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刻造型藝術人才培育形式

時間:2022-08-28 04:39:44

導語:書刻造型藝術人才培育形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刻造型藝術人才培育形式

中國的書刻造型藝術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傳承內涵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的刻字藝術可上溯到6000多年前,以往的“文人寫字,匠人刻字”已轉變為藝術家自書自刻,藝術家不僅要會書法,還要會設計、雕刻,因此書刻逐漸成為特殊的藝術門類。2010年7月上海浦東圖書館展示了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書刻藝術作品,作品的獨特性和藝術性引起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通過書刻造型藝術創作和教學,對高校藝術人才培養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實踐。文章以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書刻造型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為個案加以探析。

一、書刻造型藝術人才培養的主要研究內容

1.人才資源的開發

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合理整合優秀的人才資源,組建了由在職教師、外聘教授、社會知名藝術家組成的教學科研團隊,開展刻字藝術研究和刻字藝術教學活動,使教師資源得到有效開發。

2.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

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針對當前實踐型人才培養的缺陷,確定了培養面向社會、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藝術人才的教改目標,為學生適應社會需要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書刻是一門新興的造型藝術,在教學上能夠體現多個藝術門類的滲透與結合。基于此特點,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在2009年設置教學實驗課程,并總結出以專業課為核心、以傳統文化藝術和實踐創作課程為兩翼的教學模式。針對我國目前高等教育中專業與社會需求的差距大、專業學習與應用實踐脫節等問題,現代刻字藝術教學團隊總結和開發出了一整套集教、學、研、創新、實踐和應用于一體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同時將極具地方特色的藝術產品推向市場。

二、書刻造型藝術人才培養模式解決的教學問題

第一,解決了藝術人才的人文素質提升問題。書刻團隊在書刻藝術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在實踐、展覽等活動中滲透思想境界、情操、認知能力和文化教養的教育,邀請省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進行講座、交流和培訓,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二,解決了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在書刻藝術教學中,教師通過藝術創作過程鼓勵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里教師是設計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是設計者和實踐者,師生共同營造學習、交流、提高的氛圍,激發學生開發新創意、新思想的熱情。教學通過“一體兩翼”模式,加強專業課程與選修課程、選修課程與創作課程的銜接和延續,使專業課程、選修課程、創作課程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學生學習的場所由課堂延伸到工作室、展廳甚至市場,又由市場、展廳回到課堂。書刻創作團隊創作出的300余件作品,于2010年7月走進上海的浦東圖書館展廳,走進世博會的黑龍江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和熱情。當這種情緒再次傳遞到專業課、選修課和創作課的學習上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第三,解決了文化傳承、藝術創作與教書育人相結合的問題。書刻藝術在教學上構建以文化傳承和藝術實踐為兩翼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產生、發展脈絡、藝術文化成果和特征有所把握,并引發對中國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問題的思考。

三、書刻造型藝術人才培養模式

主要研究方法教師在認真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時代需求與書刻藝術發展現狀、研究高等教育規律及藝術高等教育的特點、更新教育觀念、開拓育人思路、確立育人指導思想;組織富有經驗的基礎課教師、專業課教師、書刻專家,研究設計書刻造型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課程計劃、課程內容,構建由立體(影像)教材、文字教材組成的教材體系,形成以啟發引導式教育為原則,以實踐、研討、創作、合作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全方位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視頻教學豐富教學方法,把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聯合,加強課堂教學、實踐、研討、創作、合作的聯系,確立了集教學、研究、實踐、創新于一體的書刻造型藝術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對書刻藝術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探索已取得顯著成效,作品數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并出版教材和作品集,培養的學生表現出較高的整體素質和良好的發展態勢。學生能力具體表現為“五強”:專業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社會實踐能力強、科研能力強、綜合能力強。“五強”型書刻造型藝術專業人才畢業后已走向工作崗位,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受到用人單位和同行的好評。因此書刻藝術的開發與人才培養有著廣闊而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