對外資銀行在私人銀行領域的沖擊,中國的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以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最終為實現統籌和整合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目標。根據2006年12月1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1]規定,即日起,將取消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和客戶對象限制,在承諾和審慎監管的框架下,對外資銀行實行國民待遇。外國商業銀行將正式成為中國銀行業市場中的一員,全面參與境內銀行業的本外幣業務。面對中國擁有巨大潛力的理財市場,外資銀行欲搶占中國私人銀行業務市場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幾家國際性大銀行在中國市場的戰略部署中,均前所未有地提高了私人銀行業務的比重。根據銀監會公布的2007年報,截至2007年底,銀監會批準2l家外資銀行將境內分行改制為外資法人銀行,其中17家完成了改制開業,4家正進行改制籌建。2008年以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網點擴張速度持續加強。例如,匯豐銀行2007年在14個城市設有35個網點,目前這一數字已經擴展到超過17個城市的60多個網點。其他外資銀行的擴張也不遜色,東亞銀行近期連續獲準合肥、天津、烏魯木齊等幾家分行,花旗則獲準同時在北京、上海、深圳增開網點。實際上,外資銀行正掀起一場在國內“跑馬圈地”建設網點的高潮。這意味著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外資銀行全面進入銀行業市場。中資銀行原先壟斷的高端客戶服務市場和財富管理等領域將面臨外資銀行的激烈爭奪。毫無疑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競爭的焦點將會集中于高端客戶領域。外資銀行開拓在華業務時,大多將主要精力放在爭取發達地區的重點客戶上,其中包括富裕的尖端客戶。因此,對國內商業銀行來說,如果不盡快拓展個人金融業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就很有可能面臨失去這些客戶的危險。
(二)中國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可行性
1.社會財富快速積累,發展空間巨大
私人銀行業務是為富裕階層服務的,因此一定數量富裕人士的存在是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先決條件,它為私人銀行業務提供了客戶源。私人銀行業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是因為在中國,富有人群即高端客戶群體每年都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增長,國內財富保有量龐大。2008年6月24日,凱捷與美林證券聯合《2008年全球財富報告》[2],指出2007年世界高凈值財富個人(HNWIs)的資產在新興經濟體的市場資本值增長驅動下增加了9.4%,達40.7萬億美元。2007年世界高凈值財富人數增加了6%,達到1010萬,超高資產凈值人數增加了8.8%,并且世界高凈值財富人均持有資產值有史以來首次超過400萬美元。中國的高凈值財富人口增長速度為20.3%,居世界第二位,是其市場資本值增長291%和實際GDP增長11.4%的結果。預計到2012年,高凈值個人(除去其主要住宅,擁有凈資產至少達100萬美元的人)將擁有59.1萬億美元的全球資產,平均一年增長7.7%。中國擁有可支配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人數已經達到41.5萬,是世界上最大的絕對數量。
2009年3月30日招商銀行和全球咨詢公司貝恩公司聯合《200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3],報告稱,2008年中國內地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約30萬人,超過1億元人民幣資產的接近1萬人,15%的千萬富翁來自廣東省。就私人財富規模而言,2008年千萬富翁共持有達8.8萬億人民幣的可投資資產。這相當于中國2008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30萬億元的29%。報告預計,截至2009年底中國千萬富翁人群將達到32萬人,增長6%;其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將超過9萬億元,同比增長7%。報告的結果顯示,這些高資產人群投資態度以保守或中等風險為主(約占受訪人群的80%),股票、現金儲蓄以及房地產是該人群最為青睞的投資工具,不過有近20%的人主要靠專業建議進行理財,同時有超過50%的人表示自己有一定的理財知識和經驗但是仍然需要專業投資建議。2.受危機影響較小,但投資理念日趨成熟
在經歷了一場金融危機的沖擊之后,高資產人群對市場的風險性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和更深刻的考慮,45%~55%左右的中低風險投資者表示會更趨于保守,紛紛轉投低風險性、高流動性的投資,甚至撤資變現。近八成高資產人群出于分散風險的考慮,表示會進一步將投資組合調整得更加多元化。
高凈值客戶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經歷這次全球金融危機,高凈值客戶,尤其是家族企業主,更加關注財富的保值增值。他們不僅需要資產管理服務、投資管理服務和家庭資產的傳承,同時也需要高品質的生活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對國內的商業銀行來說,由于與客戶建立起高度的信任關系,因此商業銀行已經有了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最好機會。這些客戶關心的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理財業務,更關注綜合的金融服務,所以銀行就應該是他們的財富管家、世代傳承可信賴的知情人。于是本著“業務專業、著眼長遠和為客戶著想”三大基本客戶要求,私人銀行不僅要有提供國內、國際高端綜合金融服務的能力,而且要具備對金融市場和國際經濟發展趨勢的研判能力財富的積累使金融服務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以往簡單地通過銀行儲蓄存款獲得利息并保障安全,已經發展到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
3.金融資本市場快速發展
私人銀行業務的開展離不開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支持。中國的資本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卻很快,尤其是這兩年,隨著股票市場的火爆,資本市場更是發展迅猛,有大批產品推向市場,現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已經有了股票、基金、QFII、QDII、權證、國債、企業債、可轉換公司債、分離債、商品期貨等和新近推出的股票指數期貨。除了產品的不斷豐富外,分層次的市場也在建設中,股票市場除了主板市場外,還有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由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和期貨市場等構成的,具有交易場所多層次、交易品種多樣化和交易機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場體系。參與交易的產品主要包括票據、債券、股票、基金、外匯和黃金等,基本涵蓋了現貨、回購、遠期與期貨等重要交易機制。這些都為私人銀行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所必需的產品和交易市場。
在銀行方面,目前除了傳統的儲蓄產品外,國內商業銀行開發了一大批個人中間業務產品,有人民幣結算業務、業務、銀行卡業務、擔保及承諾業務、基金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外匯中間業務、信息咨詢業務等,涉及上百個業務品種。同時還推出了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務產品,如個人理財、投資銀行、金融衍生業務。此外,建立了綜合賬戶、綜合貸款、理財和數據倉庫、個人客戶關系管理等系統。產品和服務種類不斷豐富,功能的日趨完善,為私人銀行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中國商業銀行還建立了一批理財中心、財富管理中心,并為私人銀行業務開展培育了人才、積累了經驗。從2000年開始,中國各商業銀行就有系統地開展了個人金融網點改造工程,進行以完善網點服務功能為目的的升級改造,建立了大量的理財中心、金融超市式的網點,有的還建立了高檔次的財富管理中心,在結構設計和功能布局上充分體現了為個人優質客戶提供層次化、差異化、個性化服務的理念。近年來,各商業銀行還專門培養了一批具有AFP、CFP資格的理財師,這些工作都為私人銀行業務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中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已具備可行性,為了中國金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發展中國私人銀行業務是非常必要,是金融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 上一篇:審計能力的培養及提高綜述
- 下一篇:農村合作社合規管制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