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時間:2022-09-17 10:24:27
導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語文是對學生語言積累和表達能力的綜合教學。因此,優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需要充分為學生創設自主語言表達環境,將教學環節以貼近學生認知途徑和探究學習目的的方式來呈現。同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還要綜合審視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課程教學目標要求之間的差距,融合創新教學風格,增設新型教學輔助方法,真正提升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參與度,不斷深化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改革。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增強對學生情感融入、文字表達自主性的引導,不斷深入教材內容,提高學生的思考深度。這樣學生能充分發揮課程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針對課程問題和訓練模塊展開有效討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同學生思考的切入點進行相互碰撞,有助于激發學生語言的創造性和文字表達的準確性。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情境創設有效性
在課程設計時,教師要回歸課文內涵,通過創設虛擬情境,有效將學生的閱讀情感構建在文字理解的基礎上,這樣能借助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統編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2必修》(以下統稱“必修2”)《游褒禪山記》這篇課文時,針對高中語文古文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古文學習的課堂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個人情感融入作者的寫作意境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剪輯出王安石筆下的褒禪山的奇偉瑰麗景色的視頻,然后帶領學生從文章層次分析作者視角——從褒禪山外部到人跡罕至的景色進行深入探索。這種帶著好奇心進行情境創設的語文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自主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要提升學生對文章深層含義的自主理解能力,可以從課文中選出不同的段落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見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根據這段話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何證明險境之處自有風景?學生結合自身語文知識的積累和《游褒禪山記》提出的論點,對教師提出的開放性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并積極回答:王安石用褒禪境遇暗示人生不要選擇好的路,而要勇于探索,遵從內心,才能突破常人視野看見一番天地。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學生能融入個人閱讀情感,將課文揭示的主旨建立在已經掌握的知識層面上。在學習興趣的指引下,學生回答問題的思路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提升課堂互動學習效果。由此可見,教師要在課程中營造學生自主深入的課程環境,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效果,將課文意境轉變為具象化的課程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興趣。
二、鼓勵平等溝通,營造合作氛圍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很多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參考答案的學習模式,但是這種被動的學習不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營造平等溝通的環境,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討論熱情,進一步優化分享式學習。例如,在教學必修2《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自由討論,結合課文中對北平秋天景色的描寫,鼓勵學生對文章景色細節、最感動的片段進行分析,增強學生對細節感知和語言技巧的實踐運用。學生在討論中理清教師分配的任務,先是對課文整體有了清晰的脈絡梳理,針對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描寫的景物進行羅列,又通過語言賞析的方式對于寫景類文章中細節描寫的作用效果進行深入探究。在學生的互動溝通中,不同學生自主表達觀點,從不同角度切入,闡述個人想法。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見解,增強課堂探討的學習氛圍。教師讓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成果,小組代表分別就自己理解的文章細節進行深入闡述,如北國的槐樹,青天下的馴鴿,這些秋天景物的細節描寫深深植根于學生心中,呈現出畫面感。通過與其他同伴的深入探討,學生對這些細節描寫的理解更加全面,既能收到知識分享的效果,又能增強學生語言概括的準確性。在平等溝通、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基于學生討論的話題進行思路引導,能幫助學生對文章語言特色和情感表達方式進行進一步的深化理解。
三、融合課程游戲,豐富語言輸出環節
高中語文課程主要強調學生文字表達的思考力和文學積累與應用的靈活性。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究學生的語言輸出環節,通過語言游戲的方法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氛圍,促進不同學生在互動游戲中相互學習。例如,在教學必修2《離騷》這篇課文時,很多學生面對復雜拗口的語言文字失去了背誦的信心,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語言接龍”的方式,即由上一名學生說上一句,下一名學生對出下一句,增強學生的互動學習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語言的強化訓練降低生硬背誦的難度。為了提升學生在理解中背誦的效果,教師提出問題:表達作者對自己堅持理想并愿意為之蹈死而不悔的語言是哪一句?讓學生搶答(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迅速回顧全文結構,對于作者通過文字表達的情感有了更加多樣化的理解途徑。另外,教師還可以融入主題辯論,提升學生在議論文書寫過程中的思考力。教師可以針對時事熱點提出辯論觀點,如個人理想與現實生活發生沖突時,應該如何權衡?學生在教師提供的事件背景下分為兩個辯題,進行現實與理想之間差異的探討。教師作為評委,針對每一辯方提供的事實闡述和觀點立場進行打分。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通過事例驗證自己的觀點,是高中議論文寫作的重要能力。教師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訓練,能夠有效增強課程學習的趣味性,幫助學生理解議論文的寫作過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被動知識灌輸轉變為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體的互動環節,幫助學生在綜合運用中提升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同時要改變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評價標準,建立分層學習模式,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
參考文獻:
[1]宋美琴.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之我見[J].考試周刊,2008(28).
作者:馬鵬飛 單位:甘肅省環縣第五中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 下一篇:生活化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