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在游戲美術的傳播應用
時間:2022-08-11 02:54:28
導語:剪紙藝術在游戲美術的傳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傳統剪紙藝術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同時,也留下了大量藝術積淀。在現代化進程加快、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游戲作為“第九藝術”,具有其獨特的層次邏輯性,已然成為傳播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游戲美術設計中,常以如何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并將其創新并延續發展這一問題作為研究主題。而將民間剪紙藝術融入游戲美術設計中,能讓玩家在游戲時獲得新穎視覺體驗的同時,引起人們對傳統剪紙藝術的關注。
關鍵詞:中國剪紙藝術;游戲美術;傳播發展
一、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特點
(一)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
中國剪紙藝術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形成的活態文化積淀產物,是紙文明形態的活態傳承,從考古發現的物證追溯,剪紙至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剪紙作為人們向神佛求得內心平靜與生活富足的載體之一,反映著歷代的民俗生活與觀念。剪紙作品中通常會隱喻象征一些特定的含義,許多口口相傳的民俗傳說會通過剪紙紋樣表達,剪紙是一種關鍵符號式的圖形敘事,由抽象圖形表達了心理意象。與文化內涵相關的紋樣通過剪紙的形式活態傳承,使得傳統的文化觀念與民族特色以剪紙為載體得以延伸。例如,苗族服飾常以剪紙作為繡花底樣,通過繁復的圖案紀念祖先,傳承著祖訓與民族歷史,如用蝴蝶形狀的剪紙紋樣表現吉祥幸福,神秘而富有魅力。苗族人們心系于族群古老的口傳文化,也牢記著通過剪紙技藝來傳承祖先故事的使命,剪紙圖案背后的含義和來源,展現著苗族人們深厚的情感境界與對客觀現實的解釋。剪紙藝術家們根據對社會生活隱喻、象征的藝術手法在諸多藝術創作中均有體現,民間剪紙紋飾中通常借助動植物形象去表達文化意義,例如:象征長壽的“松鶴延年”,婚嫁時象征百年好合的百合;象征富貴和諧,化生萬物的“魚戲蓮”“蝶撲花”等。這些借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不同的民俗文化生活、思維方式特點以及各種主觀性的文化內涵。而諧音這種象征藝術滲透到中國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廣泛應用于剪紙作品中,諧音與民間藝術內在精神追求一致,為剪紙紋樣提供創作意境,如十分常見的“年年有余(魚)”“五福(蝠)捧壽”這種類型的剪紙,既有精美圖像又兼具吉祥的寓意,展現著濃厚淳樸的民間風味。
(二)剪紙的藝術特點
剪紙集實用性、裝飾性與主觀性于一身,這是一種自由而浪漫的民間藝術,創作者對生活的情感以及作為欣賞主體的人們,對于生活的態度與認識通過種種夸張造型的鏤空彩紙展現。高度概括與高度簡潔的藝術特點集中表現于民間剪紙講究神似,不追求形似。剪紙作為民間藝術中以觀念符號來表達作者主觀意象的美術品類,不再需要完全還原出物象的自然形態,也不需要遵循傳統的透視學,如何能完整表達出物象的最佳形象,全部決定于作者的情感與認知。作為一種平面化的造型藝術,剪紙的造型語言是線條、疏密、塊面的展現,由于材料的特性,剪紙作品多為平面二維視角,創作者運用簡練的線條將所想要表現的內容進行夸張概括。藝術是人精神的反映,能夠最直觀地表現出人的審美意識,每一幅剪紙作品的造型都隨著其用途與作者的心境而不同,在這種不可重復的特點中,各種元素的造型與剪裁方法的共通性依舊是有跡可循的。剪紙作品中,除了考慮每個紋樣的連接效果,還要對最后的整體效果進行判斷,一幅好的剪紙作品需要達到虛實兼顧的要求,一般認為線條為實,鏤空的部分為虛,在保證畫面整體性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線條處不死板僵硬,鏤空處不空洞草率,正負形與畫面的疏密對比是否得當。而能夠體現這種虛實效果的雕鏤方式主要有四種:陰刻、陽刻、陰陽結合與剪影。陰刻雕鏤手法主要表現塊面,刻去的是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留下的塊面形狀更突出了鏤空線條的蜿蜒,這種鏤空線條不一定處處相連,但仍能夠說明物象結構,虛實對比感較強,面面相連,顯得結實厚重。北方剪紙多使用陰刻,顯得粗獷厚重;與陰刻相反,陽刻這種雕鏤手法主要保留各種變化的線條,刻去的是除了物象輪廓線以外的塊面部分,作為著重展示物象輪廓的線條必須根根相連,將整體的負形展現清晰,陽刻的應用使得南方一帶的民間剪紙風格清秀靈動,細膩精致;陰陽結合的雕鏤方式使得畫面效果更加豐富,虛實主次分明,利用這種方式能夠通過疏密對比來引導視覺,表現力更強;而剪影雕鏤的手法即是裁剪出物象的外輪廓,不加任何的裝飾型線條,更為樸實。
二、游戲美術的繼承性與創新性
與前文所提及的民間剪紙藝術相類似,游戲美術設計同樣需要基于一定的生活素材積累,才能設計出能夠反應相關人物思想、物質形態、故事內容的畫面。游戲美術作為數字媒體藝術學科中的分支之一,涉及大量人文歷史、科技文化甚至自然環境等等內容,是一門交叉性的藝術門類。和其他傳統藝術設計一樣,除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與美學修養外,在游戲美術的設計過程中,同樣不能缺少美術思想與藝術思想基礎、道德審美理想的潛移默化。蘊含民族文化的游戲美術使得國家文化得以發揚傳播,其特點主要表現于對思想內容的傳承以及創作方法的傳承。而將藝術游戲化已然成為藝術傳播的主要趨勢之一,游戲同樣也能為推動藝術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于2020年上線的手游《江南百景圖》,憑借其獨特的畫面風格與游戲元素獲得了玩家的歡迎,而江蘇地區的獨特風景文化在這款游戲中作為主體展現給了各位玩家,玩家們出于對游戲美術中所表現的內地標元素的好奇,紛紛以景區“打卡”的方式帶動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自然不容低估,但若是不注意與游戲相聯動的方式是否恰當,則容易破壞文化本身的美感,該游戲在明確自身以江南傳統文化和建筑為主要展現內容的同時,對于現實的傳統建筑與景觀設計都有著一定的考究,因此,不論是游戲美術還是文案的展現,都能夠做到吸引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用戶。游戲美術對于不同文化的傳播方式都會有各自的考量,在保證不機械地復制文化本身的情況下,進行更為現代化大眾化的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文化都有其思想內容與人文歷史,合理將這些傳統文化藝術運用到游戲藝術中,是值得長期關注和探索的課題。
三、剪紙藝術在游戲中的具體運用
剪紙藝術的層次感、趣味性與裝飾性讓其能夠與各種視覺藝術相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設計師們利用這種傳統藝術的特點來表達視覺審美,為作品賦予文化內涵并提升思想高度,是視覺藝術設計的突破。而游戲作為多媒體藝術之一,具有其數字化、互動性、虛擬性與多媒體化。但是游戲即便被稱為“第九藝術”,仍有不少人批評其不屬于正統的藝術,無法入流真正的藝術品中。然而,網絡游戲憑借其虛擬性,在當下能夠吸引龐大數據的用戶,并達到其傳遞文化內涵的目的,可以說明這是一種成功的藝術創作。本文將結合案例分析傳統剪紙藝術在游戲美術中的運用與創新效果。游戲美術與傳統藝術相結合產生的新穎視覺效果,一直是設計師們樂忠于研究嘗試的,設計作品的意蘊能使普通的游戲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審美高度。游戲作為一種傳播文化內涵的新潮方式,早已帶動起玩家們對于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許多優秀作品中運用了剪紙獨特的造型方式,《古劍奇譚三》中有一段簡短的CG影像,其中的角色形象都包含著剪紙藝術的鏤空美感,整個畫面背景被處理成皮影戲的效果,蝦兵蟹將們身上的繁雜花紋正是運用了陰刻陽刻結合的雕鏤手法,在螃蟹的身體部分以及雙錘武器上使用陰刻居多,目的是為了體現螃蟹與雙錘的厚重感與力量感,而螃蟹的四肢部分與繁復花紋的部分則使用陽刻方法居多,疏密有致的鏤空層級使得該角色的整體形象不會過于眼花繚亂。而彩紙雕刻延續了民間剪紙的意蘊,角色形象因此變得豐富華麗;音樂節奏游戲《啪嗒砰》則是一款運用了簡易剪紙風格的2d游戲,畫面精致簡單,角色與場景皆是通過剪影方式表現,突出外輪廓的同時運用簡易花紋,在輪廓內刻畫出不同形狀,以達到區分角色的目的。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形象造型最能體現游戲美術的靈魂,當將造型設計與剪紙藝術相結合時,多元化的雕鏤風格為剪紙的發展帶來更多想象空間,而雕鏤方法即是奠定剪紙視覺效果的最基本要素。因此,相關的游戲美術設計過程中,剪紙造型的紋飾與鏤空手法即是最需要表現的視覺元素。剪紙作品的造型多為表達主觀意象,則相應游戲美術的造型,也需要具有高度濃縮的概括形,并注重線條的變化。線與面皆具有延續性,而點的排布同樣能夠引導視覺中心,不論運用陰刻還是陽刻的方法,點線面的排布都是值得思考嘗試的一方面。線條應用于區分疏密,紋飾應用于表現不同材質等特點;要在一個平面中把不同物品的特征排布整齊,結構需要經過多次嘗試,不能脫離基本造型。文麗在其研究中提出,剪紙鏤空藝術創作展現的對精神層面與審美意識的自覺追求,將更具人文魅力的精神價值賦予了現代剪紙藝術,使其呈現出多元且自由的新面貌。各個地域的剪紙鏤空風格,盡管因風土人情的不同而迥然有異,但其共同點都是以現實生活中的物象作為靈感來源與創作題材,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并歸納,得以形成富有內蘊的藝術風格。
四、總結
游戲的影響力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而擴張,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也促進著文化的宣傳。中國傳統剪紙藝術具有獨特的造型語言,將中國剪紙藝術融入游戲這門“第九藝術”,豐富了游戲的內涵與趣味,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還能夠延續其美學精髓,提升民間藝術文化的創新與吸引力。是傳播傳統文化極具繼承性與創新性的方式。游戲美術設計作為游戲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先入為主成為玩家評判一款游戲的標準,而游戲美術本身所展現的造型與內涵能夠使得玩家關注其背后的構成要素。游戲美術與傳統藝術結合,一方面提升了游戲的藝術內涵,增強游戲畫面的視覺感染力;另一方面使得玩家感受到更加親和。設計來源于生活,是對各類文化的總結與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擁有獨特的審美與深厚的底蘊。對其藝術表現進行研究并加以重組,能夠創作出更有人文氣息的游戲,在文化寶庫中沉寂各類形象,也因此獲得全新的樣貌,擁有更豐富的造型設計,在向受眾展現藝術文化魅力的同時,也能引起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對設計發展趨勢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喬曉光.活態的紙文明[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
[2]齊昭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游戲美術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大連工業大學,2013.
[3]安志龍,姬宇晴.淺析中國傳統元素在游戲角色設計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09):88.
作者:劉陽
- 上一篇:有線電視技術與寬帶技術發展探討
- 下一篇:生物制品生產技術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