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10-15 09:58:09

導語:新課程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分析

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立足教學實踐,分析其理念要義和具體要求,積極探索更新、更實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促成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對策

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語文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素養,保證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為了保證教學實際符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下稱“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師必須站在宏觀角度了解時代變化的趨勢,分析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積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站在宏觀的角度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為目標,要保證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語言運用能力,具備較好的探究能力和審美能力,真正實現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

一、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時代,盡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積極推進,高中語文教學有了新氣象,但由于語文教學改革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復雜,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只有真正了解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突破傳統教育的條條框框,將理論創新和模式創新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改革指明道路。(一)過于注重課堂氛圍營造,忽視了對文本的。解讀和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地將課外活動與討論課相結合,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促進課堂活力的提升。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保證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形式上看,這種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但有不少教師只關注課堂氛圍是否活躍,甚至將與語文課無關的內容引入教學之中,對主體課程則粗略帶過,最終導致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感知不深。之所以存在這一問題,主要在于高中語文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許多片面的認知。教師的語言笑料只能發揮短暫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而難以支撐課堂。如果教師只關注不同笑料的融入,忽略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授課,就會導致師生互動徒有形式,學生難以發揮應有的主體作用和價值,進而嚴重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二)教師尚未完全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重視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目的是有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但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停留在原地,直接以滿堂灌的形式教學,忽略學生的個性化體驗。這種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不僅不符合時展的要求,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還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還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發展。這都源于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較為膚淺,對其中的教學目標、課程理念、教學建議等缺乏個人化的理解,導致新課程標準難以有效落實。(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存在的問題。隨著教育的現代化,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許多教師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的需求,積極地將不同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融入教學實踐,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和探究。以多媒體為代表的各種技術與教學實踐之間的緊密結合符合時展的趨勢和要求,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但是我們也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部分學校因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只能對多媒體進行簡單的利用,多媒體發揮的實際教學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另外有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對多媒體的依賴度較高,甚至每一堂課都要使用多媒體,導致多媒體喧賓奪主,影響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教師必須意識到,多媒體只有“輔助”教學的作用,無法替代學習主體的主動思考,教師仍需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核心,組織學生在與同學、老師的良性互動中接受知識、活化思維。如果課堂上使用多媒體的時間太多,就會直接擠占珍貴的教學時間,同時也難以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另外,并非所有的高中語文教學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果強行使用,非但不能產生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還會產生截然相反的效果。為此,教師必須腳踏實地,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二、新課程標準下推進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教學質量。為了真正踐行新課程標準,推動語文教學改革,高中語文教師有必要主動接受學校的培訓,持續追求個人教學水平的提升,促進個人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學校要真正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桎梏,了解教師的教育水平和教學現狀,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保證教師能夠在教學研究和實踐過程中有效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及時更新專業知識,選擇與時展同步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對學生及時進行教育引導。(二)處理好課堂氛圍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關系。通過研讀新課程標準,我們認識到教師除了要注重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之外,還需要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要求,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將個人的生活實踐與語文知識的應用相結合,培養語文素養。另外,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與學生平等對話,積極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全方位成長與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在活躍課堂氛圍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能為了活躍而活躍,而是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借助不同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畫面展示給學生,然后組織學生參與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真正地應用語文知識,提高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學生的參與不僅能夠實現個人素養的培養和提升,還有利于保障語文教學活動的落實。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必須以語文素養的培養為依據,保證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提高個人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要站在宏觀的角度,熟悉并用好多媒體,結合語文教學現狀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教學輔助手段,在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同時實現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另外,在使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時,教師要注重對傳統教學手段的合理利用,了解傳統教學手段與新的教學手段的異同和優劣,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助力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三)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新課程標準指出,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能夠促成教師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有效統一。教師必須注重師生平等關系的維護,實現與學生的良性溝通,促進師生間思想與情感的共鳴和碰撞。傳統的語文教學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容易忽略學生主體需求的滿足,對此,教師必須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積極地將情境的創設與小組教學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符合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四)合理設置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內容也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語文教師積極改進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重視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綜合考量,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實現對不同教學內容的合理分配和處理。除了要達到基本的教學要求外,教師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將語言學習和審美鑒賞相結合,在橫向上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縱向上保證學生深化對文化發展歷程的了解。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提升問題的豐富程度,保證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堅持正確的思維方向,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實現個人語文素養的提升。(五)教師要轉變角色。應試教育以教師的單向傳授式教學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教師還應合理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保證教學活動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需要注意的是,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仍采用傳統方式教學,那么教師必然會覺得不堪重負,因此教師必須真正地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從而減輕自身的教學壓力。

三、結語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順應時代的要求,亦符合師生所需,它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有利于新時代人才的培養。高中語文教師要立足教學實踐,分析其理念要義和具體要求,積極探索更新、更實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促成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洪艷.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2010(23).

[2]裴中良.關于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1(6).

[3]厲雙雙.淺析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措施[J].科學中國人,2015(3).

[4]盧志誠.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反思與對策[J].學園,2012(12).

[5]張洪明.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考試周刊,2015(67).

作者:謝倫 單位:銅仁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