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教學方法創新論文
時間:2022-09-09 08:51:00
導語:高中語文課教學方法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衡量教學最優化有兩條標準:一是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二是時間消耗的最優化。根據這一理論,上好語文課既要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諸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又要減輕負擔,不搞加班加點,用合理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成效。為此,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法。
一、普通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
1.1課堂資源閑置,沒有得到優化合理配置。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矛盾統一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合作過程,是主導與主體的互動過程。課堂上教師一人唱獨角戲,使主導成為主演,效率低下,主體缺位,課堂沉悶,喪失活力。如果沒有學生的激情參與,心靈互動,沒有引起裂變反應,就達不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1.2顛倒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把主導當主體,把“學堂”當成“教堂”,講多練少,以講代練,把課堂作為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有這種傾向的人認為,只有多講,才能把思維引向深入,加深理解。如果講不到位,必然流于表面,囫圇吞棗。這部分老師,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低估了學生的智力水平、知識積累。所以,講的時候,面面俱到,精讀細研。這樣一來,學生只要用心聽講,就能理解所傳授的知識。但是,學生長期依賴于老師,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影響了學生的智力開發。這種以講代練以教代學的方法,顛倒了主體與主導的關系,養成了懶于思考的習慣,不會自主學習。一旦離開教師的引導,學生就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高分低能的人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1.3因材施教原則,課堂沒能有效貫徹。班級授課制,強調了統一性的要求。學生的學習又是個體的內化遷移感悟過程,他要求必須從學生的個性出發,貫徹因材施教原則,落實素質教育。但是班級授課制與因材施教原則的尖銳對立,又使因材施教原則形同虛設,難以落實。
1.4情感溝通機械化、簡單化、單向化。凸顯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師對到底如何處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有些困惑。首先,出現了在一些課堂上教師脫離具體內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為地、機械地、生硬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其次是鼓勵與夸獎的濫用。第三,單向化就是情感溝通時,缺乏互動,不是進行感情的建構,而是進行感情的游戲、感情的表演。
二、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構想
2.1以學定教,先學后教(交),精講點撥,反饋深化。高中階段,是從接受性學習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發現性學習為主轉變的階段。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高中語文課堂急需解決的主要矛盾。
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的以學定教,先學后教(交),精講點撥,反饋深化,能夠實現主體回歸、激情參與、心靈互動,達到最佳雙贏。這是貫徹學生主體、以學為主、因材施教原則的核心和關鍵;是素質教育的最高本質;是解決高中語文課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所謂以學定教,就是在課堂上,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學生學習過程中疑難問題為載體,確定教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方法。所謂先學后教(交),就是在課堂上讓學生先自學,在掌握主干的、核心的知識前提下,在教師的組織下交流心得,質疑解難,合作幫助;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在全體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精心設計,精辟點撥,啟迪思維。所謂精講點撥,就是言簡意賅,講在點子上,講在該講處。點在興趣點,點在疑難點,點在思維的最近發展區,點在知識的生長點。所謂反饋深化,就是當堂練習,及時反饋,加深理解,深化知識,促使遷移,學以致用,培養能力,力爭當堂完成,不留課外作業。
2.2把學生思維的參與程度,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核心標準。“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把啟迪思維,逼近思維的最近發展區,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養練學生思維習慣,優化學生思維品質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克服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惡習。
2.3承認差異、尊重個性。把培養自主意識,作為語文課教育的首要目標,作為素質教育的靈魂。尊重學生個性,承認個體差異,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分水嶺。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新課改,就要切實尊重學生個性,承認個體差異,把因材施教原則貫徹到底,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貫徹這一原則。
2.4選擇最優教學方法。高中語文課教學的課堂類型分為:講授新課、復習舊課和試卷講評課三大類。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應十分注意把重點放在學生“系統地掌握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上,放在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堅持知識、能力、覺悟的統一。
(1)根據教材可讀性較強、采用從感性到理性歸納的特點,在講授新課過程中,應運用“一節三評”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述能力。(2)在復習課教學中,不應是簡單重復新課的內容,而是根據復習課的特點,講出新意。在復習課中,應采用“縱橫交錯法”、“分析比較法”和“知識系列法”,著重使學生把知識點連成知識線、形成知識面、結成知識網,從而達到使學生對所學課程內容能夠融會貫通。(3)知識的積累和覺悟的提高都不能一蹴而就,同樣,能力的培養也需要經過多次的練習。在試卷講評課中,應通常采用讀、議、講、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
2.5對主觀題的講授。主觀題的訓練,如果一步到位地要求,只能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蒙生為難情緒,挫傷學習的積極性,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只有堅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分層次的練習才能體現思維的過程,引領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找到依據的標準,真正提高答題的能力。
三、對教師自身的基本要求
通過多年高中教學的實踐,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必須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無私奉獻精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把語文課教學當作自己畢生為之奮斗的神圣事業來對待。語文教師所從事的是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用崇高精神塑造人的偉大事業,它關系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面貌,是大有作為的。有了這種事業心,才能全身心地為她奉獻,才能無怨無悔地始終堅守在語文課教學的第一線,并以之為榮、為樂。
第二,必須銳意改革,不斷進取。搞好語文課教學的唯一出路是改革。對于普通語文教師而言,唯一有自主權的是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語文課教學既要改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忽視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的“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又要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就必須實現教學觀念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還要實現教學模式從注入式向啟發式根本性轉變。公務員之家
第三,必須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精心備課是提高語文課教學質的重要保證,要做到精心備課,不僅要認真鉆研教材,做到能駕馭教材,而且要細心了解每屆學生的不同特點,還要善于聯系當前的最新實際。盡管大多數教師對教材比較熟悉,但每年都應認認真真地重新寫教案,做到常備常新。在此基礎上,還應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案,以便在合理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成效。
第四,必須善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作為語文教師,既要善于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特別是學習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又要善于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使自己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要善于學習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重大方針政策。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時代的脈搏,才能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語文課的地位和作用,搞好語文課的教學改革,也才能在教學中真正貫徹理論聯系實際這一根本原則,使語文課教學富有時代氣息,給語文課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劉愛軍.普通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素質教育[Z].
[2]李修金.高中語文主觀題的分層訓練[Z].
[3]饒杰騰.語文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 上一篇:物流金融和諧發展論文
- 下一篇:剖析金融風險傳導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