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分析
時間:2022-12-02 10:38:26
導語: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皮影戲及云夢皮影概述
皮影戲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它傳承著中國最為古老的藝術形式。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戰國,興于漢朝,盛于宋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即使在科技高度發達和新時代信息強烈沖擊的今天,皮影戲在全球亦為享譽盛名的一種藝術形式。而云夢皮影戲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川鄂滇皮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夢皮影以它獨特的風格與魅力在南方皮影戲中占據重要地位。云夢皮影始于清中葉云夢縣,當地俗稱打鑼腔或二人臺。其前臺演唱“生旦凈末丑”兼操縱,后臺司擊樂伴奏。云夢皮影歷經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慢慢演變成了地方戲種,其獨特的唱腔稱作西鄉高腔,唱腔真假嗓相兼,說唱吐字清晰,行腔豪放,獨具一格。
二、云夢皮影的基本情況
(一)云夢皮影的特征。云夢皮影是湖北云夢縣的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因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及受眾群體,雖經歷了“”的洗禮,但依舊能在現今新媒體盛行的年代存活下來。云夢皮影輕裝簡從,二人一臺戲,有“二人班”和“戲劇輕騎”之稱,表演者在幕后操縱剪影、演唱或配以音樂,表演者上臺后,“生旦凈末丑”便是一個人,后臺的伴奏者也精通多種樂器,且需二人配合默契,看似簡單的戲劇表演卻包含著皮影藝人背后的心血。云夢皮影喜于表演傳說故事,因此很受老人們的歡迎,而小孩們則覺得這種藝術形式就像動畫片一樣,只不過是現場版的罷了。由此可見,云夢皮影源源不斷地影響著各年齡段的人群,使其成為人們日常閑適生活中獨有的樂趣所在,而皮影戲本身也是民族民間藝術中的一塊瑰寶。(二)云夢皮影的現狀及發展。截至2012年10月,云夢縣仍然有17個皮影戲班演出常年不斷,它們主要分布于城鄉的茶社書場,而且幾乎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皮影表演團體,這在全國來說是罕見的,這是皮影生態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通過在網上查找資料了解到云夢縣全縣有民間演唱藝人105人,其中皮影戲藝人52人,鼓書、評書、善書藝人53人,茶社書場每天接待3000多名觀眾,在這眾多演出場所中,城關東正街105號秦禮剛所開的“夢澤影戲館”每年演出達364場,200多個座位總是座無虛席。云夢皮影在國內外各大媒體的關注下,其精湛的表演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已廣為傳播。1995年2月,云夢縣被列入了“湖北省民間藝術之鄉”,也正是因為在云夢皮影的帶動下,當今的民間藝術文化才會變得如此興盛。經過秦禮剛及皮影館眾多皮影藝人的努力,云夢皮影不僅在國內聲名鵲起,也早已走出了國門。秦禮剛曾與土耳其、愛沙尼亞的皮影藝人同臺演出,秦禮剛一行也曾去法國進行演出,在夢澤影戲館錄制的紀錄片也曾在法國電影節上放映。法國孔子學院院長還邀請秦禮剛參加學院開展的中國皮影周。至此,中國皮影在世界上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雖然云夢皮影在圈內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由于皮影戲本身并不為人所眾知,因此云夢皮影發展與傳承的問題依然不容忽視。(三)云夢皮影的傳承。當問及秦禮剛為什么會從事皮影戲時,秦禮剛直言不諱,回答當初的確是為了生活。在他們那個生活年代,看皮影戲基本上是當時唯一的娛樂形式,因此作為當時唯一的娛樂活動,皮影藝人受益的確較大。而今,當個人生存不再成為問題之時,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竟是傳承,藝人們想要傳承這個千百年來祖先留下來的古老藝術。秦禮剛表示,現在已經有一些大學生前來向他學習,雖然他們并不是專業從事這一行業的,但秦禮剛還是非常細心地教授著他們。隨后他還舉辦了三期大學生皮影雕刻制作表演培訓班,并邀請了湖北工程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其他高校的學生參加培訓。此外,他還將皮影藝術帶進課堂,教小學生皮影戲。同時,他還招收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求藝之人,其中有一名來自美國的年輕小伙、一名來自法國的年輕教師,還有一名在意大利求學的博士生。他們來自不同行業和領域,卻對中國皮影藝術有著共同的熱愛,這些都讓他倍感欣慰。而與秦禮剛談及年輕人對皮影的認識與了解時,他既有喜又有憂。憂的是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再愿意接觸皮影戲,在他們眼里似乎老舊的事物終將要被淘汰,喜的則是他殷切的希望皮影日后的發展能與現代先進的科技結合,從而讓皮影戲從新煥發生機。由此可見,科技也許會將一些古老的藝術形式淹沒,但如果利用好科技,古老的藝術形式也會以另一種嶄新的方式存活。
三、云夢皮影存在的問題
云夢皮影保護中的尷尬困境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其中農村生產方式和生活觀念的改變使云夢皮影所依附的農耕文化逐漸邊緣化,文化的表達方式與表達取向逐漸萎縮,呈現出一種農耕文化逐漸邊緣化、農耕文化空間逐漸空缺化的現象,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古老傳統的記憶在逐漸淡化,云夢皮影戲這種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日漸變得困難起來。(一)對保護主體認識不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體是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以及存在于該文化空間里的全體群眾。通過與非物質文化云夢皮影傳承人秦禮剛的交談,了解到目前人們對云夢皮影傳承人的重視程度不夠,未給予他們應有的社會尊崇,當然經濟上的扶助也不夠,云夢皮影藝人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差,這直接導致了藝人們不能專心致志地進行皮影藝術的表演、創作與創新。與此同時,云夢皮影的繼承缺乏生力軍、缺乏新鮮血液,直接面臨著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困境。(二)相關重視不夠。云夢皮影作為湖北省的一張文化名片,理應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但實踐調研發現在云夢皮影的保護與發展中卻顯示出不少的問題:未能按規定為此類非遺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未能將云夢皮影的保護納入湖北省的文化發展規劃之中,而且政府未能明確自己是主導身份,而是越位成為了非遺被受保護的主體;在資金投入方面,政府的投入也十分有限,致使云夢皮影保護與修護的經費不足。同時,云夢皮影作為一項民間藝術,沒有相應機構對它進行檔案備份整理,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應該對藝人們表演的劇目進行相關的檔案整理,如果沒有及時有力地采取這些必要的措施與手段就有可能割斷云夢皮影的歷史文脈。(三)宣傳推廣不強。通過與秦老師長達三個小時的溝通與交流,我們得知云夢皮影作為一種地方表演形式,知道它的人僅限于當地人,或者是對云夢皮影有研究的學者或者愛好者,而其他個人或群體對其知之甚少。曾經有人做過一項數據分析,60%的人沒聽說過云夢皮影,即便是知道的也只是知道它的存在,而對其特點也是全然不知,這說明云夢皮影在全國缺乏影響力。雖說有國外的學者、愛好者去向傳承人秦禮剛先生請教學習,但也只是極少數。在云夢皮影團隊里也擁有陸春元這樣的國家級皮影大師,也有秦禮剛先生這樣的業界“皮影王”,但在名氣上卻遠不如同樣作為地方影戲的唐山皮影,足證云夢皮影的宣傳推廣還是不夠。(四)云夢皮影聲名漸微以及未形成相關性產業。根據走訪得知,在上世紀云夢人業余活動還不十分豐富時,人們對皮影給予了極大的熱情,但凡有紅白喜事總有人請皮影藝人前去表演,這也成為當地很多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兒時的記憶,而如今看皮影的只剩下一些老人,云夢皮影再也沒有當初的活力與影響力。關于云夢皮影的表演場所,多年來也沒有什么變化,無非是戲館和茶樓,老藝人也想將皮影傳播出去,到更大的舞臺上去表演他們的驚世絕藝,他們也期望能帶給世人驚艷的民族民間藝術,只是苦于沒有更好的平臺,即便是現在云夢皮影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走訪了解到,地方政府或民間藝人也想過對云夢皮影進行開發與保護,但由于受當地政府與當地藝人現有思維的限制,還是僅停留在簡單地將皮影制作成工藝品售賣或換一個大一點的戲臺的低層次想法,根本沒有對云夢皮影進行一個系統性的、整體性的規劃與保護。
四、對策及建議
(一)將皮影帶入學校課堂。當今有許多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生,但因課業繁重以及校內活動較多而沒有時間到相對較遠的地方去學習這些民間藝術。將皮影帶入學校課堂可方便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比如在大學課程的公選課中設置民間皮影藝術課程,在小學、初中、高中的美術課程中添加相關皮影的內容。可以邀請皮影藝人們深入學校與課堂,使其成為興趣社團的指導老師,在校內組建有關皮影的興趣類社團,社團創始人在皮影藝人的幫助下進行學習,日后自主教授新生將皮影文化傳承下去。這些舉措均離不開學校方面的支持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據調研,一些優秀的皮影藝人沒有足夠的經費去置辦皮影表演時所用的裝備,秦禮剛提到,有些地方政府支持皮影事業的發展為皮影藝人置辦流動舞臺車,這樣皮影的表演場地就不會只局限在茶館及影戲館里,同時也會吸引來更多的觀眾。另外,對于年輕人來說,依靠皮影生活不能養家糊口,許多年輕人不會以此為職業,這樣也就沒有后人能對皮影戲進行鉆研與創新,這阻礙了皮影藝術的傳承。地方政府應將保護經費落到實處,加強監管,將經費充分利用起來保護與傳承我國的民族藝術,適當對新一代及老一輩的傳承者進行物質上獎勵及榮譽的授予。支持和完善與皮影保護相關的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讓皮影得到真正的保護,對皮影的現存資料進行歸檔整理并放入當地博物館珍藏,出資保護那些精美的皮影人偶及道具。政府應當定期支持或主辦皮影大賽,可面向不同群體,提高大家對皮影藝術的熱情。秦禮剛提及,準備將在武漢舉辦少兒皮影大賽,由于皮影表演像動畫片一樣生動有趣,很多孩子們非常喜歡。政府可通過在公共設施的宣傳處以海報或視頻等形式來投放宣傳此類大賽,以此來支持皮影相關活動。(三)利用科技傳承皮影藝術。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使用普及面越來越廣,人們足不出戶也能用手機或電腦在網上學到許多知識。像皮影戲這樣有魅力的民間藝術也可制做系列網課入駐較為熱門的應用及網站中,這樣以來除了一些有機會向皮影藝術家親身學習的人之外,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皮影愛好者也可以了解并學習到我國極具魅力的民族藝術——中國皮影。也可通過制作皮影紀錄片,向群眾普及皮影相關知識,又可作為皮影的歷史資料永久的保存下來。皮影與動畫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利用科技將皮影與動畫相結合,制作有皮影特色的動畫片等,這對于國產動畫將會是一個不可取代的發展方向,年輕人可以在看動畫的同時學習皮影,從而激發年輕人對皮影的熱情,這都將有利于皮影的傳承與發展。(四)采用多樣性的宣傳方式。利用創新性平臺對皮影進行推廣,現如今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多樣的平臺以獲取信息,不僅可以通過線下宣傳也可以通過線上宣傳。微博的受眾面很廣,是一個可以用來宣傳的渠道,微信公眾號在現在也是較為火熱的優勢平臺,可以定時推送有關皮影的常識、皮影大師的資料、最新的皮影賽事、皮影演出、皮影講座等,為皮影愛好者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利用文化類廣告宣傳。電視等媒體可播放文化類廣告,可聯系各地方的電視臺制作文化廣告宣傳中國皮影的藝術動態。商業區的室內外音頻設備同樣也是一種傳播途徑,如電影院中電影播放前可插播式廣告,大廈外墻LED多媒體顯示屏也都可投放等。加強社會中多個群體的聯系。當代大學生在學校里課外活動較多,皮影藝術家及社會上的一些皮影戲愛好群體可與大學生學生組織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協作,可在校內舉辦講座,傳播皮影文化及其流派等。通過此行的鑒賞訪問,詳盡的了解到了云夢皮影的表現形式和社會現狀,在社會快速發展、傳統文化空間日益縮小的今天,云夢皮影傳承日益堪憂的問題引起了許多關注著深深的思考和激烈的討論。其問題主要在于對其保護主體認識的不足、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宣傳推廣的力度不強以及未形成相關性產業等原因。從傳播渠道、政府支持、科技創新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舉措,借此機會,希望相關部門能以云夢縣為主要場地,舉辦以云夢皮影為主題的影戲義演,讓更多的年輕人走入云夢,認識云夢皮影,了解“云夢文化”。由于時間受限,未能更深入的走進云夢皮影的每個細節,卻已經為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唱腔所深深的折服。
而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對皮影藝術的興趣、研究皮影藝術所能投入的時間、是否能長期堅持研究、甚至打破常規將皮影作為未來職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來擴展以及皮影自身對于社會發展的創新等都無時無刻不影響著皮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希望僅借此行能更大范圍地推廣皮影藝術,從而增強皮影在大眾群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以此帶動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在最大范圍的推廣之下會持續關注皮影的發展動態,肩負起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民族藝術的使命,這是推動社會實踐發展和促進文化自身發展以及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爭做傳承文化事業的先行者,為我國的民族文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參考文獻
[1]呂思勉,中國通史[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
[2]魏力群,中國皮影藝術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張軍、康保成,中國皮影戲的歷史與現狀[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3.
[4]康保成,中國皮影戲的淵源與地域文化研究[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11.
[5]王政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云夢皮影表演形式研究[J],大眾文藝,2015.
作者:張瀚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 上一篇:視覺傳達設計中藝術形式語言的作用
- 下一篇:公共藝術體驗式景觀設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