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語言在藝術歌曲演唱中的應用
時間:2022-09-25 08:27:21
導語:歌唱語言在藝術歌曲演唱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的藝術歌曲演唱中,主要通過語言進行情感的表達。演唱者在演唱中國藝術歌曲時,要對語言進行深層次的把握,通過語言的表達將演唱者自身的情緒和藝術歌曲中蘊含的情感進行充分的表達。演唱者要對語言的語氣、語調進行掌握,同時還要掌握語言的發聲方法與表達習慣,才能使演唱者將中國藝術歌曲進行完整表達。因此,本文分析了歌曲語言在中國藝術歌曲演唱中的應用。
中國的藝術歌曲主要以詩歌作為歌詞,從而將音樂與詩歌完美結合,在演唱中國藝術歌曲的時候,需要理解歌詞中所蘊含的情感,運用正確的語言進行藝術歌曲的表達,這樣才能使聽眾與演唱者產生共鳴。而且語言是聲樂存在的前提,人們可以通過聲樂的方式表達不同的文化內涵。歌唱語言的運用可以實現聲樂技法的鍛煉同時能夠釋放情感內涵。同時,運用歌唱語言將中國藝術歌曲加以改造,使其向著音樂化的方向發展[1]。
一、語言在中國藝術歌曲演唱中的表現載體
(一)音調。在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中,歌唱語言要注重音調的掌握,主要就是人們在說話過程中出現的停頓與語氣。目前,音調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變化,即升降、停頓以及重音。演唱者的音調的高低水平與發聲體的結構有著一定的關系,演唱者不同的發聲體結構從而使音調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升降:在句子末尾的出現,一旦出現升調,說明歌詞句子并未沒有完全的表達,后續還有說話的內容;與之相反則是出現降調,說明歌詞句子已經表達完整,無后續內容。停頓:在中國藝術歌曲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需要換氣,因此,歌唱時的換氣口就是停頓。停頓的出現主要取決于歌曲的表達需求。演唱者可以通過采用停頓的方式將一句話分開,形成多個句內段落,從而使中國藝術歌曲中的節拍發生改變,可以將中國藝術歌曲文化內涵以及情感需要加以表達。重音:在中國藝術歌曲演唱中,可以將重音分為兩類,即詞重音和句重音;前者是詞語音結構的重要構成部分,重音成為其表達的方式;句重音就是在演唱的過程中對歌詞中的某一句子的詞匯或者句子進行重讀的一種方式。(二)腔調。目前,我國關于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方式共有三種情況,即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上述三種唱法各具特色,具體如下:民族唱法:主要就是體現我國各個地區濃郁的民族音樂風格,可以將相應的技術方法和規律加以掌握,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汲取西方演唱手法,不斷地完善我國的民族唱法。利用民族唱法演唱中國藝術歌曲,主要采用共鳴的演唱方式,其可以在歌曲的高音區域,極少的假聲唱法[2]。美聲唱法:主要側重于朗讀、戲劇的表現形式進行歌曲的演唱。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中,美聲唱法擁有最高的顫動幅度,與此同時,可以在保障演唱者氣息通暢的前提下,將高聲部、中聲部以及低聲部等進行有效統籌,擁有較為廣泛的聲音區域。通俗唱法:可以劃分為三種演唱技法,即假聲式演唱技法、低吟式演唱技法和氣聲式演唱技法。在演唱的過程中,不會選擇共鳴方式,主要采用輕呼吸的方式將聲音自然地發出,主要側重于情感的表達,采用隨意性的表演方式,不需要較寬的音域。(三)語調。我國漢語的語調共分為4個聲調,即陰平式、陽平式、上聲式和去聲式,這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有著重要的作用。中國藝術歌曲中的歌詞創造規律主要遵循的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演唱者聲音的高低會對聲調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主要以古漢語的聲調與清濁發音作為發展的前提條件,漢語聲調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在演唱的過程中要注意四聲的正確處理,將歌詞的文化內涵充分表達出來。
二、歌唱語言在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聲輕字,概念模糊。在實際的演唱中,重聲輕字的現象是一種常態,這種形式會造成演唱者的聲音過于響亮,但是對于歌詞含義卻無從得知,不能將歌詞中的情感很好地表達,從而也不能有效地實現咬字吐字的練習,導致演唱者發出的聲音不會為歌詞服務。目前,我們一直認為我們說的語言是國語,在演唱中國藝術歌曲的時候不需要進行練習,也能實現真正的咬字吐字,但事與愿違,導致演唱者在歌唱中,對讀字的感覺不能很好掌握,同時也不能理解漢語結構的復雜性[3]。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演唱者沒有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影響著演唱者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這種方式對于美聲唱法的演唱者有著重大的影響,美聲唱法的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將聲音含在嘴中,聽眾根本聽不清演唱者的演唱,因此,在演唱中國藝術歌曲時,要注重歌曲的咬字吐字,而不是單純地講究聲音的高低。(二)歌唱語言與歌唱脫節。在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練習中,演唱者過于注重單元音的練習,忽略了漢語聲調中的字的整體性練習,以及聲母、聲母與韻母之間的銜接關系、復韻母等的練習,從而使歌唱語言與歌唱之間脫節。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時,并未針對學生的發聲和咬字吐字進行專業性的協調訓練。學生在練習單元音時,其是一種發聲狀態,但是在中國藝術歌曲的歌詞中的咬字歸韻練習,則是另一種狀態。在學生在進行演唱練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唱一個元音的感覺很好,再唱另一個元音時,就會出現問題,同時也會出現咬前一個字對,咬后一個字就出問題的情況。
三、歌唱語言在中國藝術歌曲演唱中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讀。在演唱一首中國藝術歌曲時,演唱者需要對藝術歌曲的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主要在于藝術歌曲的歌詞是以古詩歌配以新曲的形式出現的一種歌曲。要想唱好藝術歌曲,需要認真地了解歌詞的內容,因此,演唱者要多讀古詩詞,揣摩古詩詞中的含義,這樣演唱者才能深度了解古詩詞的內容。以及其所描繪的情景。演唱者可以通過熟讀的方式,幫助演唱者深刻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在演唱歌曲的時候,演唱者要進行誦讀,才能將歌唱語言正確地誦讀出來[4]。(二)融。在了解了中國藝術歌曲的內容后,將自身對于古詩詞的理解以及情感,通過正確的發聲、咬字吐字進行藝術歌曲的演唱。演唱者要將歌曲語言和說話語言進行區分,才能實現藝術歌曲的完美的演唱。歌曲語言和說話語言之間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咬字吐字、生理器官動作等方面。元音沒有連續性,歌唱語言不同于生活語言,雖然是與說話使用的發聲器官與呼吸器官是一致的,但是在演唱中國藝術歌曲時,歌唱語言表達出了較高的藝術性要求。要區分歌唱語言和說話語言的標準為咬字吐字方法。演唱者還應保持穩定的歌唱“發聲”動作狀態。聲母會隨著演唱者喉、齒、舌、牙、唇等不同部位的咬字力度變化而變化,使演唱者更好地實現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
四、結論
總之,歌曲語言的運用,首先要深入了解古詩詞的內容以及情感,其主要通過誦讀的方式,熟讀古詩詞,運用正確的發聲動作、咬字吐字方法等歌唱技巧,了解古詩詞的情感內涵以及文化內容,通過歌曲形式將其表達,準確而又動情地傳遞情感。同時,演唱者更應該加強歌唱語言與藝術歌曲的融合,實現藝術歌曲的演唱,這樣才能賦予中國藝術歌曲新的生命力,實現了歌唱語言的內涵與獨特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朱玲瑩.探析藝術語言表達技巧在中國藝術歌曲中的體現[J].藝術教育,2015(1):121-123.
[2]宋波.談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與教學[J].當代音樂,2016(6):100-102.
[3]王小林.中國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探析[J].北方音樂,2018(2).
[4]羅瀟凱,王瑜卿.淺析中國藝術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吐字的重要性[J].藝術時尚旬刊,2014(4):170.
作者:馬柯 單位:嶺南師范學院
- 上一篇: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審美論文
- 下一篇:群眾文化藝術創意與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