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陶瓷雕塑藝術風格論文
時間:2022-04-11 11:27:38
導語:動物陶瓷雕塑藝術風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之中,漢代處于重要的上升時期,尤其是漢武帝統一中國后,結束了奴隸制度,開啟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新時代,并迅速步入一個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鼎盛階段。大漢王朝時期,政治上以大一統作為基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大力發展經濟,和匈奴、西域及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加強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互動,尤其是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千古未曾有過的文化大融合、大發展由此逐步形成,并逐步鞏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制度和風貌。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特征主要體現在雄渾、豪放、厚重等方面,而此種藝術風格特色就是和當時穩定、統一的大國格局及其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協調、相互適應的,和漢代壯闊宏偉的文化高潮保持協調一致。漢代在文化、軍事、經濟、政治等諸多方面均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政治局面保持長時期的統一,經濟社會保持長時期的持續發展繁榮,在藝術方面催生了許多璀璨奪目的明珠,而動物陶瓷雕塑藝術則成為該時期藝術明珠中最為耀眼的精粹之所在。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在中國陶瓷雕塑藝術發展的歷史上具有開創性貢獻,發揮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該時期的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主要有陶塑、陵墓石刻、木雕、玉雕、畫像磚、鑄銅等多種形象,該時期的雕塑藝術作品有著廣泛的應用,體現了十分高超的藝術表達技巧,至今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大型園林裝飾雕塑、紀念性石刻、多種多樣的實用型裝飾雕塑作品等。而且,這些豐富的雕塑作品有許多屬于十分難得的文物古跡,比如,霍去病墓石刻動物群雕能夠較好地反映該時期的雕塑藝術作品風格特征,同時也成為難得的文物,無論在工藝美術方面還是在材料加工方面,較之前朝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前朝陶瓷工藝美術發展的結晶。漢靈帝等最高統治者十分喜愛雕塑藝術作品,積極倡導和極力推行雕塑藝術創作的精巧性,從而對該時期的陶瓷雕塑藝術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該時期的動物陶瓷雕塑十分多樣而生動,墓室陶俑和浮雕藝術獲得空前發展,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而且大興雕塑藝術作品的“精巧”風氣,成為漢代陶瓷雕塑藝術發展的“黃金時代”。東漢中后期,瓷器的發明成為我國陶瓷發展歷史上的劃時代事件,為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的發展繁榮創造了良好條件。漢代的動物陶瓷雕塑,具有十分生動豐富的形象,而且往往在簡樸、鞠拙的外在形態下表現其精巧之處,藝術特征十分鮮明。雕塑藝術是一種典型的造型藝術,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和其他造型藝術一樣,成為那個時期人們思想意識、社會生活的反映,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兩漢時期的精神風貌、物質基礎,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較好地體現了漢代雄健的民族氣魄、國家的繁榮富強。兩漢時期,漢王朝經濟繁榮昌盛,社會穩定和諧“,以孝治國”、獨尊儒術成為統治者首先倡導的思想主張,統治者強調“孝”的功能作用,這促使那個時代逐步形成了“厚葬”的禮儀,以“厚葬”彰顯子孫后代對長輩的孝心,這就使漢代墓葬的分布范圍和數量均遠遠超過了前朝。西漢中期開始,陶瓷雕塑藝術長足發展,動物陶瓷雕塑成為該時期雕塑藝術作品的重要內容,其藝術水準更加高超、種類更加豐富多樣,這些均在隨葬陵墓陶瓷雕塑作品中獲得了較好的體現。
二、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的風格
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是扎根于社會現實而逐步發展起來的,能夠真切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真實狀況,在藝術風格上追求簡樸、古拙、精巧,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在中國古代陶器工藝美術發展的歷史中光芒四射,充滿了打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1.漢代動物陶瓷雕塑的寫實風格。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的寫實風格,成為那個時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中最為顯著的風格特色。西漢時期的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就具有十分顯著的寫實風格,而東漢時期則繼承并發展了西漢王朝前期的寫實特點,對動物陶瓷雕塑形象、生態和特質的刻劃之中,不僅非常注重表現特有的主題,同時還非常注重寫實。從現有漢代墓葬出土的動物陶瓷雕塑作品中來看,動物傭均顯得極為注重寫實,特別是馬、牛、羊、豬等牲畜陶瓷雕塑刻劃十分準確形象、栩栩如生。漢陽地區發掘出許多陶瓷雕塑,比如雞、狗、羊等,均為日常生活中家養的動物,而這些小件陶瓷雕塑藝術品經常和大型的建筑明器同時出現,極強地體現了漢朝時期農業經濟生活的繁榮。
2.漢代動物陶瓷雕塑的拙簡風格。拙簡風格是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中的顯著風格,此處的“拙”并非“拙劣”,而此處的“簡”亦非“簡單”,而是在看似“笨拙”和“簡單”之中蘊含了渾厚、巧妙。西漢時期的墓葬制度已經十分盛行,從墓葬中出土的動物陶瓷藝術作品中可以看出,在西漢時期新的制度變革和社會格局之下,動物陶瓷藝術作品也展現出新的面貌,更加注重陶瓷作品的整體感,注重取“大勢”,勇于刪除繁縟細節,注重體現渾厚的風格而不過于拘謹小節,從而使動物陶瓷雕塑顯得“拙簡”甚至有點“笨拙”,以高度概括的手法體現渾厚之風格。東漢時期,動物陶瓷雕塑藝術在西漢時期的基礎上又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取材更為廣泛豐富,更加具備藝術魅力,動物陶瓷藝術作品的語言顯得更加“經濟”,其制作卻十分簡煉、明快和精巧“,取繁從簡”成為該時期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的鮮明風格特色。
3.漢代動物陶瓷雕塑“以形寫神”的風格。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的形象塑造,深受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影響,注重體現“運勢”“、神韻”,具有十分顯著的“以形寫神”風格,將藝術家的精力用在對動物整體神韻的刻劃上。漢代動物陶瓷藝術作品除了具有“寫實”風格之外,注重體現藝術對象的神韻,這是更為困難的。因為,在雕塑藝術形象塑造的過程中,要做到“形似”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要體現藝術對象的“神似”則要困難得多,只有在刻劃對象具備精氣神足之后,才談得上“神似”,才能稱之為真正的藝術作品。創作動物陶瓷雕塑作品之時,藝術家們喜歡攫取每一種動物的可愛動態。比如,陶瓷雕塑中狗的可愛動態就十分多樣,有的陶狗牙齒外露、嘴巴微微張開,而陶狗的背部和尾巴上卷之間連成一體,有的陶狗還帶有項圈,既顯得兇狠又有點可愛的家狗形象通過簡單的刻劃而表現得淋漓盡致。
4.漢代動物陶瓷雕塑的材質表現美。材質是任何一種藝術作品構成其外在形態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構成藝術品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在中國陶瓷藝術造就輝煌燦爛巔峰狀態的過程中,無疑有著陶瓷材質之美的巨大貢獻,中國古代陶瓷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表現形式,均和陶瓷材質的表現美密切關聯。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品的肌理美、造型美、色彩美,均在較大程度上得益于陶瓷奇妙的釉色、獨特的成型方式、富有個性的燒成工藝。正因如此,漢代動物陶瓷雕塑材質的表現美,成為該時期動物陶瓷藝術作品的重要審美特征。陶瓷材質在動物藝術形象的塑造方面具有諸多優勢,陶泥的質地較為柔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便于藝術家們塑造各種動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此外,陶制器物模具制作工藝十分簡單方便,能夠隨意實現創新,能夠批量生產,而原料也極為豐富且價格便宜,在經過窯火燒結之后像巖石一樣堅硬,十分便于保存。
三、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風格的成因
雄渾、精巧、神韻等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風格的形成,是中國古代陶瓷工藝美術不斷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漢代經濟社會發展繁榮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漢代文化的衍生物,其有著社會、思想和審美等諸多方面的成因。第一,在社會因素方面,漢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尤其是漢武帝時期,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已經形成,奴隸社會原有的禮制體系逐步土崩瓦解,這些變化均在動物陶瓷雕塑藝術風格中得到了體現。西漢初期,統治者為了盡快恢復戰亂中遭受破壞的社會生產力,采取了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同時積極倡導人們簡樸生活和薄葬、反對鋪張浪費,因為,墓葬中隨葬金銀珠寶的情形逐步減少,這為動物陶瓷雕塑藝術的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取代金銀珠寶成為重要的隨葬物品。第二,在思想因素方面,漢代動物陶瓷雕塑藝術作品能夠較好地體現那個時代的哲學精神。比如,該時期的動物陶瓷雕塑追求一種歸真返璞,這和當時的人們追崇原始美、內在美的思想因素是密切關聯的。而該時期“拙簡”的動物陶瓷雕塑藝術風格,和當時大巧若拙的哲學精神之間無疑具有不容忽視的內在聯系。
作者:孫偉華單位:湖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 上一篇:秦腔小生表演藝術風格論文
- 下一篇:宮廷畫家藝術風格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