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重大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7 09:06:00
導語:金融安全重大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近年來實行的大規模單一的引進外資、邊緣化內資的金融改革措施,導致大量金融資產流失,增加了我國的金融風險。金融改革要把金融主權和金融安全放在首位,應該探索新的改革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金融改革引進外資金融安全
一、金融安全是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金融日益廣泛地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也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和相互影響越來越密切的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維護經濟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
二、我國金融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金融資產流失嚴重
原因有三:一是按凈資產定價不合理。如何評價引進外資的得失,第一個要看的就是雙方如何定價。匯豐銀行入股交通銀行價格為每股1.86元,美洲銀行入股建行的價格是每股1.17元。蘇格蘭銀行入股中國銀行價格為每股1.22元,工商銀行的定價只有1.15元,“價格越來越低”。不僅要按照凈資產來算股權出讓價格,還要考慮這幾家銀行的品牌、客戶、市場和產品。以及國家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支持。海爾的品牌價值560億元,這幾家銀行從規模和營業額都大大超過海爾,這里面就有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同樣,我國的一些中小商業銀行。由于有著特殊的市場地位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實際的市場價值往往高于用凈資產等簡單指標衡量的價值。在中國,由于監管當局對銀行業的準入進行管制,銀行特許權本身也有很大的價值。二是境內投資者被邊緣化。在外資入股的談判中,外資金融機構往往根據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盈利水平等指標壓低收購價格,而中資銀行也往往出于不同的考慮而被動地接受低價。究其原因,國有銀行出讓股權定價不高,一是因為銀行改革還要付出很多制度成本,二是背后的文化溝通和博弈。比如,外資金融機構看到國有銀行急切地尋找境外戰略投資者。而且條件苛刻,需求很大。便借此要挾我們,引發博弈。中國的商業銀行要在2006年年底之前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同時在短時間內提高治理水平,以應對國際競爭。要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引人外資金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似乎已經成為必由之路。反過來,國內的企業或是資金不足,或是很難幫助銀行改善治理結構,在這場投資熱潮中似乎被邊緣化了。以至有人疾呼:中國的銀行能賣給老外,為什么不能賣給中國人?三是國人已付出巨大成本。在剝離不良資產之前,恐怕沒有哪家外資機構愿意購買國有銀行的股權。如今,經過幾次剝離和注資的國有銀行甩掉了包袱,輕裝上陣,這是外資機構熱衷參股國有銀行的一個重要背景。外資這個時候以不高的價錢進入已經很干凈的國有銀行,可以說是“坐享其成”。畢竟。中國的銀行可以享受高達3厘的利差收入,盈利能力是可觀的。國內銀行剝離數萬億不良資產。背后是全社會付出了代價。核銷壞賬之后的國有銀行得以輕裝上陣,未來的利潤有了保證。這時候讓外資進來坐享其成。很不公平。
從發展趨勢來看,幾乎國內所有的銀行都將把部分股權出售給外資。
(二)外資在我國金融股身上享受著暴利
據一項市場統計,僅2006年,境外投資者在工、建、中、交等國有銀行身上就狂賺了7500億,加上從其他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享受到的利潤,保守估計,外資1年從中國的銀行身上賺取的利潤超過1萬億。
近來“回歸A股”之旅的建行,被機構普遍認為發行價格會超過7元/股,這對最初入股建行的外資美國銀行來說,意味著有至少8倍以上的賬面收益。按照建行與戰略投資者之間的協議,第1個人股的美國銀行除了直接以1.15元購股以外。還被授予一大筆認股期權。根據協議,美國銀行可以通過期權購入的股本數目總數應該52.70714億股。根據期權的價值規律,這份長達5年的期權協議有可能為美國銀行提供難以預測的獲利機會。
世界銀行一份2007年5月30日公布的《中國經濟季報》揭露了冰山一角:新股發行定價嚴重偏低意味著國家損失。該報告毫不客氣地說,原始股投資者是受益者,但大多數原始股都被機構投資者和其他大投資者持有,此外。上市公司管理層也從中獲益。
撇開定價高低不說,在“配售到原始股的”機構投資者之前進入這些銀行的外資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世行報告指出,中國銀行股被賤賣。問題并不在IPO(股票首次公開發行)環節,而是出在此前引入外資的定價上。
經過匯金注資、財務重組后的建行,現在被認為是4大銀行中資本龐大、凈資產質量高、盈利能力強、收益回報高,并且具有壟斷經營資源的國有商業銀行,但在它上市前引入戰略投資者時卻定價極低,當時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6億美元購進了建行9%和5.1%的股權,每股定價僅為區區0.94元港幣。
中行、工行也沒有避免入股價格過低的命運。2006年。高盛集團、安聯集團及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入股工行,收購約10%股份,收購價格1.16元/股。此后,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共投資中國銀行51.75億美元,入股價格1.22元。
由地方政府主導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未能逃脫低價“宿命”。2003年底進入深發展的新橋以12.18億元就掌控了一家總資產3800多億元的銀行董事會。以后,新橋在不到3年時間內在深發展上的賬面利潤已經超過100億元。興業銀行引入恒生銀行、IFC等三家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入股價為2.7元,而以興業近期的股價計算,僅恒生銀行的賬面收益就高達350億。2004年平安香港上市前,通過定向增發進入的匯豐獲得超過1000億元的賬面利潤。
三、金融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在防止經濟殖民化的情況下尤其需要避免金融領域的殖民化趨勢
在現階段,我們需要警惕一切旨在使中國經濟殖民化、拉美化的理論和政策,需要全民特別是掌控大量經濟資源的領導干部樹立起經濟主權意識。
(二)必須認真考慮國內資本市場的成熟程度、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升值趨勢、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等因素,重視把握對外開放的時間和節奏
在現階段,需要及時制止各個金融機構競相甩賣金融企業股權的現象,避免各級政府和部門以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為名,通過鼓勵外資參股控股金融企業的制度和規定,主動地為外資進入中國進行人民幣升值套利提供便利。
(三)在金融領域對外開放過程中。需要把“外資引進來戰略”和“內資走出去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
中國本土資金“走出去”比“外資引進來”難度大得多,受到重重阻攔。因此,特別需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蘇格蘭皇家銀行入股中國銀行10%的股份,作為對等的條件,中國匯金公司也可以入股蘇格蘭皇家銀行10%的股份,至少應該拿到參股的權利或期權;同樣,匯豐銀行入股交通銀行19.9%的股份,作為對等條件。中國匯金公司可以按照市場價格參股匯豐銀行19.9%的股份,具體形式可以通過匯豐銀行向中國匯金公司定向增發股份的方式來完成。保險、證券、基金管理、信托、租賃、擔保、汽車金融等等金融機構,都可以采取上述方式開展國際間的合資與合作。我們必須改變目前這種不平等、不對等的開放策略。
(四)發展本土的投資銀行,同時,必須請本土的投資銀行充當財務顧問
國內大公司、大銀行的重組與合資,必須使用本土的智囊團,不能聘請境外的智囊團。商場如戰場,我們很難想象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參謀部工作是聘請日本人或外國人來完成的。遺憾的是,國內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重要企業的合資、合作、境外上市都是聘請國外機構來承擔“參謀部”的工作。也許是由于部級的銀行瞧不起局級、處級的投資銀行,迄今為止,沒有哪家金融機構的合資是聘請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等國內著名投資銀行來承擔估值和重組的財務顧問的。如果沒有使用本土的投資銀行,如果靠拍腦袋決策或聘請境外機構充當財務顧問。那么,定價偏低、賤賣股權甚至自斷企業前程將在所難免。
(五)通過制度創新,探索中國金融業的改革之路
中國的金融企業可以通過“所有權保持國有、管理權民營化”的方式,以低成本的代價。建立起金融產業的治理結構。以交通銀行為例,不必要以出售控股權給匯豐銀行、今后每年要付出40億元以上利潤的方式來完善治理結構,而可以通過銀行管理權借助市場化授權的方式來完善銀行治理。具體做法是:1通過優秀的金融企業管理團隊比如招商銀行和中國銀聯等管理團隊作為主要發起人。設立多家“銀行產業管理公司”;2各個“銀行產業管理公司”提出具體的銀行管理方案,包括高薪引進境外各級管理人才等,并通過市場化競標,把交通銀行的管理權包括人事任免權交給中標的“銀行產業管理公司”;3交通銀行的股東擁有所有權并行使完全的監督權。中標的“銀行產業管理公司”行使完全的經營管理權,即通過市場化授權的方式,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把政府和銀行分開;4交通銀行的股東沒有出讓和稀釋股權,可以享有完整股權所帶來的利潤,而“銀行產業管理公司”可以按照約定的比例提取管理費。5在合同期滿之后,股東可以通過招標,重新遴選更優秀的管理公司。6外資金融機構可以挾帶管理經驗和技術在“產業管理公司”的層面上進行合資合作,從而避免金融企業如銀行股權的喪失。我們建議未被外資控股的金融企業應該采取這一改革模式。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須看到長期的成本和代價。“保持所有權國有、推行管理權民營化”的中國金融市場化之路的特點是改革效果好、改革成本低,沒有后遺癥。
- 上一篇:語文立足教材論文
- 下一篇:語文創新能力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