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語文教材略讀課文教學分析
時間:2022-04-03 09:04:58
導語:統編語文教材略讀課文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編語文教材建構了精讀、略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略讀課文是“三位一體”編寫思路中的重要一環。統編語文教材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是大量地增加課外閱讀,而略讀課文就是精讀課文和課外閱讀之間的一座橋梁。不管是人教版教材,還是統編教材,略讀課文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型。與人教版教材一樣,統編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除習作單元外,幾乎在每個單元中都安排了略讀課文,每個學期六七篇,整個小學階段安排了54篇,占全部課文的26.6%。
一、略讀課文應把握的教學重點
1.特點:大膽取舍、以學為主。統編語文教材為什么要安排略讀課文?精讀和略讀又有什么區別呢?從字面意義上講,精讀就是精細地讀,以教師的“教”為主,兩三個課時完成,也就是說一課時只是完成其中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略讀則是粗略地讀,不必立足字詞句段篇,憑借聽說讀寫書,作全面關注和“精耕細作”。只對一小部分內容有取舍地進行精讀品悟即可[1],而且一個課時必須完成所有教學內容,以學生的“學”為主。這樣的教學,對教師和學生是個挑戰。略讀課文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而安排的課型,是為了讓學生遷移學習精讀課文當中的學習方法而安排的課型,是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轉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課型,因此略讀課文要特別注意讓學生學會運用精讀課文中已學會的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如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二)》就要求學生用上一單元學到的閱讀方法,盡可能快地默讀課文,了解牛郎織女故事的結局。還要聯系上一篇課文,說說如果給牛郎織女的故事繪制連環畫,你打算畫哪些內容,每幅圖畫配什么文字。因此,粗略地讀、以學為主,就成了略讀課文最為主要的一個特點,也是區別于精讀課文的一個重要標志。2.原則:教略學豐、抓大放小。為了凸顯略讀課文粗略地讀和以學為主的特征,略讀課文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教學原則須遵循:第一個原則是教須略,學應豐[2]。什么叫教略學豐[3]?就是要省去教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學,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第二個原則是抓大放小。大的方面和核心的內容要緊緊扣住,緊抓不放;小的方面、旁枝末節的內容和環節能省的盡量省去[2]。第三個原則是在內容教學上要做減法,要盡量瘦身;在語言表達上,盡量做加法。整堂課不要圍繞內容的理解繞來繞去,應留足時間和環節引領學生關注重點內容的表達、領悟寫法。如作者為什么要出這樣的題目?作者為什么這么要采用這種表達方式?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寫法?第四個原則是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要從一篇文章的自主閱讀引出一類文章的自主閱讀,從一篇文章的閱讀引向整本書的自主閱讀,讓統編語文教材“三位一體”的編寫意圖真正落實到位。也讓學生從課本的世界走向更廣闊的課外世界,這才是略讀課文真正要達到的教學目的。3.策略:默讀、跳讀、瀏覽。略讀課文以粗略地讀為主,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千萬不要像精讀課文一樣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就大聲地讀、自由地讀。略讀課文更多的應該是默讀。一堂課時間有限,到了高年級,應讓學生自主地速讀、跳讀、瀏覽[2],這都是略讀課文要培養的學生的能力。字詞教學也無需像精讀課文那樣精細,沒必要字音、詞義、字形樣樣都教,也沒必要大費周折給字詞教學一組一組地分門別類。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你在字詞教學上的時間花得多了,其他重要內容、核心教學內容的時間就少了。只要不影響閱讀理解,很多字詞教學的時間就可以省下來,除非有些生字的字音特別難讀,重點語段里的詞語必須理解,其他字詞的教學都可以忽略。因為略讀課文最重要的教學任務是通過有一定速度的閱讀,培養學生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
二、略讀課文要充分利用
“導讀提示”略讀課文教學還有一個核心的要素。那就是每篇略讀課文前面都有一段“鏈接語”———導讀提示。根據導讀提示,學生可以自己試著去學會閱讀。導讀提示該如何運用呢?1.照用。如果有的導讀提示里有三個任務,我們的教學剛好可以安排三個板塊,一個任務一個板塊。這樣的導學提示,我們原原本本照著用就可以了。如四年級上冊《梅蘭芳蓄須》一文的導讀提示:在京劇舞臺上,梅蘭芳主演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享譽世界。默讀課文,說說梅蘭芳用了哪些辦法拒絕為日本人演戲,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危險和困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找資料,深入了解這位京劇大師。教學本文時,我們就可以安排三個板塊的內容進行教學。一是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找出梅蘭芳用了哪些辦法拒絕為日本人演戲;二是重點體會賞讀,先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找出在這個過程中梅蘭芳經歷了哪些危險和困難,再引領學生重點賞讀最大的危險和困難,體會梅蘭芳身上所體現的拳拳愛國之心和錚錚民族之骨;三是拓展延伸,通過資料的查找和介紹,深入了解這位京劇大師。五年級下冊《梅花魂》等課文也完全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引領學生自主閱讀理解。2.改用。有的閱讀提示,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可能不是很好操作,我們也可以稍微改動一下,這就是第二種做法———改用。五年級下冊《童年的發現》的導讀提示:人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人究竟是從哪里來的?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結果怎樣?默讀課文。找出你覺得有趣的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還可以說說自己有過什么“發明和發現”。這里的導讀提示如果結合《童年的發現》這一題目,可能導讀會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學生提取文本信息,形成推斷。因此我們在教學時,不妨可以把導讀提示改成:一是快速默讀課文,說說“我”在童年時有什么發現;二是再次默讀課文想想這個發現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結果怎樣?三是找出在童年的發現中,你覺得有趣的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讀一讀;四是說說自己有過什么“發現或發明”。這樣改用,教學的主線和思維會更清晰,閱讀的板塊層次也更分明了。3.增用。就是圍繞導讀提示里的大問題再增設幾個小問題。如三年級下冊《方帽子店》,這篇課文的導讀提示只有一句話: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部分內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話復述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說說哪部分內容最意想不到,就必須增加讓學生對整篇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的環節。在學生整體感知后,再聚焦導讀提示里提到的最意想不到的情節進行體會和復述。最意想不到的就是故事中的兩個主人公:一個是店主,一個是孩子。他們的觀點不一樣、動作不一樣,說的語言也不一樣。在整體感知和細讀品味之后,學生復述時對這一部分情節的把握和細節的完善,就不會是空中樓閣了。
三、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框架
1.粗知大意。粗知大意就是大概知道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如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的導讀提示:《紅樓夢》中的許多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故事。讀讀課文,能大致讀懂就可以了。這里的導讀提示指向的閱讀策略就是粗知大意。又如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一文的導讀提示中,就有對整體感知的要求:默讀課文,遇到不太明白的語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繼續往下讀。讀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么成為猴王的。這是用核心問題串聯法,來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2.重點賞讀。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我們的教學還要聚焦重點進行精讀、品讀和賞讀,真正做到略而不簡,重在精教[4][5]。比如五年級上冊《珍珠鳥》一課,重點賞讀哪一部分呢?就是“最美好的境界”這一部分內容。鳥是一種多么怕人的小動物,可它竟然能夠趴在主人的肩上睡著了,這是多么美好,多么溫馨的畫面。這一部分就應該重點賞讀。賞讀品悟后,還要去關注珍珠鳥是如何一步一步發生變化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個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去關注“人物行為”和“鳥的表現”之間的關系。快速瀏覽找出相關語句后,我們就能發現作者表面看上去是對珍珠鳥不管不問、不聞不問,實質上是對珍珠鳥百般地、特別小心地呵護。抓住“人物行為和動物表現”這一雙線行文結構,再緊緊扣住“動物動作”這個細節,抽絲剝繭地進行一一羅列,這樣從內容到形式,再從形式到中心的關系梳理,文章的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就出來了。人和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意,也可以在這樣的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的感悟中,讓學生真切地得以體會,使語文教學真正做到得意、得言又得法。3.拓展運用。運用一般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從讀到寫的運用,如仿寫《珍珠鳥》一課中雙線并行的方法,寫寫“我”與動物之間的信賴和美好。一種是從讀到讀的運用,可以再找一篇相近的片段或者是相近的課文,讓學生去運用剛學的方法,找一找這篇文本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表達情感和人生感悟。略讀課文教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從一篇指向一類,從一篇指向整本書的閱讀。像學了六年級下冊《騎鵝旅行記(節選)》一文后,就可以指向整本書的閱讀,學了《猴王出世》就推薦學生去讀讀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這些都是從讀到讀的拓展運用。還有一種是從課文中感悟到的運用到生活中去,如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學,就可以讓學生學完課文后,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達愛的方式。
綜上所述,略讀課文的教學可以關注內容,也可以關注表達;既要關注學法,又要關注運用;還要大膽地取舍,旁枝末節該刪的就刪,該放手的時候就大膽放手。基于學情的基礎上,學生不會的,必須在這個年段掌握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方法就該濃墨重彩地去教,就要舍得花時間、花精力聚焦重點地去學。有學有教、教略學豐,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讀自悟;抓大放小、學會聚焦,讓學生在新課的學習中一課一得;從學到用、從課內到課外,讓學生學會運用新知、學會閱讀、學會表達,略讀課文的教學任重而道遠。
作者:林愛娟 單位:浙江永康市教育局教研室
- 上一篇:“文選型”教材對語文課程的影響
- 下一篇:語文部編教材“交流平臺”教學探析
精品范文
1統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