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風格與演奏技法分析

時間:2022-07-30 09:11:01

導語:藝術風格與演奏技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風格與演奏技法分析

摘要:本文從多方面對拉赫瑪尼夫創作的《升c小調前奏曲》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這首作品,在演奏中更準確地表達作曲家的意思。

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音樂風格;演奏技法

拉赫瑪尼諾夫是20世紀俄羅斯偉大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演奏家。本文對拉赫瑪尼諾夫的《升c小調前奏曲》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旋律風格,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其音樂的內涵,從更好地演奏這首作品。

1拉赫瑪尼諾夫及其鋼琴音樂創作

拉赫瑪尼諾夫力圖用音樂表現普通人的思想情感,音樂中時常具有幻想與哀傷的沖突,音樂表達誠摯、通俗。在他的作品中,深刻而細膩的抒情、浪漫奔放的激情和高尚的陽剛之氣兼收并蓄,大量使用色彩性技法,隱含印象主義特色,擅用小調,音樂具有跌宕起伏的戲劇性和五彩斑斕的音響效果,色彩濃郁,織體繁復。

2《升c小調前奏曲》的音樂分析

這首作品是單三部曲式,62個小節,調性鮮明,速度徐緩,全曲的風格壓抑悲郁。呈示段(1~14小節)為慢板,升c小調,重復結構的單樂段,采用摸進手法,以沉重緩慢的八度和弦級進,營造出一種肅穆莊嚴的氛圍,表現出作曲家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以及對現實的吶喊與抗爭。中間段(15~45小節)是一個激動的快板,為對比性中部重復結構和單樂段,推動著情緒不斷激化,從36小節以后和弦和雙音交替進行,短促的節奏音型如潮水般此起彼伏。44小節和45小節是連接部分,引入A段的“命運主題”。從堅定的八度和弦轉為緊張的三連音,情緒也變得更加焦躁不安,充斥著一股彷徨、迷茫之感,表現出對命運玩弄的絕望之感。再現段(46~62小節)是一個動力再現樂段,回歸A段的音樂主題,但在力度和音響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力度從ff到ffff,顯示出強大的音響效果,給人以最為震撼的音響效果,如同命運的示威。從56小節開始,樂曲情緒漸漸舒緩,仿佛是作曲家對自己不幸命運的最后悲嘆,通過力度上的漸弱表現自己的靈魂得以安息。

3《升c小調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3.1鐘的音響。這首《升c小調前奏曲》以沉重的鐘聲帶給人的一系列心理變化進行創作。在這首前奏曲的演奏中,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開頭的主題上。樂曲開頭以3個音的方式出現,發出的聲音應該像鐘聲一樣,莊嚴肅穆,且帶有一點不祥的感覺。右手開始彈奏的時候幾個手指應該并攏,只伸出三指彈奏,整個手掌的力氣都施加在三指上,使得三指更加堅定有力。每換一個音時,右手平貼著琴鍵,每次都按同樣的方法演奏,并且注意曲譜下方的力度標記。左手不太明確地彈奏八度,注意掌關節的支撐,使低聲部的音色更加沉穩,具有厚重感。3.2三連音的彈奏。樂曲的第二段主要由三連音組成。在開始彈奏這一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身體各個部位的放松,如肩膀和大臂、手腕和手指。掌關節要撐好,可以靠手腕去帶動三連音的彈奏,音符之間的連接要圓潤連貫,身體的重心也可以隨著手腕的移動而移動,要注意突出高聲部的主旋律,三連音的第一拍可以稍稍加重。3個音的關系是強、弱、更弱,在演奏的過程中,要保證節奏的穩定,不能趕拍子,3個音雖然力度不同,但長度應該保持一致,保證樂曲穩定有序地發展。3.3雙手的快速交替演奏。在第36小節至43小節這部分是以雙手交替演奏的形式寫作的。表現聲嘶力竭的掙扎,雙手交替演奏三連音,在三連音的第一拍應該加重一些,3個音的力度分別為重、輕、更輕。雙手交替演奏三連音的重音,右手是和弦,左手是三度關系的雙音。因此,在演奏過程當中,左手應該適當加重一些。這樣在音響效果上才能保證左右手的協調。3.4踏板的使用。在浪漫派的曲子中,踏板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樂曲剛開頭的3個音,左手是3個厚重的八度,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右踏板來增強音響效果。樂曲從36小節開始,織體變成了左右手交替的和弦下行,這時的踏板要隨著三連音的重音去踩。突出節奏的特點,使節奏更富有律動感。第46小節是整首音樂的最高潮部分,音響效果強而有力,除了手指的力氣要用到位以外,踏板的使用也跟手指一樣,要堅定,踩到底,配合音樂情緒的發展。作品的第56小節,樂曲的尾聲,這時音樂情緒逐漸平和下來,需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氣氛,這時也需要使用半連音踏板,以保持旋律平穩連貫地發展。到樂曲的最后,由于音響效果和意境的需要,可以加上弱音踏板,幫助控制力度,來表現鐘聲逐漸消失的意境。

4結語

拉赫瑪尼諾夫在《升c小調前奏曲》中塑造了一個不堪向殘酷命運低頭,卻又敵不過命運玩弄的人物形象,他用夸張的力度對比與和聲織體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糾結和復雜。總之,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除了技術上的難點,還要加強對音樂上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把握。

參考文獻:

[1]格涅辛娜.回憶拉赫瑪尼諾夫[J].人民音樂,2014(8).

[2]范曉玲.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前奏曲的獨特性[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3).

[3]孟令帥.俄羅斯鋼琴學派筆記[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應詩真.鋼琴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作者:楊茜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