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24 04:22:00
導語:語文課堂教學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娛”即首先培養教師自己對語文教學這一工作的熱愛,對語文教材的癡迷,也就是說一個好教師要象一團火一樣,或者說象一個太陽,將你對語文的熱愛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正如一個好的作家,一位好的演員,只有首先感動自己,才能打動觀眾。很難想象一位對教材不以為然,對工作毫無興趣的教師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具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對語文教學的熱愛,認識到教書育人工作的無限樂趣。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有一句話:“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一個世界!”確實,教育工作也是如此,當你認識到我們在為這個世界培養千千萬萬不同的“小世界”時,其中樂趣自然盡在心頭,令你自己也欲罷不能了!
而“娛人”即讓學生快樂,讓他們感到文學作品的無上魅力,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去閱讀,去感悟,去學習,變“讓他學”為“他要學”!而要做到這一點時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
首先,教師的基本功課要過硬。他必須有一張鐵嘴,一肚子名篇詩文,能做到出口成章,引人入勝。其次,他必須不斷吸收新鮮知識,深入學生業余生活,了解學生所聽、所看、所思,舉他們喜聞樂見之事例,也能輕易拉近學生與教師的心靈距離,便于溝通,而切不可自顧自一味陽春白雪,使學生不知所云,從而生厭。再次,他還必須是一個優秀的表演大師,善于利用自己的手勢、表情、眼神等肢體語言及語速快慢,吐字輕重,感情變幻來抓住學生,引導他們迅速進入文學作品所描繪之意境,從而達到培養其學習興趣之目的。
在這種教學思想指導下,我的課堂教學就十分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上課時,我在臺上運用多種手段,如比較閱讀,如描繪畫面,如引用大量詩詞名句等等,學生在臺下敞開心扉,認真傾聽,并且多以全班齊答為主,而基本上不提問個人,臺上臺下師生全情投入,共同為文學作品中情感變化而或喜、或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在師生共同的思維碰撞中,感受作品魅力,而課后時常是師生雙方都“大汗淋漓,狀極愉快”,在文學作品中真、善、美等人性最基本的美德洗禮下獲得了精神的解脫和靈魂的升華。
如我在教學高中語文第六冊書中《宋詞二首》中北宋柳永所著《雨霖鈴》一詞就充分貫注了以上教學思想,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我用南宋俞文豹《吹劍錄》中“柳郎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東坡)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币痪湓捯胝n文,讓學生一開始即對柳永有一初步印象——此人為婉約派大家,寫詞以纏綿悱惻為主要感情基調。
然后我用充滿感情之話語,配合面部表情,手勢及眼神先背誦一遍該詞,并同時讓同學尋找有否能表達本詞主旨的詞語或句子。同學們在初步感受本詞意味后基本上能尋找出概括本詞主旨之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我再引導學生想到南朝梁的江淹所作《別賦》中一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讓同學們能基本把握本文是體現那種黯然銷魂的離情別緒的,這時再適當引導學生聯想到《神雕俠侶》中創下“黯然銷魂掌”的楊過與小龍女分手的感傷之情,由于此類書學生大多讀過,更利于學生體會詞中濃重的離愁。
接下來在具體講敘詞時,主要是引用大量詩詞名句進行比較閱讀,或用優美語句勾勒畫面,盡量將學生引入詞境中,以己度人,體會作者之情。
詞上片頭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就頗似電影中攝影手法。首句是一個長鏡頭:一個深秋的傍晚,暴雨初停以后,在古城驛道之旁,長亭之內,一對青年男女相對而立,由于距離遠,故眉眼也不甚分明,而蟬聲十分凄厲的傳來,聲聲驚心,更加襯得亭中二人的沉默。中間一句是一個近景:在城門邊帳內喝酒,但“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保ū彼巍し吨侔场短K幕遮》),兩人是“醉不成歡慘將別”(唐·白居易《琵琶行》)。此時二人眉眼頗分明,可見兩人一臉依依難舍,只可恨舟子不解其中之情,屢次催男子上船。而末句則是一個特寫鏡頭;兩人一時間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反無言以對,惟黯然神傷,如北宋蘇軾所作《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記夢》“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贝藭r雙方那眼中盈盈欲滴之淚,微微抽動之嘴角,緊緊拉著的雙手,惟恐少看一眼對方似就會飛走的交投之目光,無處不在渲染那濃重的化不開的離情別緒。
接下來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备枪串嬃艘环悦?、曠遠的秋江圖,將詩人別后那種痛苦,無依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千里無邊的大江仿佛與天相接,遠處一舟出沒,舟上一書生迎風獨立,江風獵獵,吹得袍角飄拂,越發顯得書生“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他遠望長空,目光迷茫、空遠,遠處無邊的沉沉暮氣,宛若其心頭化不開的愁緒,那空曠的天空,正如他的心,仿佛被掏空了一樣,空蕩蕩的無比難受。
而下片數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倍哑鲆幌盗惺挛铮瑢⒊罹w渲染得似乎觸手可得,張目可見。北宋范仲淹說:“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保ā短K幕遮》)確實,當一輪清月高掛,連李白都要“低頭思故鄉”,更何況熱戀中男女一朝分離后那種難耐的相思之苦??!李白說:“借酒澆愁愁復愁?!钡肋€是執拗地要“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飲還無味?!保ā而P棲梧》)但酒終有醒時,詩人酒醒之后,正頭痛欲裂,痛苦萬分之時,發現身在他鄉,岸邊楊柳依依,曉風清冷,而殘月低垂無際,天快要亮了,但伊人何在,憶起往昔傷別,豈不令人感
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曉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南唐·李煜《相見歡》)。
最后詩人感嘆“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從此天各一方,兩人相會遙遙無期,在相思人的眼里,再美的風景又有何意義呢?正如蘇軾所言:“千里孤墳,無處語凄涼?!保ā督亲印な晟纼擅C!罚?,更何況良辰美景可與何人共享呢?
這樣,通過全文如上的講敘,并配合適當的肢體語言,充滿濃重傷感之情的語調及畫面渲染,學生業已能夠比較全面感受此詞魅力。而此時我再引入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弊寣W生與本詞進行比較閱讀,體會兩詞一大共同藝術特點,即以景襯情,以景達情,從而了解“一切景語即情語”之特點,進而體會到在作文創作中本著“文似看山不喜平”原則應量讓事實、讓景物說話,表達感情,而盡力避免幼稚做作的直抒胸臆。
到此,本課應該說已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學生在老師的講授過程中感受到了詩詞的藝術魅力,學習了詩人表情達意的手法,在精神層面上獲得了洗禮;而教師在教授中全情投入,似乎又接受了一次靈魂的凈化,讓那在現實生活中磨得遲鈍的心靈的感悟力再次恢復了敏銳和細膩。
綜上所述,是我對語文教學的一些看法及實踐,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其中一定有許多偏頗之處,敬請各位斧正。
但有一點,我始終堅信:只有永遠充滿愛心,充滿激情,才會使你眼里永遠閃動光彩,才會使你象一塊大磁鐵,使學生心甘情愿依附在你的周圍,和你一起去開啟文學殿堂之門。詩人說,一個只會冒煙而不會燃燒的人,不會成為真正的詩人。我想說,一個只會冒煙而不會燃燒的人,也是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語文教師的。
- 上一篇:水務科學發展觀交流會發言材料
- 下一篇:集團科學發展觀交流會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