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藝術風格的轉變
時間:2022-07-30 09:13:36
導語:花鳥畫藝術風格的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陳淳出生于明朝中期的蘇州長洲縣。根據明朝《吳郡丹青志》的描述,陳淳,字道復,天下秀才,妙筆橫生,畫作逼真,尤其是花鳥畫。陳淳與徐渭一起被稱作“青藤白陽”,他們把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創造推向一個高峰,為寫意畫派的知名人物。陳淳的花鳥畫風格受到蘇州吳門畫派中沈周和文征明的影響,在中年以后形成獨有的風格,尤其是隨意的作畫方法,使花從正面、側面等不同角度產生變化,在畫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樣使陳淳的畫作天趣盎然,在似與不似之間達到了栩栩如生、天人合一的境界。陳淳以洗練的形象、放逸的筆墨將花鳥畫的技法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實現了文人寫意花鳥畫的創新。自陳淳起,水墨花鳥畫的發展到達了一個歷史高峰。
一、從文到野的藝術風格深受沈周、文征明的影響
1.陳淳的早年作品。陳淳早期的作品《水仙》(圖1)泥金扇面,現藏于上海美術館中。這幅作品作于1514年,陳淳剛好30歲。畫面中的兩株水仙花臨風飄蕩,水仙花的花和葉子都是雙鉤,作者以淡淡的色彩漂染,筆鋒比較含蓄、拘謹。畫作的題款使用的是行楷,與文征明書法的風格相似。陳淳在35歲所創作的作品《海棠花卉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這幅作品中雙鉤淡染的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征明的影響,色彩的點染則受到沈周沒骨法的影響。沈周擅用沒骨設色法畫花卉蔬果,雖是設色,筆力卻渾厚蒼勁,格調高雅。陳淳的《辛夷花圖》是用純色彩所染成的,畫中的物體形態更加鮮活。陳淳的《海棠花卉圖》在用筆和設色上,深受其影響。2.陳淳中年時期的作品。陳淳在四五十歲的時候,所創作的花卉作品受到沈周的影響,繼承了沈周的水墨淺色傳統,又融入了水墨潑染的繪畫技法,這樣以濃淡水墨浸染所成的手法,使作品的韻味得到了提升。陳淳還自創了點葉勾花的技能,單純用水墨對樹葉和花蕊進行點染,用線條勾勒花瓣,體現出筆墨的韻味和意境。陳淳在嘉靖年間所畫《合歡葵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使用了水墨點染、淡彩一級鉤花點葉的畫法,兼容并蓄文、沈兩家的畫風。沈周中年所作的《菊花圖》,其中的粗筆受到文征明的影響;《晚翠圖》中具有沈周雄健深厚的筆韻;而《合歡葵圖》中所作花卉已經簡放自如,風格和之后的風格十分接近。陳淳使用大小不一的水墨點表現物體形態,使畫面濃淡交融,墨色更加豐富,畫面層次更加清晰。沈周的《湖石花卉圖》,畫面中花卉的穿插、結構的設置、行筆上的穩健性和意境都很成熟,呈現出一種生意盎然的狀態。3.陳淳晚年的作品。陳淳在52歲的時候所創作的《墨花釣艇圖》,可以說是其花鳥畫的風格成熟后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品。畫面中的湖面顯得瀟灑隨意,灑脫中不失精確,在豪放中帶有顧慮。作者十分注意物象的外形和質感,以確保欣賞者的主觀感受和物象的神韻具有協調性,使畫面顯得俊逸清發。與沈周的水墨寫生相比,陳淳花鳥畫技法有了質的飛躍。這幅作品分別寫了梅、蘭等十段圖,每段圖后面都配有五言絕句,使整個畫面形成了間畫的創作模式,顯示出陳淳的文人性情。陳淳的長卷中對折枝花卉的描述,與側正斜立等實現互相呼應,錯落有致,避免畫面產生拘謹的感覺。同時,其在繪畫技法上有鉤畫,作品變化豐富但是整體統一,具有清純淡雅的神韻。陳淳這種形式的花卉長卷打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詩詞、書法和繪畫的完美融合。陳淳對不同季節的花卉進行了合理的布局,使花卉之間錯落有致,以折枝花卉的形式營造繁華爛漫的氛圍。通過對勾花和點墨的運用,突破了形式的束縛,這樣筆墨顯得更加流暢,筆墨中的韻味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陳淳的《墨花釣艇圖》顯示出其在形象構思以及筆墨運用上的創新意識,說明陳淳的藝術創作走上了獨立發展的良好勢頭。陳淳晚年的花鳥畫在從文到野的水墨寫意技法上實現了質的發展,從小寫意發展到大寫意的模式。在陳淳50歲以后,筆法由以往的整飭變得簡約,在運筆過程中融入了方勁的筆勢,行筆速度更快,清剛勁爽之氣涌現,脫離了文征明的秀婉和沈周的渾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陳淳對水墨的運用顯得更加自如,充分利用宣紙的滲暈效果,使濃淡的墨跡之間相互交融,畫面的層次更加豐富。同時,陳淳在運墨的時候更加注重于筆意,對淺墨色的連續使用,使畫面的活力更強。
二、陳淳的書法成就對其從文到野藝術風格的轉變的作用
從陳淳畫作中題款的變化不難看出,陳淳早期的畫作基本上都是使用行楷書,晚年的時候開始向草書轉變。伴隨陳淳在書法上的造詣和知名度越來越高,其將書法和繪畫兩者結合的力度也越來越大,陳淳的蘭、竹一般長葉勁拂如做草書,十分瀟灑。同時,其對花瓣的鉤點,就好像書法作品中的波碟,線條美感盡情展現。陳淳以草書入畫,筆鋒率性。其提筆過程中的提按頓挫和方圓轉折使整幅畫面的氣韻更加高逸,畫面中的花鳥更加具有生命力。同時,他充分利用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性的滲透效果,使畫面顯得栩栩如生、濃淡適宜,畫面的層次感十分豐富。這樣實現筆墨和心靈的同一性,畫面顯得十分高雅,沒有多余的一筆,將文人的寫意畫推向了新的高峰。在晚年,陳淳更加喜愛花卉長卷的創作形式,實現了集書畫為一體,書法也被作為繪畫的一部分。畫中的題款顯得縱橫奔逸,節奏感和韻律很強。筆力蒼勁,筆鋒變化豐富但是有一定的規律性,這樣使繪畫和書法更好地融合。因此,陳淳從文到野畫風演變的重要原因也就隨之顯現。
三、陳淳的個性對其從文到野藝術風格的轉變產生的影響
無論文學還是繪畫,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心靈的體現,是作者個性和審美理念訴諸于筆端,在文學藝術創作者各自的藝術實踐中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形式。一些比較有名的畫家,如齊白石、徐悲鴻等,都是以不同的形式打動欣賞者,其藝術風格的形成和自身的個性密不可分。陳淳出生于蘇州一個士大夫家庭,蘇州作為一個文化積淀比較深厚的地方,為其接受文學和書法啟蒙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與蘇州地區文人雅士的交往中,陳淳慢慢形成了不羈的性格,尤其是父親去世后,他的情緒十分消沉,注重于玄學,沉浸在詩詞酒會中,生活更加不拘小節,這樣就與陳淳的文才韜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懷才不遇的情況下,陳淳以獨善其身的信念,看淡功名利祿,終生寄情于山水之間,以田間湖泊為友,充分享受湖光山色。因此,其作品中往往具有高潔的人格精神,對自然充滿了贊美之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陳淳不羈的個性使其難以形成描繪精細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更多呈現的是一種自然之美。明朝的方薰認為,陳淳得到了自然之法,花鳥畫的氣韻深厚,筆鋒運用自如,可以與沈周、徐渭并列為明朝花鳥畫的三大名家。他將陳淳繪畫造詣和沈周、徐渭的并列,這是很高的評價。明朝的花鳥畫到了陳淳時期,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從陳淳開始,水墨寫意畫達到了中國古代花鳥畫的歷史高峰。陳淳在花鳥畫上的成就,對后人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陳淳中年以后開始著重于對生活情趣的寫生,拓展了花鳥畫的寫意范圍,被后人稱為寫意花鳥畫。經過陳淳的傳播和開拓,寫意花鳥畫形成了一股浩浩蕩蕩的潮流。在陳淳之后的四百年間里,花鳥畫成為重要的繪畫門類。清代的石濤、明末的“揚州八怪”以及海上畫家吳昌碩、當代的齊白石等,都受到陳淳藝術風格的影響??梢哉f,在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發展歷程中,陳淳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關鍵性作用,成為繼往開來的一代大師。
參考文獻:
[1]張春新.淺析中國書畫長卷的藝術魅力——以陳淳花鳥畫長卷為例.新西部,2018(2).
[2]朱小華.觀物會意水墨漫興——明代陳淳花鳥畫寫生觀探賾.書畫世界,2017(8).
[3]萬娟.直從書法演畫法——淺談陳淳以書入畫的獨特藝術風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09(7).
[4]白珂.吳昌碩花鳥畫構圖的創新性研究.陰山學刊,2011(1).
[5]徐沛君.論吳昌碩藝術在當代的價值.榮寶齋,2006(6).
作者:付萬全 單位:河南大學美術學院
- 上一篇:藝術風格與演奏技法分析
- 下一篇:淺析民謠藝術風格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