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武術套路節奏和韻律藝術風格探討

時間:2022-07-31 09:57:29

導語:民族武術套路節奏和韻律藝術風格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武術套路節奏和韻律藝術風格探討

民族武術套路節奏韻律藝術風格

(一)民族武術套路節奏藝術風格

武術套路演練中的動靜節奏是指定勢的動作與連貫動作在時間、空間上的轉換變化而表現出來的運動秩序和運動軌跡。郭沫若曾在《文藝論集》里寫過:“節奏,可以說就是生命!”武術套路演練中對于節奏的運用是非常重視的,如長拳的演練中有要求“動迅靜定”、“抑揚頓挫”。正如柏拉圖在其著作《習慣》中論述的:“節奏是運動的秩序”。武術套路中節奏的變化也是貫穿于整個武術套路演練過程中的靈魂。如同演繹音樂,樂曲的高低輕重、長短急緩與抑揚頓挫的組合,體現出其節律的和諧。而武術套路則是通過靜止造型與運動中的組合動作,還有對于動作快慢的對比表現來體現套路的演練風格的。如在規定南拳中,第一段的一個組合,下身為馬步,上肢則是雙手“單指”的連續性三個外推動作。在這個組合的表達上如果三次連推都是一樣的速度就無法體現南拳剛猛和有力的風格特點,而如果在節奏的處理上,遵循由慢到快,由凸顯勁力到速度與力量的結合,那就能很好的從節奏上凸顯出南拳的剛猛迅捷的藝術風格。“馬步雙推單指”從動作上看是個靜止的造型動作,而由快而慢的演練則讓這個動作有由靜到動的層次感。而三次雙推是的節奏不一的表達方式也讓演練者力量的表現更為凸顯,從而加大了南拳套路的藝術表現力,充分地表現出南拳中以力助氣的攻防技巧,激烈攻守雙方的矛盾化與協調性,更加的引人入勝。而從動靜節奏的變化中可以演化出動作的快慢、虛實等節奏的變化,則有助于武術套路自身獨特技法的形成。

(二)民族武術套路韻律藝術風格

韻律并不只存于音樂中,也存在于其它的藝術媒介中,如舞蹈、美術、建筑、攝影、藝術體操和武術中。武術套路中韻律一般認為是套路演練的節奏體現。劉紅偉在談到武術韻律時認為:“中華武術在動態韻律中求和諧,就體現在一個‘韻’字上。準確把握武術演練中動靜節奏變化的技巧,有助于成功的表現該武套路的韻律感。”張枝尚在《淺談競技武術套路的審美情趣》一文中強調“競技武術套路的氣韻表現為演練者以生動和諧的節奏去表現藝術對象的精神品性和生命力”。因此,通過演練將‘韻’的涵義(指一種有節奏感的寓統一于變化的形式規律,是呈現出多樣統一和回環往復特點的形式因素)具體地表現出來。”“韻律”其實包含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律”,一個是“韻”,就是聲韻和節律,原指古典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引申為音響的節奏規律。《舊唐書•元稹傳》:“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葉圣陶《游了三個湖》:“聽湖波拍岸,挺單調,可是有韻律。”如節律可以用武術套路中的節奏來表現的話,那“韻”在武術中也應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武術套路中大多對于呼吸有所要求,如華拳對于呼吸有“提、托、聚、沉”及起跳時要提氣,定勢動作時要托氣及平穩呼吸,在平衡時要聚氣及屏住呼吸,在下落動作時則要采用沉氣。這些呼吸的運用被認為是武術套路的練習方式之一,但當我們將這些呼吸方式放到武術套路的演練中,我們發現,當演練者在做定勢動作時,如果他采用的是平穩的呼吸,就凸現了定勢動作觀望戰況的意圖,表達了演繹者調整利用定勢調整自身狀態但又不愿被對手所看穿的心理模式。再如,南拳套路中經常有的動作在演繹時配有發聲,而發聲同樣是屬于氣息的一種變化。當動作在發聲的配合下演繹出來時,勁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凸顯。同樣對于欣賞者來說,發聲動作可以引起觀賞者的注意,同時也幫助觀賞者更好的欣賞武術套路。

二民族武術套路節奏和韻律鑒賞方式

(一)民族武術套路節奏鑒賞方式

猶如不同的節奏造就了不同的音樂風格一樣,不同的節奏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武術套路的風格。有的快如閃電,有的柔如流水。但在對武術套路節奏的鑒賞時,要關注兩個方面。(1)武術套路的整體演練節奏每種拳術的節奏是不同的,如太極輕柔而悠緩,動作勻速緩慢。這是由于太極強調與自然相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強調用身體去感知自然,追求用通過身體和呼吸來達到與自然的交流。是一種天人合一理念的再現。我們可以看的到太陽的升起和落下,可以看到月亮的起落,但我們卻沒有辦法去看到時間的流逝。但太極卻用自己勻速的動作來體悟自然一分一秒的改變。所以太極的節奏勻速,動作動而不停。有如,通背拳中在獨特的發力方式引導下,在以快為美的審美思想下,從套路開始到套路結束,所有動作如狂奔而至的洪水,又如在林中上下眺竄的猿猴,一氣呵成,整套動作幾乎沒有停頓。通背拳中有一句話,“動作如鞭炮”。整個套路猶如在放一串鞭炮,從點燃的那一刻開始到結束,沒有一刻的停頓。同樣是中國傳統武術套路,但期間的節奏大不一樣。所以在鑒賞武術套路時,要注意不同套的節奏特點來加以鑒賞,這樣才能從不一樣的套路中得到美的享受。(2)每個套路中的節奏變化雖然有的套路在整體風格上呈現出緩慢的節奏特點,有的呈現出輕快迅捷的節奏特點。但要注意的是,在每個套路內部還是存在著輕重緩急的節奏變化。太極拳中,特別是陳氏太極拳中,雖然整個套路都較為緩慢,但在很多法力動作時還是有通過加速度來凸顯其力度和勁力。而在整套動作幾乎沒有停頓的通背拳中,還是有部分動作有由慢到快,有定勢動作來凸顯套路的動靜迅定。如,通背拳開始的組合,由四個翻身掄背的動作組成,這四個掄背是整套動作最為精彩的部分,如在演繹時都用最快速度,那就凸現不出通背的迅猛,而著名的拳師在演繹時通常是將前一個或兩個用慢速動作,而逐漸加快,加至最后一個時動作為最快,擺臂在借助了前三個動作的慣性后達到速度的頂峰,而拍在腿上的聲音也從沉悶的、間隔時間比較長的節律,達到了清脆的時間間隔較短的劈啪聲。這樣的一個節奏的處理使得整套動作忽而有神,且提升了武術套路的觀賞價值。

(二)武術套路中韻律的鑒賞方式

韻律強調的是武術套路中節律和呼吸表現。節奏的表現大家都比較的關注,而卻忽視了對于呼吸,氣息變化的韻的鑒賞。武術套路的演練,令人聯想到格斗,格斗的“生活”圖景,重氣概到智慧,由技藝到功夫,從而使人感到崇高的美。武術的套路技術的魅力的根本出發點是表現戰斗,通過演練者的攻防技術、勁力、節奏、神采等來體現戰斗的“生活”。在表現了技擊的過程中,氣息的變化是很關鍵的。長拳套路在高難度動作出現之前往往都有一個停頓的亮相動作,這是在模擬真正戰爭前對于自己心理的調整,所以這個動作往往在呼吸上表現為將氣提于胸腔內的輕且快的呼吸方式。而在套路完成一半左右,會出現一至兩個定勢造型,這時候要求演繹者抬頭挺胸,眼神專注,凸顯其不畏強敵的精神力量,但在呼吸上則是表現為,深度的腹式呼吸。再如,在象形拳,鷹爪拳的套路演練中,常常在開場便會出現一組動作,演練者成丁字步兩手模仿老鷹的翅膀,在轉腰的過程中,演練者逐漸由高到低,手臂也由展開姿勢轉為夾肩動作,演繹者的眼神跟隨動作由遠而近。而在這個動作總如果進行多次氣息的轉換,就會導致動作有起伏,特別是胸部的起伏,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凸顯老鷹在空中盤旋尋找獵物的情景了,而有經驗的演繹者就會調慢呼吸,在吸氣的過程中完成轉身俯視的動作,而用最后的呼氣帶動擺頭來表現老鷹的兇猛。由此,如能在觀賞武術套路演練時注意演練者的呼吸,將會把我們帶入一個全新的武術套路模擬的現實戰斗場景中。這將極大的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鑒賞武術套路的藝術表現風格。

三結語

民族武術套路節奏和韻律是在各民族對于武術套路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審美視角下產生的,其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習練者通過對于不同民族套路節奏和韻律的把握可以體驗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思想,是民族武術套路中不可或缺的步驟。而對于民族武術套路中節奏和韻律的理解、整理、表現同樣也是體現、創編、發展民族武術套路風格的重要組成。

作者:路丁 單位:云南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編纂.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柏拉圖著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精裝全四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馬力編.中國武術古典武學秘籍錄[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4]上海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研究中心編著.武術文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5]張枝尚.淺談競技武術套路的審美情趣[J].搏擊:武術科學,2009.07.50-51.

[6]于志鈞著.中國傳統武術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7]郭沫若著.文藝論集[M].上海:上海光華書局出版.1930,2008年版.

[8]冉斯銘.試論武術套路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搏擊:武術科學,2011,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