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資源在藝術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12-29 08:21:15
導語:民間美術資源在藝術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地方性知識的形成與構建方式的角度去創作民間美術,實現民間美術理論講述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的創作思路,因為絕大多數的民間美術均有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講述民間美術與民間群體之間的種種情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添課堂的易懂性。
二、對美術教材的基本基礎知識細致梳理
1.教師課前準備。教師應在課前樹立讓美術課堂中滲透進民間藝術的技巧和藝術理念。讓學生對民間藝術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所以,在美術課堂中需要美術教師通過報刊、網絡、文獻等方式搜集相關民間藝術資料,編輯專門的民間藝術介紹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藝術的創新性和實際動手能力,通過創新體驗增加對民間藝術的了解。2.遵循《美術大綱》要求和命題“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的原則。首先,我們應清楚民間藝術資源是學生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源泉,此外,學生也要自己學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要把每一階段復習的重要知識點寫到筆記上。其次是提高悟性。美術基礎知識記扎實之后,再結合學習加深對美術知識的運用和理解。教師在處理教材時,要多舉一些與生活聯系密切的例子,既滲透了民間藝術知識,又加深了藝術資源的理解,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三、構建開放、綜合的新型美術學科體系
我國目前在美術學科上對于民間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還沒有形成系統性。過去區域性的特定環境缺乏深度挖掘。為此,依托本土民間藝術資源有助于為民間藝術素材在大學生藝術教育中的教學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培養大學生對美的欣賞和判斷能力。要充分運用各種資源真正建立起一個科學、完整并具有發展前景的民族民間美術教學體系。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術學科教師要積極拓寬美術課程的內涵與外延,民間美術資源與其它學科的融會貫通,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還是對藝術教學的極好補充和完善。地方高校開展民間美術教學的主要途徑應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在實踐中多方位、多角度地尋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控制作品的數量,提高對教材知識進行理解和消化。
四、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是增加一些民間美術背景、民間美術作品欣賞的內容,講解、評價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為學生提供校外民間美術實習基地,請民間工藝師跟學生進行零距離的談話和交流,通過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采取這些方法對民家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制,從而不斷拓展實踐技法表現;二是拓寬教材編寫途徑,借鑒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將民間美術家豐富的實踐經驗融入到教學之中。教材成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精神的重要載體,民間美術正是使這種文化與精神得以實現的載體。五、構建評估體系教學評價是對民間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要有一個與之相應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求新創意思維的發展。
總之,高等學校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搖籃,高層次的人才素質要不斷探索著民族化的現代藝術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生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美術教育的教育教學內容要凸顯本土化和民族性,用自己的方式使我們的美術事業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并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仃.民間美術資源與民族繪畫攜起手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10):123-124.
[2]洛少波.廣西藝術學院民族民間美術教學研討會在花山舉行[J].藝術探索南寧(美術版),2012(3):59-60.
作者:章瑋 李海 單位: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中職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育分析
- 下一篇:怎樣讓民間藝術走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