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教科書研究

時間:2022-03-15 04:56:32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教科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教科書研究

一、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語文教科書的必要性

“為什么要對青年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說,“是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盵1]對青年進行價值觀培育刻不容緩?!鞍蚜⒌聵淙俗鳛榻逃母救蝿铡痹邳h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又繼續強調,并且明確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新形勢下社會對青少年一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寄予了殷切的期盼。青少年正處于學習階段,他們接觸的社會經驗非常有限,主要是在家庭與學校兩個環境中生活學習。在學校環境中,語文課程相比其他課程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培育有著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而語文教科書作為教師和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和根本,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的。1.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明確。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和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依據,是國家意志以及眾多課程專家的課程理念的體現。只有明確課程標準要求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語文教科書中。新課改以來,語文課程更加注重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課程標準也由原來的雙基目標發展為三維目標,在《義務教育課標》中,課程的基本理念上要求更加“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2],同時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并在教學中逐步細化。2.語文教科書編寫理念的有機更新。編寫理念是語文教科書編寫的思想理論基礎,也反映了編者的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將進一步滲透到一代又一代學生的觀念中。新課標更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倡導一種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要求下,教科書的編寫理念也必須隨之不斷更新。傳統的語文教科書編寫注重知識性,強調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且一般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方式以及接受式的學習方式。這樣一種以事實性知識的呈現為中心的編寫理念顯然是落后的,在我們今天看來是不甚可取的。而新形勢下的編寫理念與新課標的要求一脈相承,突出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读x務教育課標》與《普通高中課標》強調語文教材編制的規范化、多樣化、民族化、現代化、生活化、人文與科學的統一、社會發展與學生發展并重等要求,體現了語文教材編制的理念創新。3.“一綱多本”制下價值觀培育的脫節。從2001年開始,教科書由原來人教版“一統天下”的局面,改變為“一綱多本”制。教科書的版本可謂百花齊放,呈現多元化的局面,多個版本的相互競爭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科書質量的提高,也在統一規范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為各個地方因地制宜,更好地適應不同地區和學校的教學需要提供了保障。雖然“一綱多本”制有諸多好處,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教科書中價值觀內容系統設計的弱化,如何保證學生價值觀培育的一貫性、漸透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語文教科書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語文教科書的研究觀察

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教科書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曾經語文教學過多地注重工具性,人文性常常被忽視。自《義務教育課標》出臺之后,語文課程的人文性逐漸受到重視,注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培育。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新概括在2012年才提出,所以關于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進行價值觀培育方面。有關價值觀與語文教材的聯系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相關文獻資料也相對匱乏。關于價值觀培育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價值觀培育重視教學過程。筆者在檢索了相關文獻期刊后發現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進語文教學過程方面,例如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趙海燕的《在語文教學中開墾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土壤》一文給出了通過挖掘教材、引領誦讀、賞析語言、拓展延伸四個途徑來開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土壤。相似的文章還有河南省內黃縣第一中學郭瑞增的《文以貫道以文化人———高中語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教學例談》、富源縣墨紅鎮中學梅永兵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黃河頌〉教學為例》、陜西省西安市慶華小學張曉梅的《語文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這些文章都闡述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多方面教學活動對價值觀培育的重要作用。2.價值觀培育強調課程標準的引領作用。還有一些期刊資料注重新課標的標桿作用,將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放到新課標的要求下。例如:昆明市嵩明縣第四中學陸艷的《新課標要求下語文教育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影響》,以及劉峰的《新課標要求下高中語文教育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影響》,兩篇文章的側重點不同,但都強調了新課標要求下價值觀培育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廣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毋小利的《從語文新課標的總取向看新教材的練習系統設計》更是將新課標的總取向細化到教材的練習系統中。3.價值觀培育突出語文教材的育人作用。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文章突出語文教材的育人作用。例如:《人民日報》登載的《語文教材也是德育藍本》一文強調了語文教材作為德育藍本肩負的重要意義,并指出語文教材應多一些議論性、思辨性的選文,重視語文思維在生活中的運用。陜西省嵐阜縣第二小學程時香的《發掘德育素材踐行立德樹人———淺議小學語文教材中德育素材的運用》一文談到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培育要利用教材的文本功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江蘇省宜興市第二實驗中學林宣龍的《從“核心”的把握到“價值”的整合》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歸結為“致善”,分析指出要從“善”的維度歸納總結教材中價值觀的主題,讓價值觀的滲透做到有的放矢。以上資料從教師、課堂、教材等方面論述了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意義,主要在“教”與“學”這兩個方面給出了價值觀培育的方法路徑。但僅僅從以上三個方面對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意義進行說明是遠遠不夠的,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對于價值觀融入語文教科書的路徑探究基本還處于空白階段,需要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三、在語文教科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語文教科書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承擔著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和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任務,應當增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教育比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進語文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中,促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統一,相輔相成。在語文教科書中主要體現在知識、課文、助讀、作業四個系統中。1.知識系統應關涉價值思考知識系統作為語文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培育以及語文素養的提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葉圣陶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來說,是養成一種習慣。”若是單一的價值觀說教則顯得空洞無味,若是純粹的語言文字教學則極其單一枯燥。因此要將價值觀融入進語言文字中,在語言文字這樣一種知識性教學中體現出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在知曉詞義語用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價值追求,并且形成一種風尚,一個習慣。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中《誡子書》在課后閱讀積累階段做了如下設計:課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雖然是知識教學,要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學生卻在美美的誦讀中讓“為人修養”入腦入心;雖然是閱讀積累,精神積淀也在增長,統編語文教科書關于知識系統的合理修訂使價值觀教育不再生硬。2.課文系統講究涵泳的作用課文是語文教科書的主體內容,具有獨立的系統性。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教科書,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系統,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思維、開闊視野、涵養道德情操、構建文化的憑借??傊n文系統在語文教科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課文的編寫要嚴格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力求文與道兼備。韓愈在古文運動時期大力倡導“文以明道,文以載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新時期,我們所謂的“道”是道德、道義,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的“道”。課文系統作為語文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要體現“文以載道”。課文系統的主要優勢在于能夠實施隱性教育,通過課堂教學將“文”中的“道”潛移默化進學生的價值觀中。所謂“涵泳”,本義是“潛游”,引申為“浸潤,沉浸”。晚清政治家、文學家曾國藩對此有獨到的理解,他認為:“涵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涵者是有意為之,更注重有目的地滋潤與澆灌,而泳者是無意為之,更強調個體的內心體驗,個體原有知識習性與新的價值觀念的碰撞與融合[3]??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語文課文系統需要發揮涵泳的作用,唯有如此,價值觀教育才能不留痕跡地滲透進學生心中。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人生之舟”為主題選編了一系列的文章:《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在山的那邊》《誡子書》,這些文章從個人層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境界。單單看文章標題和單元主題設計就知道要讓孩子們懂得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的做人道理。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家國情懷”為主題選編了《黃河頌》《最后一課》《土地的誓言》《木蘭詩》,這些文章從家國層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富強、自由、愛國的理想境界和愛國情懷。這些道理與情懷不是說教與記憶能讓學生領會的,而應當是通過誦讀品味,讓學生“浸泡”在作品情境之中,借助體驗與想象感受作者情懷。這種“浸泡”使課文中蘊涵的價值觀自然浸潤著學生的情感態度。3.助讀系統導語設計凸顯價值觀念。助讀系統是教科書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而設計的一系列材料。例如:單元導讀、預習提示、課文注釋、教學重難點、插圖設計等等都屬于助讀系統,為學生的學習做良好的鋪墊。在助讀系統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可以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導讀:“家國情懷,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樸素情感,它意味著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熱愛家鄉的土地人民……它是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睂ёx內容配上祖國大好河山的圖景,再加上課文感人的文字,不知不覺中,深厚的愛國情已在學生的心間流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統編版中每篇課文都設置了課前導讀,有助于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與思想內容有宏觀的把握。例如《秋天的懷念》一文中在課前導讀部分說道:“沐浴在親情中我們是否只接受不會感動也不懂回報呢?”這樣一種課前導讀的設計使學生未讀課文而先行反思,良好的價值觀念得以不斷地滲透。因此,課前導讀對于學生理解課文達到情感共鳴具有指導意義。4.作業系統設計應多些價值思辨。作業系統也可以稱訓練系統,是依據語文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的各種思路與訓練的內容體系。作業系統的設計可以反映出編者對于課文系統的把握以及對于新課標中價值觀的把握,也是判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有效地融入語文教科書的一個衡量標準。張志公認為,在眾多的語文教育任務中,最根本的是語文訓練?!罢Z文訓練抓不住,別的都是空的,都抓不住?!蓖ㄟ^語文訓練可以促進“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目標的實現。所以作業系統的設計更要突出這兩個系統的分層推進,整體優化[4]。多角度構建語文知識,多元化理解思考問題,使學生受到思想的啟迪?!吨矘涞哪裂蛉恕分杏羞@樣兩道課后練習:課文首尾兩段是作者對牧羊人的評價,前后呼應。閱讀這兩段,參考下面的文字,談談你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它的文字、它的圖,都讓人感動,鼓舞人們去做對我們這個地球有益的事,這個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數也數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顆慷慨的心,和別人分享,給自己帶來幸福。——繪本《植樹的男人》繪畫作者給中國讀者的寄語我們所處的社會中也有很多默默“種樹”的人,他們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種植著希望和幸福。你認識或聽說過這樣的人嗎?試為他寫一段文字,記錄他的事跡,并寫出你的評價和感受。這兩題的設計都是通過探究其課文的內涵提高學生語言感受和分析、表達能力,既有語句理解、也有思想探究的情感引導,是“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目標的融合。統編語文教科書的思考題較多類似上題對語句的品讀與情感的挖掘,較少批判性思考,但是在《散步》一文課后練習設計中也許帶上了些思辨性。這一題的設計是這樣的:“本文的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來確定的,你覺得這個題目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題目,并說說你的理由?!边@道題倘若沒有后半句,單純地問一問這個題目好嗎,大多數學生會以鑒賞性閱讀的方式回答“好”,并且依照這一思路尋找好在哪里。但是題目并沒有這樣設計,首先指出了課文題目是按照主要事件的角度來確定的,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維度,那么學生便會從除了主要事件這一角度之外,比如主要人物、主要情感等方面進行思考,再加上后面換個角度自擬一個標題的設計,就很容易把學生帶入思辨性思考解決問題的道路上來。這樣學生也許就不會是高度一致地回答“好”了。思辨性的問題能否更深刻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進語文練習系統,除了要做到知識與情感的融合外,還要注重批判性問題的設計。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語文教科書有其必要性也是時代的感召,但這種融入并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充斥每個系統、每個單元甚至每篇課文,而是在發揮語文教科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時注入價值觀的內涵,做到知識、課文、助讀、作業四個系統的協調整合,逐步推進,為更好地進行價值觀培育奠定基礎。在這個方面統編語文教科書做了很多的細致考量和精心安排,無論是在課文內容的選擇、編撰,還是系統設計方面,既關注并體現對學科核心知識、能力、思維的提升,又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漸漸滲透。但是在編制思路、融入路徑上,還要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接受心理,需要進行多樣化設計。語文教科書是教學的藍本,其內容的編寫設計必然要帶給學生價值觀的思考,然而我們在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語文教科書的路徑時,也必須肯定課堂教學、教師個人素養等方面對學生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李孔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語文課程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4(12).

[4]董洪亮,徐荷青.語文教材也是德育藍本[N].人民日報,2014-12-14.

作者:喬暉 單位: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