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堂如何運用語言藝術
時間:2022-03-25 04:10:01
導語:地理課堂如何運用語言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堂語言是教師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地理實踐教學中,教師對地理知識的講解是否明確最主要的就是語言表達的是否恰當合理,合理運用正確的語言表達,教學效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地理課堂;語言;運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老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由此可見,教師能否用準確教學語言表達知識內容對提高教學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既講授了知識,又增加了學生的印象,便于學生記憶知識點,我每上一節課都會思考,怎樣組織語言能更高效地讓學生了解知識、理解知識、進而記憶知識;每聽一節課,我都會想這位老師如何運用語言表達知識點的,哪里表達的更準確、更精煉達到了教學效果。因此我十分注意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防止對學生產生情緒上的影響,進而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我們教師就是用課堂的語言開啟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督促學生,贊美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學會更多的知識,用于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課堂語言是教師實現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
一、導入新課中注意有吸引力的語言運用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能否在一開始就將學生分散的思維拉到課堂上,并能充滿求知的欲望,這就是課堂導入的關鍵。導入的方式很多,有時我們用視頻導入,有時用圖片導入,但更多的時候還是用語言導入,在備課時總是考慮什么樣的語言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現在的高中生對信息化的產品都比較感興趣,因此我在講《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一節時,導語如下;“我們都知道,小天才電話手表,帶上它,家長就知道孩子在什么位置了,這與我們地理學的哪種技術有關呢?”從而激發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在講《人口再生產類型》時,我以提問的形式導入,大家想不想知道地球上現在有多少人口呢?以前也有這些人嗎?那人口增長是怎么增長的呢?引起學生的思考,進入課堂內容。從而把學生的思緒從室外轉移到室內,把注意力集中在本節課的知識內容上。
二、教學過程中注意肢體語言的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肢體語言可以輔助教學,肢體語言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途徑,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既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又能進行直觀教學,我在教學時,自己先進行肢體表達,有時也讓學生幫助我來表達,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樣通過視覺感受或是親身體驗,來感受知識,理解知識,記憶知識。比如我在講述“晝夜長短時引申出太陽升起的方向時”,就用了這一方式。我面朝南站著,用左胳膊代表日出方向,右胳膊代表日落方向,當北半球晝長于夜時,兩肢胳膊的夾角大于180度,說明日出東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當北半球晝長短于夜長時,兩肢胳膊的夾角小于180度,說明日出東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再比如講述天氣系統中的氣旋能形成鋒面(北半球)而反氣旋不能形成鋒面時,我讓十個同學手拉手圍成圈,逆時針轉運并向中心運動,他們就會聚在一起,你碰我,我碰你,形成交界面,就是鋒面;而反氣旋時十位同學就順時針向外圍運動,會越走越遠,同學之間就不會有接觸,就不會形成鋒面。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形象地讓學生理解知識,補充教師口頭傳授知識或是簡單的白板展示知識(學生立體感不強)方面的不足,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直觀性,增強了知識的動感化,將理論知識用肢體語言呈現出來,讓死板的課堂活起來,睡覺的同學也不睡覺了,在游戲中講授了知識,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高中地理課堂語言要具有科學性
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的學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科學嚴謹,準確精煉的語言展示地理學科的科學性。教師要用科學嚴謹的語言進行教學,杜絕隨意性的語言,防止學生在高考做題時,分析問題不準確,不能正確規范的做答,如:在講述溫帶大陸性氣候下形成的植被有,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但學生在回答時往往答成溫帶沙漠,一字之差涵蓋的意義就不一樣了,荒漠化是指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蒸發巨大、植被稀疏貧乏的地區都稱為荒漠,意為荒涼之地,沙漠化是指沙質荒漠,是荒漠中面積最廣的一種類型。再如:地中海氣候下形成的自然帶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形成的自然帶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兩種自然帶中一字之差,知識點就差了很多。因此在課堂教學語言講授知識時一定要準確,不能隨性講解,地理知識的科學性一定要具備。
四、地理課堂教學中要運用精煉的語言
語言精練就是講課不啰嗦、簡潔,減少教師的口頭禪和重復表述知識。教師在表述知識時要精煉,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時抓住關鍵詞語,才能正確回答問題,在平時講課時,教師在時刻傳送這樣的信息和分析方法,學生逐漸形成習慣,記憶知識的效率會提高,回答問題的準確率也會大幅度提高。如:在講述熱力環流中等壓線的彎曲狀況,概括成“高凸低凹”,學生就能正確記憶,高氣壓,等壓線向上凸,低氣壓,等壓線向下凹;在講述月相時,月球出現的時間和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概括為“上上西,”說明的是月亮在農歷上半月上半夜西半邊天出現;“下下東”表示的是月亮在農歷下半月下半夜東半邊天出現。這樣學生在沒事時就會順嘴說出口訣,既記憶了知識,又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課堂教學中也要用到無聲的語言———沉默
在課堂教學中,沉默有時也可以成為一種巧妙而有力量的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沉默,有著其特定的作用,沉默具有控場作用。上課鈴響了,教師已站在教室里了,但學生們仍然喧鬧不止,教師默不作聲數十秒,肅立講臺,用嚴肅的目光環視學生,很快,課堂便會安靜下來。當我正在講主要知識內容時,而有同學卻在聊天,這時我會突然停止講課保持沉默,并瞅向他們,這樣就會引起全班同學的注意,在眾目睽睽之下,這兩位同學會立刻停止談話,感覺到羞愧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然后我會繼續講課,他們的思維重新回到課堂中。這樣處理比我們劈頭蓋臉訓他們要好得多,更加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耽誤了自己也影響了其它同學的聽課。這就是無聲語言的運用,達到合理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方法。
總之,中國的語言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它博大精深,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語言也越來越多,我們學習只是學習了它的小小一部分,時代在進步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做為教師的我們更加應該潛心學習,特別是我們教師的語言更加不能馬虎,因為我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能夠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而教師的課堂語言更加重要,教師的言行是學生的表率,不僅要精準地表述知識點,同時要激勵學生去學習,在學生犯錯誤時要用適當的語言去及時糾正,學生在課堂上有突出表現時,我們教師也要適時的加以表揚,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加努力。但我們教師要做到課堂上一字句都那么完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教育心理學、語言學等,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開闊自己的眼界,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做一名出色的演員,而且也要做一名優秀的演講家,具備駕馭課堂教學語言技能,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吸引到我們的身上,使學生喜歡且盼望我們去講授的知識,學習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作者:孫淑婷 單位:黑龍江省嫩江縣職業技術中心學校
- 上一篇:潛語言藝術在語文課堂的應用
- 下一篇:“集體無意識”理論與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