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生命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
時間:2022-09-26 08:31:31
導語:初中語文生命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文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應在具體分析基本學情的前提下,結合新課標的基本要求,針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增強學生習作過程中的生命體驗。文章對生命體驗式教學、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初中語文生命體驗式作文教學的針對性策略,以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命體驗式教學;作文教學;問題;策略
語文核心素養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建構、文化理解、思維發展和審美鑒賞的多維發展,凸顯其基礎性與發展性的特點。作文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輸出形式,是學生梳理情緒體驗、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在結合生活實際、豐富寫作內容的前提下,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抒發真情實感,增強生命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生命體驗式教學
生命體驗式教學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一種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充分了解學情、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前提下,為學生的感受、嘗試、領悟創設情境、搭建平臺,使學生在適當的情境中,有效感知生命,促使學生去經歷體驗的過程、分享體驗的成果,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增強對生命的感知能力。生命體驗式教學通過與相應的教學情境有機結合起來,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領悟學習內容,進而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進情感體驗。尊重生命是生命體驗式教學的主要特征。教學實踐中,應用生命體驗式教學模式,應避免傳統應試教學中單純的知識傳授形式,而應更加注重結合文本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進行擴展延伸,進而豐富學生的行文視野,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學過程中,應先設置恰當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下,通過聯系自身情感經歷,對某一具體事物建立初步認識;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抽象的概括,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學習內容,增強學習體驗。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有效應用生命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及個人情感,進一步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增強作文的感染力與生命力。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不當,學生寫作能力提升難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應試依然是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這種現狀下,便出現了爭相模仿優秀作文的現象,使得學生的作文毫無新意,無法做到說真話、抒真情。不能體現作者真情實感的文章,無疑是空洞乏味、缺乏審美價值的。但若不進行模仿寫作,學生在獨立寫作的過程中又往往感覺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模仿寫作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表達,無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學生閱讀積累少,寫作素材不夠豐富
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寫作中,素材便是“米”,是“烹飪”作文這一“佳肴”的基礎所在。只有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學生才有話可說、有情可發。但目前,很多學生的課外時間被補習班、各科作業所占據,留給課外閱讀的時間很少;也有一些學生認為課外閱讀并不重要。缺乏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單一,導致學生寫出的文章生硬干癟、缺乏感染力。
(三)過于強調寫作技巧,不注重情感投入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帶入作文寫作中,是作文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基本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現階段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比較注重寫作技巧的傳授,卻忽視了情感投入。指導學生作文寫作的書籍,大多數是對寫作技巧、文章結構或是寫作思路構思的分析,很少提及情感表達方面的內容。此外,教師在開展語文作文教學活動的時候,側重對考場作文應試技巧的引導,對于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大膽表達所思所想、抒發真情實感不夠重視。
三、初中語文生命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
(一)優化教學方式,提升寫作能力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用清晰簡練的語言、具體翔實的敘述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還應引導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體悟生活、感悟生命,以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雙重價值。教學方式的優化與選擇,可以打破應試教育考場作文的藩籬,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全面有效地提升寫作能力。作文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對作文主題進行精心設計,盡量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作文主題進行教學指導。如新學期伊始,可以將“新學期的我”作為開學第一周的作文主題;班會主題活動結束后,可以將每一周的班會主題作為本周的周記題目。同時,還可以選擇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作為作文主題,如讓學生以“互聯網誕生50周年”為主題開展作文練習。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創作。初中生接觸互聯網通常以玩游戲、看視頻等娛樂活動為主,若以這些內容作為作文寫作的素材,則格局較小。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引導學生站在大格局角度,將這一主題置身于當代社會中去思考,或者是暢想互聯網的未來發展,這樣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又增強了作文內容的深意。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主題,優化傳統應試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引導學生以真實的生活經歷進行寫作,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注重生活體驗,積累寫作素材
豐富的作文素材,是作文教學有效實現的基本保障。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很多,寫日記便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學生在寫日記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記流水賬的現象。這種素材是空洞、沒有價值的,由這種空洞的素材拼接創作而成的文章,自然質量不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養成觀察、記錄的習慣,可以依托日記本、新媒體等形式,及時記錄觸動心靈、觸發生命思考的片段,從日常生活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適當添加細節,是提高素材價值的有效途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細節,積累優質素材。如,針對以“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為主題的作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在校園生活中的細節,實現素材積累。一位學生寫的是,考試之前同桌分一半橡皮給他的事情。但主題事件寫得過于粗略,使整篇作文看起來不夠生動。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認真回憶事件過程,發現自己沒帶橡皮時的焦急心情、同桌看到他沒有橡皮時的表現以及將橡皮切開分給他一半時的語言、動作、神情,自己拿到橡皮時心情等。引導學生回想這些細節,并將其添加到作文中,能大大提升學生作文的質量,讓學生作文寫作中真正體驗到說真話、抒真情的樂趣。再如,針對以“雪”為主題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冬季下雪美景的圖片、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雪與大自然之美;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經歷過的下雪場景,并組織語言描述出來;如果現實條件允許,還可以在下雪天帶領學生堆雪人、打雪仗,帶學生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感受下雪帶來的歡樂。然后,讓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有關雪的作文,學生在收集資料、集中討論、親身實踐后,呈現出來的作文流暢、自然,情真意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主題素材的積累。每學期指定書目閱讀過程中,分層指導學生進行句、段的整理與賞析;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并提煉關鍵詞,以關鍵詞為圓心,以與之相關的內容為半徑進行拓展性素材整理;引導學生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系,關注學科間可以融合的連接點,并進行相關的素材整理。素材整理,是資料收集、分類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既豐富了作文寫作的素材,又對生命中的自然現象、社會行為進行了思考,有助于作文深度的進一步提升。
(三)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創作靈感
情境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的知識學習環境。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感官靈敏度,使學生在細微的情感變化中找到創作靈感,并在靈感驅動下寫出不落窠臼的文章。如,在《背影》一課的教學過程中,以父親的一封家書開啟這一課的學習,設定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思考,為何時隔多年,“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引導學生追隨朱自清先生的筆觸,探尋他生命淚光里的背影。教學環節分為尋找“背影”、體悟“眼淚”、父子“對視”三個探究性活動,目標任務集中在探究文中的四次“背影”方面。在小組學習活動中,學生分別從動詞、描寫方式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論、補充。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情感層次也一步步深化,當學生根據理解再次讀這個經典片段時,各種交錯在一起的情感就慢慢地都散發出來了。作業設計推薦閱讀龍應臺的《目送》和焦波的圖文集《俺爹俺娘》,并以“我的父親”為題行文。課文的解讀過程中,學生沉浸在情境之中,品讀、誦讀、配樂朗讀的形式遞進式地催發出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起創作的欲望,最后以寫作的形式表述個人情感,進而豐富學生的個人情感,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其寫作興趣進一步濃厚,有助于整體作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引導學生創新,杜絕抄襲現象
隨著互聯網及電子產品的普及,學生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學習資料,拓寬眼界,但也為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誘惑。作文寫作時,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等設備在互聯網上查找到各種各樣的作文,這直接提高了抄襲的發生概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獎懲措施,杜絕抄襲現象的發生,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教師在布置寫作練習的時候,要做到“求精不求多”,不可盲目地要求數量上的超越,而是應該注重質量上的提升。同時,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短篇作文寫作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促進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的養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教學方式不當、學生寫作能力提升難,學生閱讀量少、寫作素材不夠豐富,過于強調寫作技巧,不注重情感投入等方面。為實現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果的整體提升,教師應積極開展生命體驗式教學,優化教學方式,提升寫作能力;注重生活體驗,積累寫作素材;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創作靈感;引導學生創新,杜絕抄襲現象。采取上述措施,使作文寫作真正成為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陣地,切實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學生后續的語文發展蓄力。
參考文獻
[1]蔡亞填.靈動教學快樂寫作——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J].考試周刊,2021(8).
[2]任秀梅.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作文構思、作文立意[J].安徽教育科研,2021(2).
[3]曹慶奎.我筆寫我心,我文抒我情——農村初中生態作文教學的幾點心得[J].黑河教育,2021(1).
[4]信金煥.創設真實情境,觸動生命體驗——《荷塘月色》課堂實錄和教學敘事[J].語文教學通訊,2020(1).
[5]吳瑜萍.讓體驗式作文教學凸顯學生的生命意識[J].考試周刊,2018(A3).
[6]張媛.聚焦核心素養,激活生命體驗——近年中考作文命題變化分析及2018年命題趨勢預測[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8(5).
作者:紀清嵐 單位: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凱實驗學校
- 上一篇: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范式分析
- 下一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