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潮州與濮陽麥稈畫藝術風格差異性
時間:2022-10-30 05:01:23
導語:探討潮州與濮陽麥稈畫藝術風格差異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廣東潮州與河南濮陽都是目前國內麥稈畫制作的集中地,兩地的麥稈畫作品都以精湛的制作技藝享譽盛名。因所處地域環境及發展歷程的差異,兩地的麥稈畫作品也呈現出各具地域特色的藝術面貌,本文從制作工藝以及作品題材的選擇方面進行兩地麥稈畫的藝術風格差異性研究,以求深入探尋兩地麥稈畫的藝術特色與藝術價值。
[關鍵詞]麥稈畫;藝術風格;差異性
一、制作技藝方面的差異性
河南濮陽麥稈畫作品早期多以平貼效果為主,制作工藝較為單一,單片單色的拼貼工藝是早期主要的制作工藝。如《小島風情》作品中,以簡單的平貼工藝制作出海島、木屋、椰樹以及漁舟的形象,以單色的麥稈進行作品的制作,尚缺乏色彩方面的多樣性表現手法與麥稈畫立體制作工藝的添加。這一時期的濮陽麥稈畫作品多為旅游出口商品訂單,批量生產的創作性質也決定了麥稈畫作品面貌的單一性,該時期的作品以簡單質樸的藝術面貌,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當代的濮陽麥稈畫在工藝方面逐漸精進,在傳統技藝上加入熨燙技法,使麥稈畫作品具有更為清晰的明暗、光影以及色彩層次的變化。《木落霜清醉臥秋風》是現代濮陽麥稈畫典型的代表性作品,樹上的紅葉以整片麥稈染色之后平貼而成,利用染色的效果形成色彩層次的深淺變化,整體畫面呈現出平靜祥和的氣氛,極具裝飾效果。與早期的濮陽麥稈畫相比,當代的濮陽麥稈畫在制作工藝上已出現較大的創新與改良,染色之后的麥稈畫色澤明艷生動,這一工藝的運用使作品脫離了單色麥稈的單調古板,以及創作作品時表現畫面層次感的限制。作品中樹葉的玫紅色澤深淺變化細膩,色彩過渡自然和諧,鸚鵡羽毛的暈染也極為講究,羽毛層次的拼接表現尤為突出,寫實而生動地塑造出獨立枝頭的鸚鵡形象。此幅作品通過當代麥稈畫制作技藝的改良與創新,營造出作品中生動趣致、秋意盎然的畫面整體感,是當代濮陽花鳥麥稈畫作品中的佳作。
與濮陽麥稈畫的制作技藝不同,當代的潮州麥稈畫作品多采用半立體、全立體的制作技巧,以此凸顯畫面表現物的三維立體感與空間層次感,并以此作為當代潮州麥稈畫的特色工藝。潮州當代麥稈畫作品《報春》中,立體工藝制作而成的梅花枝干凹凸起伏,形象生動地還原了鐵骨錚錚的寒梅傲骨,與精巧細膩的雪白梅花形成質感上的區別。還運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完美地在作品中還原出初春時節梅花滿枝的喜人形象。作品右側的雀鳥也采用立體雕刻手法將其刻畫成形,騰空飛向樹干的雀鳥更增添了作品畫面的靈動感。動態雀鳥的刻畫是潮州麥稈畫作品中的特色題材,潮州麥稈畫藝人對于禽類動態的捕捉尤為擅長,創作作品時通過不斷的觀察與嘗試,已然熟練掌握各種動物形態的刻畫與表現。在潮州麥稈畫作品《秋蕊盈枝花似錦》中,采用了立體雕刻的制作技藝,使畫面中的奇石、菊花枝干、花葉、花朵都呈現出豐富多變的層次感,立體工藝的運用使菊花層層疊疊的花瓣更為靈活生動,配以染色技術的日益精湛,漸變色的立體花瓣極大地還原了創作素材的真實形象,這種高超的麥稈畫制作技藝歷經幾代麥稈畫藝人的摸索創新,在當下麥稈畫作品創作中的運用已占據極大的比例,更突顯出潮州麥稈畫制作技藝方面的特色。以上述花鳥畫作品為例進行分析可知,潮州麥稈畫與濮陽麥稈畫在制作工藝方面具有差異性,藝術風格不盡相同而各具特色。與河南濮陽所處的地域環境相比,潮州擁有深厚歷史的積淀,優秀的民間工藝種類繁多,在此沃土中發展而來的潮州麥稈畫更具備地域上的優勢。潮州麥稈畫在創作中得以借鑒、汲取其他工藝門類的獨特技藝及藝術特色,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潮州特色工藝給潮州麥稈畫帶來了深刻的觸動與啟發,諸如潮州刺繡的精巧細膩、潮州木雕的通透雅致、潮州陶瓷的絢麗色澤,都對潮州麥稈畫獨特藝術面貌的形成與演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二、作品題材方面的差異性
河南濮陽麥稈畫在作品創作中所選擇的素材較為廣泛,傳統的寄托吉祥如意寓意的祥禽瑞獸、名貴花木以及民間戲劇中的代表性人物、道教仙人、佛家諸佛等都是濮陽麥稈畫創作所采納的素材。濮陽麥稈畫則會通過作品傳達民間大眾渴望豐收綿延、吉祥納瑞、多子多壽等美好的愿望,在作品中通過麥稈藝人將各種祥瑞圖案進行搭配與重組,形成各種各樣美好的寓意。例如金魚代表連年有余,仙鶴代表祝愿長壽,龍鳳圖案代表吉慶祥和,麥稈藝人將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形象在麥稈畫作品中進行組合搭配,創作出符合大眾審美的麥稈畫作品。濮陽麥稈畫作品中常見的人物題材作品多為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如仙子賀壽、八仙過海、鐘馗嫁妹等都是當地耳熟能詳的人物題材麥稈畫作品?!赌档は勺印纷髌分幸匀旧湺挳嬤M行平貼創作,利用鮮艷的色彩與麥稈本色形成顏色上的強烈對比,創作出畫面中婀娜多姿的仙子形象,簡潔明朗、色澤明亮是濮陽麥稈畫獨有的藝術特色,此幅作品以仙子獻瑞的場景寓意瑞氣盈門的美好祝愿,是廣受當地大眾歡迎的麥稈畫作品題材。
潮州處于廣東沿海地區,融合了中原文化與古代南粵文化中的優良元素,且受海上絲路文化的深刻影響,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以潮汕文化為根基的潮州擁有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淀,在此基礎上演化而成的優秀民間工藝更為璀璨奪目、熠熠生輝。獨特的區域文化為潮州麥稈畫的創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在題材方面可供選擇的素材繁多,除了與濮陽麥稈畫類似的傳統題材,還有花鳥蟲魚、奇石古松、珍禽異獸等象征美好寓意的素材。潮汕海洋文化所獨有的動物、植物形象也是潮州麥稈畫中常見的素材,例如魚、蝦、蟹等海洋生物寓意海洋物產的豐碩。熱帶地區所獨有的植物水稻、荷花、木棉等也是潮州麥稈畫作品中常見的創作素材,象征豐收與喜悅。除此之外,地方特色風景也成為當地麥稈畫藝人創作時選擇的素材之一,例如湘橋春漲、金山古松、北閣佛燈、鳳凰時雨等潮州八景都是常見的創作題材,這類作品極大地還原了潮州本土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當代潮州麥稈畫作品《湘橋春漲》中,以潮州代表性建筑湘子橋作為表現對象,描繪了從空中俯視的湘子橋以及潮州城樓所構成的優美風景。作品通過精巧的構圖與細致的制作工藝,以染色麥稈與本色麥稈交錯進行藝術創作,深入地刻畫出現實場景中所存在的金色琉璃瓦、朱紅色的城樓、古樸的湘子橋、紅火的木棉以及遠處翠綠的山景。另一幅潮州特色麥稈畫作品《西湖漁筏》中,以當地聞名遐邇的潮州西湖景觀作為取景對象,通過畫面表現出西湖邊上精致的亭臺樓閣,以明快的染色麥稈制作出紅色的木棉以及遠處的青翠西湖山景,湖中捕魚的漁筏更增添了畫面的動態感,傳達出潮州獨特的人文景觀與生活情趣。作品所刻畫的主體物集中于畫面左側,右側近乎留白的處理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畫面構圖形式感,令此幅作品極具東方韻味。以潮州特色建筑與風景作為創作題材,使當代潮州麥稈畫極具地方特色,呈現出更為清晰明朗的藝術風格。這一類型的風景麥稈畫作品深入地反映了潮州地區的特色文化,與傳統題材的麥稈畫作品相比,通過這類作品更能表達出潮州人對于家鄉的深切情感。
總之,在作品創作題材的選擇上,潮州麥稈畫與濮陽麥稈畫既有共同點又存在差異性,濮陽麥稈畫通過傳統題材的麥稈畫創作,傳達出當地民眾向往美好生活的訴求與期盼;潮州麥稈畫則通過地方特色風景作品的創作,傳達出獨特的區域特質與文化內涵。結語潮州與濮陽作為中國麥稈畫的兩大出產地,因所處地域形態的不同以及民俗習慣的差異性,決定了兩地麥稈畫作品各自呈現出的獨特藝術面貌,潮州麥稈畫與濮陽麥稈畫都極具藝術特色,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分析其中的特色工藝與人文內涵。通過兩地麥稈畫藝術風格的研究,探尋當下麥稈畫在制作技藝方面與拓展作品題材方面創新融合的可能性,將使優秀的中國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得到更多的關注,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王建春.淺談濮陽麥稈畫的起源和內涵.青年文學家,2011.11
2.李英.論濮陽麥稈畫的價值表現及傳承發展.前沿,2012.8
作者:馮菡子 單位:韓山師范學院
- 上一篇:中國美學中茶道文化對陶瓷藝術影響
- 下一篇:中西繪畫藝術風格差異文化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