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樑繪畫藝術分析

時間:2022-03-25 04:16:30

導語:顏文樑繪畫藝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顏文樑繪畫藝術分析

〔摘要〕顏文樑是我國二十世紀著名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不僅用畢生精力探索與發展我國的繪畫藝術,還開辦畫會、著書立說、建立蘇州美專,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美術人才,為我國的藝術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文以顏文樑不同時期的藝術活動為線索,通過對他的繪畫作品來分析其藝術風格的形成及其演變,以探討他的藝術成就與貢獻。

〔關鍵詞〕顏文樑;繪畫藝術;藝術風格;藝術成就

顏文樑(1893-1988年)出生于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靈秀姑蘇。他自幼隨父顏元學習國畫,對詩詞歌賦等中國傳統文化也很有研究,少年時便在繪畫上展現出極高的天賦和堅實的基礎。通過父親,顏文樑結識了很多的大家名流,如吳昌碩、顧西津等人,吳昌碩還曾親自為他的作品題字,這些前輩大師們的藝術作品及文人畫思想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顏文樑后來的藝術風格。顏文樑早期的作品重視構圖與透視;在法國留學時期系統地學習了寫實主義油畫,其作品開始重視畫面色彩的冷暖變化;在藝術生涯后期,顏文樑形成了細致嚴謹、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在其形神兼備的作品中更出現了表現性的因素。

一、藝術研習與探索階段

1909年,顏文樑以高超的繪畫技能和深厚的文學素養考入商務印書館,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洋畫講義錄》和村井雄之助所編的畫帖,這是他首次接觸西方藝術,而后,顏文樑又學習了精細嚴謹的銅版雕刻技術,他的畫風細膩又寫實,常受到眾人的贊賞。顏文樑此時還結識了以結構嚴謹、透視準確著稱的日本畫家松岡正識,并通過他真正學習了西畫知識與技法,顏文樑自此開始迷戀精準嚴謹的西畫藝術,并對油畫中的透視規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當時,國畫依舊是主流畫派,如吳昌碩等人所代表的雅俗共賞、剛柔并濟的海派。除國畫外,還出現了造型淳樸、色彩熱烈的擦筆年畫,海派和擦筆年畫在藝術風格和創作手法上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顏文樑對作品雅俗共賞、色彩強烈的藝術追求。由于當時國內很少有西畫作品和油畫顏料,顏文樑只能自己動手研制油畫顏料,并通過自學掌握基本的油畫技法,創作了他的第一幅油畫作品《石湖串月》。這幅作品色彩豐富,頗具印象派色彩特征,對月下詩意氛圍的營造十分強烈,又極顯文人畫的意蘊,它也是顏文樑對文人畫精神與西畫技法融合的首次探索。1913年,顏文樑又研讀了《論畫淺說》等關于西畫理論方面的書籍,并開始關注畫面的空間透視和光線的明暗變化等問題。同時期的畫家還有劉海粟,他同顏文樑一樣都是自學油畫,劉海粟作品的色彩、線條雖然也具有印象派的特征,但與顏文樑相較,劉海粟作品中的線條雄健有力,創作手法上也更加粗獷。1919年,顏文樑為了提高民眾的審美意識,舉辦蘇州畫賽會,征集繪畫作品,吸引了全國大批的美術愛好者參加。同年,粉畫傳入中國,顏文樑創作了《廚房》《畫室》等寫實性極強的粉畫作品。《廚房》這幅作品是他對西方繪畫透視技法的一個學習與借鑒,標志著他對寫實主義畫風的探索。畫家描繪了視角獨特的中國傳統廚房內景,構圖布局上利用了西畫嚴謹的透視章法,增加了畫面的縱深感和節奏感,整體色調和諧沉穩,明顯有西方古典主義作品的影子。《廚房》從整體上統一了透視和明暗,使畫面有了樸素自然的真實美感,它代表了顏文樑在研究西畫中的透視和明暗方面所獲的初步成功。《廚房》于1928參加巴黎藝術沙龍展覽,并獲得了本屆藝術沙龍大獎。1922年,顏文樑認識到提高大眾的審美觀念光靠舉辦畫會是不夠的,于是他創辦了蘇州美術學校,目的是培養實用性美術人才,并提出“忍、仁、誠”作為校訓。學校開辦之初,條件艱苦,顏文樑兢兢業業、坦蕩無私。在教學過程中,顏文樑提出作畫是為了人民大眾,作品要使群眾喜愛與高興的藝術觀點。

二、藝術風格形成階段

1927年,顏文樑結識徐悲鴻,寫實主義至真至美的藝術理想使他們一見如故,徐悲鴻曾夸贊顏文樑為中國的“梅索尼埃。”1928年,顏文樑聽從好友徐悲鴻的勸告,奔赴法國留學。顏文樑到了法國后,拜畫風細膩嚴謹的寫實主義畫家皮埃爾•羅朗斯為師,系統專一地學習寫實油畫技法及相關理論知識。顏文樑在留學的日子里,常去參觀各大美術館里的名家繪畫作品,這為他開拓了眼界,提高了審美。顏文樑勤奮好學,在羅朗斯的指導下進行了規范嚴謹的素描訓練,增強了對形體透視方面的認識,并開始注重畫面的色彩問題,追求光線的明暗變化。顏文樑主張寫實的藝術風格和當時法國力求真實刻畫自然的印象派在色彩問題上不謀而合,他的藝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印象派的影響。正如美術理論家金冶在評論顏文樑油畫藝術時所說的:“不論是印象主義的莫奈,還是寫實主義的顏文樑,都不過是色彩上的寫實派。”顏文樑在法國期間,其作品透視準確、色彩豐富的寫實主義藝術風格基本形成。他注重室外寫生,創作了一大批題材豐富的油畫風景作品,如《英國議院》、《佛羅倫薩廣場》、《柏林舊皇宮》等。油畫風景《英國議院》(1929),構圖飽滿,畫面明暗對比強烈,色彩絢爛厚重、虛幻斑斕,頗顯印象派的特征。作品真實再現了陽光下作為前景的泰晤士河與遠處哥特式建筑的英國議院,議院建筑形象整體概括,但是仍然清晰可見建筑的結構細節,即便它在畫面的遠處我們也能感受到議院宏偉輝煌的氣勢,這一點可見西方古典藝術嚴謹細致畫風對顏文樑的影響。從前景被陽光照滿的水面上看,可見畫家在留法期間已經熟練掌握了描繪微妙的光影變化、明暗對比和色彩冷暖關系的能力。顏文樑的風景畫能夠打動人心,直抵心靈,正是因為作品既真實再現了自然的美,每一筆又都飽含了他對生活的熱情。正如他認為的風景畫的美,“第一,要有感情。”才有味道,才能使人看了“產生共鳴”。“第二,風景畫要美,就要畫得引人入勝。”“第三,風景畫最好能使人開心。”

三、藝術風格成熟階段

顏文樑回國后,與徐悲鴻舉行聯合畫展,留學時期的作品受到了各界的肯定。1952年,顏文樑調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并擔任基礎教學工作,主講透視學、色彩學。顏文樑除教學工作外,還積極探索中西藝術融合的道路,由于自幼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他便開始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追求國畫般詩情畫意的美學效果,試圖通過西方油畫語言表現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審美意趣。他與同時期活躍的藝術家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人在藝術創作上不一樣的是,徐悲鴻主張吸收西方傳統寫實繪畫來改善國畫;林風眠在留學時廣泛接觸西方各種藝術形式,藝術風格深受印象派和現代繪畫的影響,林風眠主張將墨與色大膽結合,追求作品的東方神韻;而顏文樑則將精準的造型、科學的透視與豐富的色彩相結合,試圖在寫實性的作品上營造一種詩化的意境美感。在這個時期,顏文樑的藝術風格也逐漸走向成熟,如他創作于19世紀40年代的佳作《月光河》,作品畫面構圖簡潔,色彩濃厚多變,用筆更加輕松自由,顏文樑不僅準確的刻畫了漁家風景和月光下真實的色彩變化,更傳達出一種中國傳統繪畫中天人合一的意境感,渲染了寧靜平和、清雅透徹的月夜氣氛。顏文樑通過西方油畫形式表現中國水墨畫的浪漫詩意,他的油畫風景作品從最初的再現寫實逐漸轉向了情感上的表現寫實,形神兼備,雅俗共賞,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顏文樑作為藝術家,畢其一生心無旁騖地專研寫實油畫。從他前期對透視的追求,到中期對色彩的研究,再到后期積極探索中西藝術的融合上看,顏文樑一直保持著嚴謹精細、至真至美的抒情畫風,始終謙遜地面對著自然萬物。他的油畫風景作品樸素雅致地展現了中國文人畫特有的審美觀念,向我們展示了“畫中有詩”,同時為中國油畫注入了新鮮的生命。顏文樑作為美術教育家,一生淡泊名利,他無私地將畢生所學總結經驗并著書立說,先后出版了《美術用透視學》《色彩瑣談》等著作,發表了如《色彩學上的空間透視》《風景畫色彩談》等文章,為廣大美術學子全面講解了透視學和色彩學等方面的知識。他所創辦的蘇州美專影響深遠,不僅為祖國培養了大量優秀的美術人才,更推動了中國近代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顏文樑,《名家精品顏文樑油畫集》[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2年2月。

[2]尚輝,《顏文樑研究》[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3年10月。

[3]沈建華,《顏文樑繪畫藝術研究》[J],藝術學研究,2012年10月。

[4]韓鵬,《顏文樑的繪畫風格》[J],文教資料,2007年5月。

[5]顧丞峰,《顏文樑藝術創作分期及相關問題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9年12月。

[6]牛二春,《顏文樑油畫藝術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5月

作者:張萌 單位:蘇州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