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缺陷及對策
時間:2022-04-03 04:39:00
導語: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缺陷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文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它是檢驗學生語文綜合知識運用最好的尺度,而且還也是學生以后進行社會交際的重要語言手段。
作文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作為一名高中生,如何能寫出生動的文章,如何對字、詞、篇、章靈活掌握與運用,不斷提高自身的表達與交流能力,是擺在每位語文教師與學生面前的一道急需解決的難題。作文是要有寫作基礎,詞語、句子、構思、表述等幾個方面缺一不可。有的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寫作基礎就沒有打好,甚至連起碼的記敘描寫都不會,到了高中階段,我們又依然按照對高中生的寫生要求進行教學。可以想象他們的作文會寫出什么樣子,在作文教學中不備學生,不能因材施教意識的體現,最終的結果是這部分的學生寫作成績得不到提高,從而導致他們懼怕作文,很多學生談作文而色變,寫作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具體原因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詞語句子積累貧乏
作文的結果體現為語言文字的組合。語言對于寫作來說是極為是重要的。作文寫得差,根源在于腦子里詞匯貧乏,語言儲備不足,面對生活有所思有所感,卻找不到相應的詞語句子來表達。提高學生語言的儲備量是寫作基礎。首先要學會從課本中積累。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用詞都非常準確、生動,那么要善于從課本中學習詞句。其次是通過閱讀課外讀物中學會積累。大量的課外閱讀是積累詞語的重要來源,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報,讀好書、讀好書,比如那些文章中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用對偶、排比、反問、設問等修辭手法提高文句的表現力的精彩詞句進行摘抄。
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精彩句段等。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極有利于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整體提高。最后還在平時生活中學會積累。在日常生活中,在與人的交談中、看電視、聽廣播中留心收聽并隨時收集有對寫作文有益的詞語。關鍵學會在使用中積累,在積累中使用。積累詞句不能只把它們記在本子上,要在平時回答問題、與別人談話或作文時,要盡量運用已經掌握的詞句,這樣才能達到鞏固的目的。
為了更好地積累詞語,可以建立一個“詞句摘抄本”把從各方面選到的詞語抄在上面。日積月累,詞匯一定會豐富起來。通過上述方法,堅持不懈地把這些詞語積攢起來,那么在寫作文時,同學們就必然不會感到語言貧乏了。
二、文章構思不清不夠新穎
構思是寫作活動和應用寫作活動中承前啟后的一個環節,是學生將表象材料組合成作文的過程,“筆未動而意先行”說的就是要在寫作之前必須經過周密的構思。常言說:“車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沒思路等于車離軌而行,雖然可以前行,但隨時有翻車的危險。構思新穎,即文章從現實生活中挖掘的具有積極意義和新意的主題,它對寫出的作文水平的高低起著重要作用。
強化構思訓練,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多角度有個性地表現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要善于挖掘平常事中的閃光點。通過真實生活體驗過程,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精彩的構思。首先,要善于擴大生活積累,培養觀察能力,從現實生活中去選取題材。很多學生對生活中的活生生的素材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結果在寫作文時沒有無從下手。素材可是現實生活中采擷到的材料或是縱然涉及上下幾千年,縱橫萬里,穿越時空的,但一定要有典型性,使塑造的藝術形象能達到概括化和個性化統一的程度。
其次是要學會善于挖掘具有積極意義的主題。很多學生感到作文難寫,表現為抓不準、寫不深、往往出現審題偏差、思想蒼白、見解平平,甚致還會出現觀點錯誤。思想道德修養既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其內容十分豐富,提高認識水平,對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從審美的含義、標準講起,以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美與丑,正確處理真善美的關系,創造美與享受美的關系,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關系,使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
通過作文滲透思想教育,使學生提高認識從而達到準確審題的目的。教師還可以結合課文進行形象的感染熏陶,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學生受教于課堂,得益于作文。最后在全文中要有一條明確的線索貫穿始終,使脈絡井然,層次分明。優秀的作文總是把材料所包含的思想意義和社會意義通過理性思維全部挖掘出來,并通過議論性、抒情性句子點出文章的中心。這三個方面的要求在一篇散文中達到完美結合,充分體現。力求實現構思精、巧、新、奇從這幾方面著手。
三、表述蒼白缺少情感
寫作時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有自己的真情實感。文章沒有了情感,就缺乏了伴隨著激情而產生的靈感火花、創造之光。情感蒼白,這就說明了學生沒有傾注自己的情感,沒有激情產生,沒有出現作文最佳狀態。要充分打造學生的個性的眼光,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對外在事、物進行體驗與思考。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創設一些情景,讓激情驅動他們。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拋開平常固有的面孔,也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讓學生寫出精彩的作文,在原有作文水平的基礎上有突破性發展,并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所能奏效的,必須引導學生從日常點滴積累做起,需要學生與教師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 上一篇:剖析高中語文的隱性知識教學
- 下一篇:教師研修模式的有效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