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風格論文:鋼琴教學風格結合感悟

時間:2022-01-27 09:15:54

導語:教學風格論文:鋼琴教學風格結合感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風格論文:鋼琴教學風格結合感悟

本文作者:雷芳單位: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對樂曲心理情感的重點培養

1.樂曲與心理情感的相關性在對樂曲具備了一定心理認知的條件下,訓練培養學生在練習和演奏中傾注心理情感。情感是與人的社會化需要相關聯的心理狀態和體驗,包括道德感、美感、愉悅、悲憤等多個方面,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發展、變化。人類情感發生、變化有其認識基礎。充分認知樂曲涵義,經思維、記憶、聯想以及視聽效果構思曲中情感主題,使自我的肢體技能運動、心理情感活動抒發、音樂作品的描述融為一體,以達到較好的情感心理宣泄,訓練教學效果。

2.保持師生心理溝通,情感交融保持教與學的良好心理渠道,形成良好教學氛圍。教師因材施教,對所教學內容熟悉了解,每當教學訓練,均注入師生情感心理交流。教師對樂曲的思想內容、創作背景、描寫的心理意境、作者的風格要熟練掌握,這樣才能給學生系統的講解、分析和傳授。鋼琴教師必須運用“口傳身授”的教學模式,避免枯燥的說教,應該給學生做好示范彈奏,特別是對初學學生尤為重要。例如正確的手型、指法,手指叩鍵強弱力度,節奏與速度的把握,踏板的使用,音階、琶音、和弦的彈奏與練習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基礎性訓練。只有這樣的教與學,師生才能心手相連,情感交融,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演奏技能,使鋼琴教學步入新的臺階,為深入學習奏鳴曲及復調、各種風格中外樂曲、流暢及快速的練習曲創造有利條件,對樂曲的體驗處理、情感的渲染、掌控演奏練習的效果等都極有益處。

3.不同對象的情感心理處理調節情緒,以平和、明快的心理狀態進行訓練演奏,培養訓練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讓彈奏的技能技巧在琴鍵上充分展示,激發其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另外,教師要把握每個學生心理素質和心理活動的共同性和差異性,根據不同對象的性格、氣質,選用較為適合的訓練方法。對反應外向、歡快、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音樂知識和琴法技巧上多訓練主體操作,教師在一旁督促、提示,以完成樂曲練習課目;對于一些嚴謹、情感內向、表達較少的學生要鼓勵,形成寬松、和諧、平等互動的氣氛。教師多做一些試奏、范式講解,學生心態就容易從被動接受轉換到主動表現。

意志品質的培養

1.調節自我意志,克服畏難心理教學計劃一旦實施操作訓練,應認真執行計劃,始終堅持。這是培養教師、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環節。鋼琴教學訓練是包括腦、視、聽、手、足、肢體在內的全身運動。在認知曲譜的結構、演奏難點、重點、藝術表現要求中,如出現了生理、心理的緊張狀態,會給學生較多的精神壓力。確實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意志品質、克服畏難心理,是一段較長的漸進過程,從中造就自己的堅毅和頑強精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講述一些頑強拼搏的老音樂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藝術的人和事,讓學生學有目標,戰勝困難。

2.尊重學生,提高個體的自信心理學生進步要鼓勵他們。教師的積極情緒、親切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能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每當學生對學習缺乏自信,情緒低落、痛苦時,教師總會適時地給予關心、激勵,引發學生心理行為的轉化,逐漸地教會學生主動進行心理調控。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減少自卑焦慮的心理感受。鋼琴教學中,重視一些基礎較差、自卑心理較重的學生。抽出時間跟他們談心,幫助他們宣泄自我焦慮和自卑因素,認真引導。四、心理行為的協調統一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應是和諧統一的,一名合格的鋼琴演奏員需要具備健康、常態的心理行為。應具備對樂曲的認知、演奏的技法、情緒的感染釋放、嫻熟的音樂修養,同時又有著健康審美、統一協調的心理行為。教學中應訓練學生反應靈活、練習和演奏認真、有自控能力等心理行為。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征、演奏手法、曲目的思考體會,選擇適合各自的不同風格的曲目,訓練他們的藝術技法水平、自我藝術感受能力,使他們的技法、能力、藝術情感、演奏效果都能得到進步。教學中避免緊張心理行為的發生。有時學生在鋼琴考級、教師抽查的時候,甚至看到觀看的同學多一些,也會出現心煩意亂、頭暈腦脹、手足無措、記憶受阻、思維遲鈍、腦子空白,導致忘記曲譜、節奏混亂、錯彈停奏等心理、行為的失常,以致演奏水平太打折扣,遠不如平時正常發揮的水準。多采用藝術演奏的“心理脫敏療法”,此脫敏療法主要是根據心理學家、南非學者沃爾普(Wolpe)提出的交互抑制原理。在心理放松條件下(集中——注意——緊張——放松),按照輕重強度順序將誘發反應的境遇呈現給其對象,讓其逐步習慣這類刺激和熟悉這樣的情境,消除心理敏感、焦慮狀態,實施中要求學生首先熟練掌握應有的樂曲內容,找出其中重點、難點,反復練習,表達基本調式結構、曲譜藝術特征、反映的思想主題。然后給教師、家人、小組、同學、班級等逐步擴展的群體進行演練,并及時給予點評,獲得自我的藝術感知與群體的藝術評價,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獲得成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心理喜悅,促進心理行為的協調統一。

結語

鋼琴教學應用研究中融入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能使學生心理態與精神態貫穿到機體的生物活動中。既是有著演奏練習中的手指、上肢、軀干、下肢、足的整合協調運動,又貫注了精神心理層面的思維情緒、情感、想象、意志、行為激情、創想等高級神經系統活動的元素,使良好的心理反應與嫻熟、規范的生理技能、技巧的活動融合在一起,從而提高了教學和學習質量,獲得學生一致認可和贊許。因此,此項研究探索對創立更多的藝術教學研究門類方法和思路有一定啟發,可創立教學改革新的設想,建立更全面的藝術教育的理論與應用體系,營造更豐富多彩的教學理念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