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教學探析

時間:2022-04-03 09:08:34

導語: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教學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教學探析

摘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解讀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板塊蘊含的語文因素,為學生提供方法指導,使學生在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文章分析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板塊設計的意義,并對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板塊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教學價值;核心素養

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板塊在語文園地中所占分量并不多,但卻是“隱性”的知識體系。細讀“交流平臺”的內容可以發現其貫穿每個單元的始終,有文字積累、方法指導、能力遷移、習慣培養等,重心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部編教材比較重視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建構意識,以“交流平臺”的教學目標為原點,注重思維輻射,把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構建為“知識樹”,系統歸納基礎知識、閱讀方法、寫作技巧,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

一、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板塊設計的意義

部編教材比較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交流平臺”板塊的設計以學生視角為觀察起點,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交流平臺”在單元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教給學生諸多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1.以生為本,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交流平臺”設在每個單元后面的“語文園地”中,每個單元“交流平臺”的內容各有側重,但都是從學生的角度去構思,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則。如三年級上第一單元的“交流平臺”的主題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本單元課文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并讓學生進行展示。學生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如三上第二單元的“交流平臺”以總結方法為主,彰顯了學生的自主性。“讀書的時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我會這樣做……”學生各抒己見,或者查字典,或者用百度搜索,或者問老師,或者根據上下文猜測等。這樣,學生感覺哪種方法最好,就會采用哪種方法。教師要對學生的各種方法予以表揚和鼓勵,激勵學生繼續保持閱讀的興趣。2.方法指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平臺”的設計主要體現的是方法的交流,給出一定的組織形式,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鑒總結方法。如三上第一單元“交流平臺”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關注文本閱讀中遇到的新鮮句子,并注重方法指導。教材給出本單元課文中的兩個具有新鮮感的例句,教師可引導學生模仿例句去做。每個單元的“交流平臺”都有相應的方法總結,如三上第二單元的“交流平臺”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第三單元是如何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第四單元是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五單元是學習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等。每個“交流平臺”都會給出某個方面的方法指導,教學生如何自主學習。3.養成習慣,提高學生語用能力。“交流平臺”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只有經過積累內化,才能在交流中練習口語表達能力。交流平臺的要求側重梳理總結,提煉學習方法。如三上第一單元“交流平臺”提醒學生關注課文中具有新鮮感的句子,這就是教給學生積累語句的方向,讓學生把目光投向“新鮮”的句型,開闊視野,積累更多生動的句子。例句:“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很顯然,這是運用排比和擬人的句子,意在引導學生在尋找“新鮮”句子時,也要找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這樣,在課外閱讀時,學生就會處處注意,積累類似的句子,并遷移為自己的能力。

二、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板塊的教學策略

“交流平臺”并非孤立的教材組成部分,而是貫穿整個單元的一條線,前面觸及單元導語,后面延伸到課后練習,中間要求注重課文語句的積累。每個單元的“交流平臺”要求不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發揮“交流平臺”的指導作用。1.把握“交流平臺”的教學目標。“交流平臺”對本單元的學習有具體的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本單元內容之前要先分析“交流平臺”的“隱性”目標,然后將其變成顯性操作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實踐,這樣在教學時才更具前瞻性。每個單元的“交流平臺”目標各具特色,有的注重詞句積累,有的注重方法指導,有的注重習慣培養,有的注重能力訓練等,教師要準確把握“交流平臺”目標,并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如三上第一單元的“交流平臺”目標是詞句積累,關注具有新鮮感的句子;第二單元是交流理解難懂詞語的多種方法;第四單元是交流預測故事情節的方法;第五單元是學會觀察周圍事物。每個交流平臺的側重點都不相同,教師可組織學生先進行交流,然后再學習單元課文,學習效果會更好。2.運用“交流平臺”提示的方法。語文部編教材對課型有了明確的區分,改“精讀”為“教讀”,改“略讀”為“自讀”,強調了閱讀學習的“主體”。教材在內容安排上采用了“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即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交流平臺”也隨著這種結構形式給出了不同的方法提示,教師要注意這些細節之處,在處理教學任務時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并根據方法提示引導學生,加深他們對文本的解讀。學習方法的交流和總結要以學生為本,并以“經驗交流會”的形式開展,先讓學生進行介紹,然后相互之間交流借鑒。如三上第四單元“交流平臺”是你言我語話“預測”。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對文章結尾進行預測,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沒有這方面的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預測電視劇的情節發展,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總結了一系列的預測方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到本單元中找一篇課文嘗試進行閱讀預測。在進行閱讀預測時,學生要注意文中的細節描寫以及為后文作鋪墊的詞句,這樣預測的結果會更合理。3.采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語文部編教材把課外閱讀納入了教材,并且在“交流平臺”中也體現了課外閱讀積累。課外閱讀主要靠興趣和堅持,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時,教師要適當開展一些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交流平臺”的設計本來就是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通有無、方法共享,因此合作學習應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如三年級上第二單元“交流平臺”就是讓學生以合作交流的形式進行學習。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4人~6人一組,讓每個小組在組內交流“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該怎樣做”,每個人都要介紹自己的方法,然后由小組總結,集體展示。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更多的方法,充分體驗到合作學習的益處。其他諸如字詞積累的設計,教師可以在小組內評比等次,激發學生閱讀積累的積極性。

三、結語

總之,“交流平臺”板塊的設計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突出了語文部編教材以學生為本的“人文性”和準確運用語言文字的“工具性”特點,更加系統地體現了“語文要素”。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解讀“交流平臺”的目標要求,以方法為主導,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穎.部編教材中看圖寫話教學的思路探析[J].福建教育,2017(06).

[2]鄭雪琴.比較視野下“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識字板塊的教學思考與實踐[J].教學月刊,2017(03).

[3]王麗娟.小學語文部編教材的特點和教法初探[J].甘肅教育,2018(11).

[4]彭倩,王璐.部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解讀及建議———基于低年級閱讀教學[J].現代教育,2018(04).

[5]任建欣.讓“回顧•拓展”承載本原———兼談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七》“交流平臺”的教學[J].內蒙古教育,2013(06).

作者:鄭強 單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