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立足教材論文
時間:2022-08-07 09:05:00
導語:語文立足教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語文資源,來引導學生投身語文實踐,培養語文能力,促進主動發展。因此,語文教師要在“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這一大語文觀的指導下,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設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的開放的作業。下面結合教學實際進行例談。
例1:《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學了魯迅的侄女周曄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后,為了讓學生對魯迅有深刻的認識,就可以用這篇教材作為一個點,引發開去,布置《我心目中的魯迅》作業,讓學生通過上網、請教別人,讀有關寫魯迅的和魯迅著的書籍,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收集資料、處理文字的能力。幾天后,組織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大膽自由地闡述自己的看法及理由。這不僅使學生在心目中樹立一個鮮活的多維立體的魯迅形象,而且引導學生多渠道地學習語言。
±?:《氣象學家竺可楨》
學了《氣象學家竺可楨》后,讓學生小組合作,憑借課文為竺可楨舉辦一次事跡展覽。合作提綱可以這樣列:“展覽內容分幾部分?每部分的標題怎么定?該選擇哪些典型事例?怎么編排?展覽名叫什么?”這樣的作業,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應用性,它源于課文,跟課文緊密相連又高于課文,能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與語文實踐能力。
例3:《春》
學習朱自清的《春》之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春天的諺語、古詩、文章、成語等,再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體驗春之美。學習課文時,讓學生背背有關春的詩句,看看在大自然中攝下的活動照、風光照。學了課文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吟春頌春,“音樂能手”選擇唱歌,“語言能手”選擇配樂朗誦,“繪畫能手”選擇畫圖,“寫作能手”選擇作詩……學生在這樣開放的作業中,自主參與,不僅豐富了春的知識,又使學生個性得以展示,潛能得以開發。
例4:《桂林山水》
學習《桂林山水》,看了桂林風光錄像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蕩舟在漓江上,面對如此秀美的風光,你最想做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名畫家,假如你是一名歌手,假如你是一位攝影師,假如你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假如……能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學生閉上眼睛很快地入情入境了。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學韓愈贊美桂林山水的詩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也水到渠成。然后,再引導學生課外搜集、閱讀、背誦有關歌頌祖國名山大川的篇章,進而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增加學生對語文的吸收與積累。
例5:《筍芽兒》
學習“筍芽兒鉆出地面來了,她睜開眼睛一看,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麗!桃花笑紅了臉,柳枝搖著綠色的長辨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這一段時,先理解省略號的作用:表示列舉的省略。然后,請學生結合古詩80首,結合課文插圖,補充省略號內容:“筍芽兒還看到了怎樣美麗的景色?”這樣,能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
例6:《落地的紅棗也不能吃》
學了《落地的紅棗也不能吃》,要求學生對故事中的文物說幾句話,可以對文中的小戰士說,也可以對說,或者對老鄉說。以此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悟課文內涵,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
例7:《船過三峽》教學《船過三峽》一課時,創設一種情境:“同學們,你們覺得三峽風光如何?老師的一位旅行社的朋友想請老師設計幾條宣傳三峽風光的廣告語,你們能幫助老師完成這個任務嗎?”此作業,使語文與生活緊密相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課還可以依據教材特點,設計一些當推銷員、做導游、演課本劇、編小報、做知識卡、為插圖配文字、開辯論會、做小實驗、發表評論等綜合性的作業,這樣,能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求知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的機會,讓他們在完成開放的作業過程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干、學做人。
- 上一篇:我國資金流動性過剩問題論文
- 下一篇:金融安全重大問題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