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指導

時間:2022-06-10 09:13:32

導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指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指導

一.巧設情境,激發情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刻意采用多種形式創設情景,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情境中來,動之以情,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是飽含濃烈感情的知識,而不是枯燥無味的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化疲勞為輕松,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情境教學為目標教學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即教師將教學目標外化為一個學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厚的情境氛圍可以感受,讓學生先感受后表達。情境教學針對學生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以“形”為手段,以趣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智慧的源泉,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保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求知,認知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熱情得到高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基于這一點,在教學《坐井觀天》時,當學生讀懂青蛙為什么錯?錯在哪里后,我創設豐富、多元的對話情境,對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對話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幫助同學們說小鳥是對的,現在我們來小鳥找一找他為什么說對的原因。學生自由討論后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理解回答了,接著,我又說你們眼中的小鳥不僅會飛、會看,還會思考呢。不錯,小鳥飛的地方多了,見到的東西也多,知識就多。根據小朋友說的,運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小鳥去過的地方。那青蛙為什么又會錯呢?播放動畫片,再引導學生讀一讀青蛙說的話,學生討論青蛙為什么錯。老師與學生學習中,進行平等的心與心的對話,從而觸及深的學習層次,我再作適當小結,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動畫片創設圖畫情境練習說話。

二.因文而異,指導得法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指導朗讀,要因文而異,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文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點,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技巧,讓學生會讀。1.重視范讀,讀中領會語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2.重點段落,重點指導重點段落有重點詞語,含義深刻,應指導學生讀好。1143.熟讀成誦朗讀是活的,講讀是死的,朗讀讓人有更深感受。可以感受思想美、情境美,激發學習興趣。總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養成良好朗讀習慣增強學生語感,你只要一如既往的做好,你將收獲果實。

三.利用媒體,激發朗讀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維。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電教媒體的特點是圖文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畫片,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如學習三年級下冊《荷花》時,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葉圣陶先生一起去欣賞那美麗的荷花吧。課件出示生機勃勃隨風搖曳的一池白荷花,配上背景音樂《采蓮》曲,讓學生初步感受荷花的美麗,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畫面感受荷花的美麗,產生走進文本的欲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四.長期堅持,扎實訓練

朗讀訓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扎實的訓練。按照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個步驟,秩序漸進。首先要讀準字音,尤其是要嚴格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朗讀,對有些地方方言影響的學生,教師要反復示范,讓學生反復練習,不斷糾正,從而達到讀準字音的目的。其次是讀對字音、停頓等。要求學生在讀懂句子的基礎上進行。最后,要求學生讀課文表達的情感,讀出自己感受。在此處指導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五.設計層遞性的朗讀目標

不少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教學時并沒有制定明確的朗讀目標,盲目地讓學生進行朗讀,這并不能收獲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讓學生帶著明確目標進行朗讀,可以給學生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朗讀目標,指導學生的朗讀過程更加合理地進行。朗讀前首先要讓學生熟悉文本,讓學生明確文章基本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或者是向我們傳達一個怎樣的道理。朗讀既可以是加深學生文本體驗的一種教學模式,也可以是幫助學生獲知文本含義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學生進行朗讀時一定要給大家設置清晰明確的目標,層遞性的教學目標不僅易于小學生理解與執行,也更有助于朗讀教學效果的實現。教師應當注意,一篇新授課文要把握好4個朗讀層次:(1)認讀讀正確,掃清朗讀的基本障礙;(2)課文讀得流利,感知語言的基本意思;(3)精讀有情感,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4)熟讀記于心,豐富學生語言積累。教師要指導學生以朗讀為主線,循序漸進,讀識結合、讀想結合、讀誦結合、讀演結合,能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尊重學生的語感發展規律,讓學生自由讀、探究讀、合作讀、體會讀,真正把朗讀的權利交給學生,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由淺入深的學習目標不僅是對于學生自身體驗文本時的一種有效引導,這也會讓學生慢慢加深對于文本的體會,會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地和作者展開對話,并且輔助學生更準確地獲知文意,感受文章傳達的思想情感與內涵。想要讓朗讀教學的積極功效充分得以發揮,首先需要明確朗讀教學的目標,這樣才能夠豐富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收獲。

六.對于重點段落進行重點朗讀

朗讀是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意,并且加強學生對于文章情感及內涵體驗的一個教學過程。想要充分實踐這些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于重點段落進行重點朗讀。很多文章的核心意思往往會包含在一些重點段落中,對于一些核心段落的剖析會引導學生慢慢挖掘文意,逐漸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內容。正是因為如此,教師很有必要指導大家對于文本中的核心段落進行重點朗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自主朗讀,并且慢慢給予學生引導,讓學生思考從這一段的朗讀中給自己帶來的一些感受與觸動。這會增強學生從朗讀過程中的收獲,并且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生對于文本的學習體驗。

總之,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使朗讀訓練扎實有效,教師要用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使學生想讀。制定長期可行的計劃進行訓練,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朗讀能力一定會有一個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黃秀蕓.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手段[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

[2]曹光杰.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學習的整合探討[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01)

[3]張曉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山海經.2016(02)

作者:李旺紅 單位: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驛鎮紅堡子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