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肖邦夜曲的藝術風格
時間:2022-06-07 09:56:06
導語:談肖邦夜曲的藝術風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肖邦夜曲的織體一般都以波動的分解和弦音型作為低音,來伴奏精心設計的旋律,有時在旋律中會出現肖邦特有的華彩性裝飾片段,使音樂變得更加華麗。肖邦早期創作的夜曲不及晚期夜曲效果好,如oP.9N0.1的中段僅僅是簡單的平行八度旋律。從OP.27開始,音樂表現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非常之美。其中即.27No.2《降D大調夜曲》被稱為是最美的夜曲之一,它的旋律先是下行,第二主題用了平行三度、六度、凝練而優雅,感情色彩非常濃厚。即37No.2中,也采用了平行三度、六度等音程。
首先,肖邦夜曲在旋律創作上的一個重要元素是自由的運用半音、半音階,把它來豐富和發展成為主題旋律,如第八首在《降D大調夜曲》中,就是采用了半音手法使主題每次出現都呈現出不同的性格。另外,在他的夜曲中常常見到一個華彩式的半音階手法插入到旋律中,讓旋律得到片刻的休息后繼續進行。他的夜曲旋律完全是靠和聲變化、轉調移調、節奏的變化與裝飾音的美化來發展的。這點上完全不同于其他作曲家。在他的夜曲中,肖邦盡情的述說著內心所感,他的哀愁、他的思念、他的悲憤、他的溫情無處不在。
其次,和聲的出色運用,也是構成肖邦夜曲旋律音樂的又一突出特點。他的作品并不傾向復調對位手法,只是在音樂需要處恰當使用,和聲語言運用較為復雜。夜曲中慣用多種手法進行轉調,本文提到的《升C小調夜曲》里面就大膽了運用了連續移調的手法,使音樂形成張力。這與同時代的作曲家相比,是極為自由和超前的,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充滿魅力。此外,在節奏方面,大膽使用自由節拍(Rubato)也是肖邦夜曲乃至其他作品創作中的一大突出特點,根據音樂的需要將節奏做伸縮處理,給旋律錦上添花,我們看到當他的音樂旋律使用自由節拍時,往往下方的伴奏聲部節奏卻不失嚴格,這就是肖邦式的巧妙創作構思。假設沒有了這種自由節奏的運用,音樂將會失去魅力和肖邦特獨有的特色。
肖邦的夜曲在情感內涵和藝術風格上,有一個逐漸成熟和深化的過程。主要體現在這些夜曲中所蘊含的那種浪漫主義的詩意和熱情,在旋律、和聲、音色、織體等一系列音樂構成因素上己開始顯露出自身的創作風格。一度融入法國上層社會、文化生活和藝術潮流之中的肖邦,無論是生活情感體驗,還是藝術創作水平,都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思想、藝術上都日顯成熟。在這種狀況下,肖邦的夜曲創作也出現了新的趨向,那就是一種悲劇性、戲劇性激情浸入了他的夜曲中。本文將要分析的《升c小調夜曲》(OP.27之0P.1)正是這樣一首作品。
肖邦的這部作品創作于1835年,這是一部具有濃厚抒情氣氛的作品。肖邦夜曲中所蘊含的那種詩一樣的氣質,在這部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升c小調夜曲》除了在樸素、單純、優雅方面體現的那種詩意更加濃厚,還具有了其他夜曲少有的新的藝術風格,就是作品中進發出的那種令人震撼的悲劇、戲劇性,使整首樂曲在性質上發生了重大變化,仿佛是在安寧、沉靜中爆發出異常不可抑制的心靈風暴。作品《升。小調夜曲》(作品27之一)采用了ABA的三部性曲式結構。整個A部分篇幅不大,里面又包括了一個小的三段體結構,開始在低音區寬闊的琶音和弦的微弱音響背景下,毫無修飾而樸素的主題旋律悄然出現。這個略顯凝滯的主題,緩緩地向上半音級進,接著又向下半音下跌,使音樂在平靜中又形成一個個小起伏。
而中段是較為舒緩的旋律進行,使音樂馬上活躍起來。當音樂再現開始樂段時,在原有的主題旋律下面,又出現了第二旋律,二者交錯在一起,形成一個短暫的復調形式,見譜例(11一18)小節。在主題再現時運用了這種對位手法加以裝飾,也是肖邦作品中少見的。此外,在整個A部的旋律進行中,下行時音節的2級被降低了半音,等于屬七和弦中降低了五音,這種巧妙的和聲創作手法賦予這首夜曲的音響更加豐富的色彩性。總之,整個A部分的音樂營造出的氛圍是人置身于朦朧的夜色中的感受,夜深人靜中的安寧、靜謐,仿佛是沉思、冥想中浸透著一種內心的無限悲涼。B段中旋律也由之前的悠長而舒展變成焦慮、急促不安的短句子。力度上也是從弱不斷加強,在標志著aPpassionat。處達到ff,終于在第49小節達到了fff一全曲的頂峰,悲憤的激情得到了盡情的釋放與宣泄。這一系列的變化都讓音樂的內在張力慢慢加強,最終向樂曲的高潮推進。與A段相比,B段主題音樂的表現手段有著極其顯著的變化。節拍由舒緩的四拍子變換成稍快的三拍子;悠長的旋律也變成了急促不安、略帶焦慮的短句;從結構上完全脫離的夜曲的傳統模式,代之以全然的、肖邦式的新樣式:和聲進行的節奏也急劇加快,頻繁的離調造成調性上的不穩定;大膽使用力度記號,從P開始持續增強。這所有的變換都使音樂的內張力得以強化,并將音樂一步步推向高潮。此外,肖邦在這首夜曲的創作中,和聲手法大膽突破,主要體現在調性的處理上,進入B段從開始到最高潮的過程音樂只有21小節,但出現了三次調性轉移:升C小調一升F小調一E大調一降A大調,不難看出,其中的調性關系都是向上方進行,音樂聽起來張力在逐漸加強。
從53小節開始,B段的主題音型采用了模進的手法,旋律不停地向上推進,調性也再次轉移:從降A大調一降e小調一f小調,音樂再次處于不穩定狀態,最終引出一個新的音樂主題在降D大調上進行。這一新的主題音樂不同于A段的靜謐、悲涼,也不同于B段的激昂,而是一種全新的、果斷而有力的旋律,在明亮大調上奏出,音樂聽起來具有一種豪邁、堅挺的性格,把人帶入一種超越現實的想象之中。但是,這種情緒沒有持續太久,很快便又陷入一種強烈的激動中,音樂越來越高漲,似乎形成了樂曲的又一個高潮。之后,音樂突然停在了最具力度的屬九和弦上,力度也達到了fff。緊接著左手在低音區強有力地用八度奏出帶有宣敘調式的旋律,過渡到A段的再現。此處的過渡段落,節奏是自由的,具有一種沉重感,讓人們對A段音樂的再現似乎有一種強烈的期待。肖邦在處理再現部音樂時,對結構進行了壓縮,三部性結構的中不被省略,只是保留了復調手法化了的主題,使整個再現部顯得格外簡潔而精煉。
樂曲結束處持續了8小節的尾聲,音樂安靜而舒緩一直在升C大調上進行著,仿佛是一場心靈風暴終于過去了,慢慢的消失在靜謐的夜色中。肖邦《升C小調夜曲》的創作手法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具有較深的學習價值和研究價值。可以看出肖邦夜曲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他的夜曲旋律優美,織體設計常以流動的分解和弦為主,偶爾在旋律中運用他特有的華彩性片段,音樂華麗而優雅,令人百聽不倦。他用淋漓盡致的浪漫手法,以及自己內心深處豐富的情感變化,給夜曲這種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使之成為西方浪漫主義音樂中最具典型性的音樂體裁。可以說,肖邦的夜曲經過和聲的擴充,旋律的修飾,加上自由節奏的運用,成為了浪漫派音樂創作的理想形式。
作者:賈俊萍單位:呼倫貝爾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
- 上一篇:小議溫庭筠詞的藝術特征
- 下一篇:強化圖書館的創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