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革大學語文論文

時間:2022-02-03 09:23:40

導語:教學改革大學語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改革大學語文論文

1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基礎、學習狀況、能力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廣泛征求學生意見,增設學生感興趣的作家作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實現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會學、樂學。只有教師樹立了科學的學生觀,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可能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完成文本的研讀,同時也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參與課堂討論,及時發表自己見解,師生互動,通過作品研讀作家思想和情感,并通過相應的情感體驗反觀自己的人生,充分汲取正能量。我們的高校要培養獨立自主適時獲得知識和能力的人才,教師就必須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勤于思考,獲得終身受益的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和習慣。可以通過問卷形式和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廣泛調查高校開設大學語文公共課的學生來源、基礎、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等學習現狀,為課堂教學改革做好準備。第一,在作家作品選擇上,教師和學生共同來確定,學生專業不同,興趣不同,閱讀能力也存在個體差異,因而選擇的作家和作品就不可能全同。第二,對于較長的文本,在學期之初就交代學生盡早閱讀,最好是在開課前的寒暑假期就提前做好安排,解決學生不能及時閱讀文本的問題,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做好鋪墊。第三,教學改革過程中設計適當的問題,鼓勵學生深入思考,積極討論。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適時安排學生及時完整地閱讀文本,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改革動。教師通過對作品深入挖掘以及合理引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終生學習的能力。采用既注重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完善,也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審美、情感教育,使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技能型人才培養密切結合的新型教學改革模式。教師對作品深入挖掘以及合理引申。“任何作家都是自己時代的兒子”,作家和作品與學生有著時間和空間的隔閡,教師要善于消除隔閡,將作品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再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同時完成審美和情感教育。從組織學生選擇作品,安排時間閱讀文本,到課堂上組織學生思考討論,以及即時的引導和總結,整個課堂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3教給學生閱讀文本的方法

對作品深入地挖掘以及合理引申,這既需要教師的文學素養,還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掌握一定的哲學原理,同時也需要教師有相應的人生閱歷,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將具有時代隔閡的作家和作品,讓學生順利地理解和接受,并能夠感同身受,通過文本的閱讀和思考,讓正能量進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并對其終生的學習與生活起正面的引導作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教會學生文本解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可以使其終生受益。首先是從文本出發。任何是想象和聯想都離不開具體的原始的文本,這是思想起飛的起點,我們提倡作者接受文學作品過程的再創造性,也要注意忠實于原作。任何沒有依據的主觀臆測都可能背離作家的思想,成為天馬行空的泛濫。曹雪芹就曾慨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閱讀文本,我們首先要老老實實做作者的“解味者”,其次才是合理地挖掘和想象,拓展作品的空間。最后是創造性地運用。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適時自主地獲取知識的能力。大學語文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更是承擔了培養學生經典閱讀的興趣愛好,甚至要培養學生終生閱讀經典的興趣愛好的任務,所以教師平時的教學改革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大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放眼未來,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交給學生閱讀經典的方法,不要單純把這門課當成一門要考試合格的科目,課程結束,對經典的閱讀和探究也都隨之結束。而是通過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會學生學會閱讀經典,喜愛經典,傳承文化,享受閱讀,頤養身心,并影響和感召身邊更多的人享受經典閱讀,并把經典閱讀培養成日常的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最終帶動全國人民加入到經典閱讀的行列中來,從而提高國民總體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新模式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選擇和深入挖掘到教學過程的重新把握定位上,都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從經驗型向學習型、研究型轉變。除去教師自身教學理念問題,優化教學模式以及建立多元教學評價體系也很重要。

從目前高校教學評價體系現狀來看,普遍注重客觀定量的硬性評價,缺少軟評價成分,在形式上是近乎單一的分數評價方式;內容上往往注重認知領域的評價,這種評價體系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素質的養成。為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要研究建立一種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從發展的角度評價學生,充分照顧個體間的差異,依據不同的背景和特點,以新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的學業發展狀況以及發展潛力。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全面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促進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終生學習和閱讀的理念。在對學生課程基礎準確而全面的調查基礎之上,準確把握學生實際、教學現狀和學生需求,從觀念、機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方面著手,建立一套適應新形勢,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教學模式及評價體系,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閱讀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王紅光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