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24 03:27:20

導語: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對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工作的落實進行探究,同時較為詳細的論述了其中的創設問題情景,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根據語言描寫,分析人物形象、構建專題,引導學生“組團”探索等幾種方法,不同的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使用可以獲得不一樣的教學效果,但是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并讓學生獲得更多愛上閱讀的機會。

【關鍵詞】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使用要點

1.創設問題情景,幫助學生自主探究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的小說,這些小說作品內容豐富,人物豐滿。但是這些小說的篇幅較長,有些小說為了讓人物之間的關系交代清楚,或是將當時的事件發生背景描述的清晰,開篇會占用大量的篇幅作為鋪墊,此時如果學生不能耐住性子了解完,就會喪失閱讀下去的耐心,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景構建的方法讓學生探究與閱讀的興趣被帶動起來,如文章中共有多少個人物?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為什么故事這樣發展?導致故事情節發生轉折的原因是什么等,教師可以提前設置好這些問題,然后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情景讓學生到文章中探索,進而促使學生更為深入的探索文章,想要堅持到最后,回答好教師布置的問題。如學生學習《邊城》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布置下翠翠的人物性格、爺爺的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問題,同時要學生根據文章的描述對文章的時代背景進行猜測。

2.根據語言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通常情況下,如果學生想要更為充分的對一個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進行了解,就必須要通過文章作者對其進行情景反應與語言行為上的描寫中獲知,此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通讀,而后對文章中的人物性格進行分析,讓學生將其中反應人物性格的場景、心理、動作、語言、表情等的語句給找出來,而后闡述自己的理由,說明這句描寫是怎樣驗證自己的定論的,這個分析的過程需要學生對文章進行一個大體的了解,而后對其中對話、語言等層面的語句進行詳細分析。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雷雨》文章的節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對其中的人物對話進行分析,如侍萍的大兒子周萍出場,與自己的小兒子大海共同站在自己的面前時,侍萍很想將“兒子”這兩個字喊出來,但是不可以,因為當時周樸園也在,因此就有一個場景描寫了侍萍呼之欲出的“兒子”二字,但是又要當作自己口誤,不能承認,這個糾結、害怕、矛盾的內心可以從當時侍萍對自己的口誤反應中略知一二,因此如果學生可以對這些部分的文章與對話進行深入性分析,就可以讓閱讀教學的過程因為有體會或收獲更加愿意探究文章,這種探究文章、了解人物內心的機會讓學生與文章之間的距離得以拉近,因此如果教師可以對這個環節的工作進行科學把控,讓學生在課文的分析中找到自信,那么學生的探究欲就會得到大跨度激發,進而幫助教師獲得想要的閱讀教學效果。

3.構建專題,引導學生“組團”探索

專題一般是指一些較為有爭議的話題,教師將這種話題的探討權、定義權交給學生,收集學生的意見與建議,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知識積累對自己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的、體會到的思想與內容進行總結,因為每個人的看問題的角度、側重點、深度存在差異,因此在學生們的觀念碰撞中可以讓討論話題得到更為深入的了解。而后教師對這些觀點的提出進行評價,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進行討論,因為高中的學生此時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認知意識,同時在文學的素養層面具備了一定的積累,因此教師應該注重給學生發表自己想法與見解的機會,讓學生盡早擁有自我意識,盡早開始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同時,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教師要讓話題的爭議性更大,進而將學生的觀點與想法進行總結,“分組”討論,對于不同“流派”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充分時間與機會對其自身堅持的觀點進行闡述,進而獲得更多的學生的認可與共鳴,這種類似于學術交流的過程會讓問題的討論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認真程度。

通過以上的文章論述,可以從中總結到的經驗是教師與學生在落實探究性閱讀教學工作時,教師要注重方法的使用安排,根據課文的內容種類、形式、文學屬性等條件定位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參與,進而獲的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華兵.高中語文課堂自主式閱讀教學探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8(02)

[2]高春泉.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

作者:徐湘云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