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31 09:13:03

導語: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研究

【摘要】在目前的語文習作教育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教師應有效地將教學與當地文化資源結合起來。本文研究鄉土文化資源融入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方法,得出教師應實現課內教育資源與鄉土文化的結合,設置有導向性的寫作題目,通過綜合實踐豐富文章情感。不斷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渠道,促進學生對語文的生活化應用。

【關鍵詞】鄉土文化;寫作題目;文章情感

新課標指明:“幾乎我國的所有地區都有自然文化資源的存在,各區域都有社會和人文課程資源,應充分發掘區域文化資源,并積極加以開發和利用。”教師應帶領學生展開自然探索和利用社會資源進行作文練習,不僅有助于擴大學生學習語言技能的途徑,而且也有助于更實際、更具體地學習語言技能,同時提高學生的總體語文學習能力,增進兒童對鄉土文化的理解和熱愛。

1課內教育資源與鄉土文化的結合

教學材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在新課改的廣泛背景下,教師對創新的認識日益提高,并在現有教材中納入了許多鄉土文化資源。例如,在學習《黃山奇石》這一課時,可以從一個基于預習的方向和角度開始,讓學生了解作者對黃山的描述,以及故鄉的壯觀風景,教師們可以在這里引用當地的自然山脈資源以及歷史遺跡,在預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先搜索信息,然后以文字形式提交。在集體上課的時候,學生們可以分享交流,在課堂的最后,教師評選出“最美家鄉代言人”。僅僅描述家鄉的文化并不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文化傳播的內在精神。通過預習的形式,與課文材料結合起來,不僅有助于發展同學們的自學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書寫能力,而且教師利用評選的方式有助于通過競爭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鄉土文化納入語文習作教學使學生能夠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鄉土文化,事實上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將鄉土文化融入語文習作教學還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成績。比如小學四年級的語文習作題目是《推薦一個游玩的好地方》。這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集體收集和匯編關于鄉土的文化和傳統,包括古代的遺物、當地的杰出人物、飲食習慣等方面的信息。如此一來同學們也就能更加了解家鄉的文化和傳統。在家里和課堂上向父母、教師和同學介紹自己知道的家鄉文化。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角色、文化習俗等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1]。通過對家鄉杰出人物的研究,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愛國精神,創造一種有利的教育環境,不斷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并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一思想。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合理地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并培養學生對語文習作學習的興趣。學校內展開的寫作教學,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很大,僅僅用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不足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水平。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思想邏輯,就需要開展一些課外活動,這些課外活動往往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僅豐富同學們的課外生活,而且還促進綜合學習的發展。

2教師設置有導向性的寫作題目

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使用當地資源來撰寫作文,教師應在其中發揮指導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創建展示當地鄉土文化風格的寫作科目。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主題寫作,根據教師給出的鄉土文化資源,學生做出描述,有明確的目標,并知道如何做,如何寫。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周圍地區的豐富的資源,并在學生寫作過程中為其指出明確的寫作方向,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寫作主題:美麗的×××,我愛你!在提出這一主題之后,大多數學生可能會對×××提出質疑,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被認為是美麗的,或者是資源充足的。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寫出與寫作主題內容相關的文章。另外學生在校學習,以前會在不同地點開展的實地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往往會陷入思考,也就產生了很多的感悟。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感悟落實到紙上,也就完成這一教學過程中的起草工作。所進行的調查和分析表明,教師非常需要設置一些導向性較強的題目,來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習作。這種方法也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而且隨著教科書的質量不斷提高,內容不斷發生改變,教師還需要開展更多的題目起草工作,以制定更有效和更具體的習作主題,指導學生取得寫作成果,并進一步提高兒童的作文質量。

3通過綜合實踐豐富文章情感

所有人的故鄉都已經發展了很多年,故鄉的歷史是豐富的資源,這被稱為鄉土文化的底蘊。對文化基礎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這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真實的例子。教師可在課堂上設立一個鄉土文化資源研究小組,主要研究和探索故鄉的文化遺產。詳細記錄各種故事和傳說,并記錄在一個固定的筆記本上,以便于查閱。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能夠收集許多故事,積累更多的寫作材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采取主動行動,與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多交流溝通。從各個角度完善鄉土文化故事和真實事件,還原歷史。來自家鄉的歷史性傳說是城市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普通的村莊,即便是一座古老的橋、一棵高大的銀杏樹、一座古老的房子,在巨大的歷史包袱下都發生過很多豐富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住在這里的村民,一個又一個故事輪番上演,在正常的生活中發生著非凡的故事[2]。教師可以帶學生去看望村里的長者,交流長者們年輕時發生的故事,包括父親的故事、爺爺的故事、爺爺的父親的故事。例如,當學生們寫“百年銀杏”時,教師們可以帶學生們去一個有古老銀杏樹的村莊,去觀賞樹木、擁抱樹干、觸摸銀杏樹的樹皮,傾聽銀杏樹內心的聲音,找到銀杏樹的根源,聽村里的老人和老樹的故事,從而豐富學生習作的情感和內容。

4發掘自然景觀中的寫作資源

將自然景觀作為寫作素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為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讓學生注意觀察自然景觀,觀察自然植被,品嘗大自然的味道。要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沒有什么比自然更美,在鄉村環境中有著不同的自然景觀,教師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發現小橋之美、小木屋之美、海之美、河之美,為了培養學生的美學意識和積累豐富語文寫作材料,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課下走進自然,脫離課堂的束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寺廟,進行實際探索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與春季和秋季的旅行結合起來,這會大大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在實踐中,學生們不會受到課堂學習的束縛,更放松,也有更好的學習條件。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作植物標本或準備農家野餐。讓學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呼吸,用手操作。這項活動不僅是為了獲得有用的寫作材料,而且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行動能力。學生一旦掌握了知識,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更加順利。例如,學生們在寫作《美麗的天泉湖》和《秋天的田野》時,往往無從下手,由于缺乏靈感,寫出的文章總是過于空洞,通過實地經驗和豐富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寫作時才能洋洋灑灑豐富文章內容。

5豐富學生的勞作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實地勞作活動,讓學生了解農村勞作生活的特點,并讓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作活動,以獲得實地生活的技能。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作“我眼中的鄉村生活”。通過實地的勞作體驗使學生們更深入和更仔細地了解與鄉村勞作條件有關的知識,以便開展語文寫作活動,獲得更多關于文章寫作的信息材料。學生們前往農村地區,了解農民在黎明、日落時所做的工作。農民自給自足,日子往往是艱苦的,而且要非常節約[3]。農村地區種植多種農作物,雖然很多學生都來自農村,但是卻只有很少的學生在家里從事過農業勞作,因此大多數學生都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學生參加播種、施肥活動,體驗農民的生活,從而積累更多真實的寫作材料。

6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學生的綜合學習受到廣泛關注,各個地區豐富的鄉土文化可以為學生的綜合語言學習提供持續的資源動力,教師可以合理地利用鄉土文化來幫助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語文習作學習,這不僅能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也能促進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小娟.鄉土文化資源在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時代,2020,(20):28-29.

[2]李茂林.淺談鄉土文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下旬),2020,(07):50+52.

[3]王淑霞,蒲岳山.山區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利用鄉土文化資源[J].中華辭賦,2018,(12):241-242.

作者:吳薛爽 單位:荊楚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