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結合在小學作文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10-08 10:00:13
導語:讀寫結合在小學作文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和寫作是不可分割的兩大部分,閱讀是吸收,寫作就是傾吐。對于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首先需要立足于讀寫之間的深度融合,這樣才能成功架構雙贏的語文課堂。作為教師,不僅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也要帶領他們積累蘊含于其中的語言素材,既是為了豐富寫作儲備,也能夠以此搭建良好的讀寫關系,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引導依樣畫瓢,積累寫作語言
小學生比較善于模仿。實際上,在閱讀過程中進行仿寫,不僅有利于學生熟悉課文,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習得有效的寫作方法。以詞匯為例,如果文本中出現AABB或者ABB等形式的詞語,可以帶領學生仿寫,不僅可以起到復習作用,也是對詞匯的有效拓展。通過仿寫這種方式,還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近義詞和反義詞,在理解文本方面也同樣具有相應的促進作用。以仿詞為基礎,還可以拓展到仿寫句式,其對象主要是文本中所出現的比喻句、排比句等,或者也可以是寓意深刻的句子。以《四季之美》為例,在描寫春天的黎明時,使用了豐富的色彩變化,可以要求學生找出顏色的變化,例如魚肚色、紅暈等,然后對句子進行仿寫。實際閱讀過程中,為了有助于理解文本,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結構或者順序仿寫,同樣以《四季之美》為例,在完成全文閱讀之后,可以首先帶領學生梳理文本結構,然后設立“學校”這一主題,根據文本中的總分結構展開仿寫。針對寫景類的文本閱讀,可以首先由學生展開自主閱讀,了解作者所使用的觀察順序,然后進行仿寫。
二、基于經典段落,遷移寫作方法
在教材文本中,大多包含經典的段落,以此為范例進行欣賞時,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使學生可以順利觸及文本核心,并在鑒賞和體驗的過程中,習得語感,所以,需要教師立足于鑒賞的視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還有助于提升鑒賞品質。教材中的內容普遍取自于名家名作,所以,在經典語段中,大多飽含極其豐富的信息,這些都是可以用于借鑒的寶貴資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規劃讀寫思路,找到文本中的具體寫作方法,這樣就能夠拓展讀寫訓練,提高讀寫效率。在學習《珍珠鳥》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個性化閱讀,由他們自主標識其中的經典段落。完成閱讀操作之后,經典段落被不斷展示,這是觸發讀寫訓練的最佳契機。文本中針對珍珠鳥的描寫極其細膩,請從文本中找到類似段落,以你所喜愛的小動物作為描寫對象,使用文本的描寫方法,完成段落仿寫。通過這種形式的引導,不僅為學生明確了可供選擇的段落,也說明了具體的描寫對象。這一環節之后,學生們針對具體的段落展開反復研討,了解段落的架構特點,把握經典詞句的使用方法,這樣就能夠找到突破口,涌現各種佳作。作為教師,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仿寫的經典語段,也有效地觸發了他們的想象,為其搭建有益于展開高效寫作的良好平臺,使他們可以順利融入其中,收獲顯著的訓練成效。由此可說明,這種教學設計既具有針對性,也能夠使他們順利融入精彩的讀寫世界。
三、分析文本順序,把握寫作結構
小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偏弱,這一點也常常體現于寫作實踐中,文章既不具備合理的結構,又常常出現錯亂的語句。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應當引入讀寫結合的方式。首先,了解作者對寫作順序的設計,然后思考這種設計會給自身帶來怎樣的啟發。此時,學生們就會發現:在不同的作品中,其寫作順序也各有不同,可以以時間、地點為序,還可以以事情的發展規律為序,同時要結合具體的情況,選擇與其相匹配的寫作順序。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引發學生們的思考:想要描寫一處景物,究竟應當遵循怎樣的順序?文本中所使用的是哪一種?是否可以選擇其他的寫作順序?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們回歸文本,完成對寫作順序的總結,不僅說明了文本是以時間為序進行描寫,還提出可以使用地點順序或者事物的發展規律等順序。在完成歸納和總結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們展開更深層面的思考:我們的寫作是否也需要遵循相應的順序展開?針對不同的題材,我們選擇的結構是否也會有所不同呢?此時學生們回答:如果是進行人物描寫,可以選擇不同的方面;如果是進行事物描寫,應當遵循其發展規律。可見,在經過梳理總結之后,他們必然會對文章結構形成精準地掌控。教學過程中,可以輔助畫一畫的方式,只使用簡單的線條或者文字,完成對文章結構的梳理和歸納。創作時,也可以選擇類似的方式,只要是腦海中一閃而過的想法,都可以使用簡單的方式將它記錄下來,然后調整其順序,完成創作大綱,必然可以進一步提高寫作效率。
四、豐富情感體驗,提升寫話熱情
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會限制學生們的思維和能力,同時也壓抑了他們的情感,所以,需要教師有所舍棄,更要展開積極有效的創新,不僅要意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還要利用閱讀和寫作幫助學生提高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在小學階段,學生們自控能力相對薄弱,思維素養嚴重不足,所以,情感體驗是教學最為關鍵的工作,能夠有效帶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夠使其所獲取的情感體驗更全面、更豐富,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小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足,對社會的認知也不深刻,如果閱讀教學同時不具備深度,既不能夠讓學生對文本形成深刻地認知,也難以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真正抒發真情實感。此時,需要教師合理把握契機,滲透多元形式的閱讀內容,這樣他們在寫作時,才能擁有相應的參考和借鑒。閱讀和寫作都需要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之上,這也就意味著,他們需要對自己的真情實感做出準確地描述和表達,因此其關鍵前提是要保證有細致觀察以及豐富的閱讀積累。以《祖父的園子》為例,可以利用文本的情感表達作為主題,以此展開寫作訓練。在此之前,需要深入文本,體會潛藏于其中的情感,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實現成功地學習和借鑒。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知識,培養了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帶動了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需要將閱讀和寫作融為一體,這樣才能習得優秀的寫作方法,才能夠將這些方法運用于寫作實踐中,實現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只有準確把握讀寫結合的關鍵點,才能夠將語用落于實處。
作者:閆文靜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實驗小學
- 上一篇: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育改革措施
- 下一篇: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