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突破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4 06:24:00
導語:閱讀突破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方法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想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就必須依賴于教學方法的發展、創新和運用。筆者在講讀課文方法上不懈地進行改革、豐富和創新,使之靈活地運用于教學實踐。其中最有效的是一點突破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的優化結合,從而使“一法為主,多法相助”的教學策略得以有效的實施,真正提高了閱讀的教學的效率、質量。
一、一點突破教學法的界說與特點
所謂“點”,即一篇課文最敏感、最關鍵的部位,它可以是一個詞、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如同象棋對壘中的一個關鍵子,動這個關鍵子就能活全局;所謂“突破”,即以這個點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擴展,突破教學重點。這種從“點”上突破,以此帶動對全篇課文理解的講讀方法,就是一點突破教學法。它具有四個特點。
1.選擇性。一點突破教學法,具有較多的選擇性、靈活性,可根據不同的課文教與學的實際,作出不同的選擇,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有利于喚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2.集中性。一點突破教學法,還有較強的集中性,它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一個點來講讀課文,由點延伸、擴展,以達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3.多容性。一點突破教學法,不排斥其他教學法與之優化組合,不排斥現代教學手段與之配合,更不影響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這種包含、多容的特點,可以真正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4.實效性。這種教學法,訓練重點明確,訓練線索清楚,一線穿“珍珠”,環環緊相扣,能給學生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覺,能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情緒高漲,學得積極、主動,從而收到實效。
二、一點突破教學法的實施
1.點的選擇。點的選擇的是實施一點突破教學法的首要環節。講讀一篇課文,只有準確地選擇突破點,才能“牽一點動全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導學生選擇突破點,要注意因文而異,靈活多變,易教易學,能指引思維方向,激發學習興趣,使之變被動學為主動學。點的選擇可有以下幾種類型:
(1)以題眼為突破點。題眼多是中心詞或重點詞。透過題眼,可窺視全文內容。如《我愛故鄉的楊梅》,“愛”是題眼,又是中心詞。可這樣引導選擇:A、從題目看,這篇課文是寫什么的(寫物)B、作者要表達什么(愛故鄉的楊梅)C、哪個詞是中心詞(愛)D、楊梅的可愛表現在哪幾個方面此問意在提領全文,是下一環節的教學重點。又如《撈鐵牛》,“撈”是重點詞,可設計連鎖式的提問:為什么撈怎樣撈撈的結果怎樣這幾問意在為學生指引學習思路。
(2)以開頭中的關鍵詞為突破點。有些文章以“開門見山”的方法開頭,開頭中往往有帶動對全文的理解。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的開頭中有這樣一句話:“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其中“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即是關鍵詞。可這樣引導選擇:A、西沙群島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可愛的地方)B、為什么說西沙群島是個可愛的地方(風景優美、物產豐富)C、從哪些地方看出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此問意在為下一環節指明思維重點。又如《詹天佑》的首句是:“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可這樣引導選擇:A、詹天佑是什么樣的工程師(“杰出”、“愛國”,就是關鍵詞,要選擇的突破點。)B、從哪些看出他是“杰出”、“愛國”的工程師以此問導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3)以結尾中揭示中心的句子為突破點。有些文章往往在結尾點題、揭示中心,講讀課文時抓住它,就可以反顧全文內容。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尾句是:“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可這樣引導思考:A、魯迅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讓學生用課文上的語句來回答。B、從哪些地方看出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此問是本節課要研究的重點。又如《草船借箭》的尾句,是周瑜說的一句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可設計如下思考題:A、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諸葛亮神機妙算,帶點的詞就是突破點)B、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幾方面
(4)以主干部分的中心句、過渡段為突破點。有些文章主干部分有中心句、過渡段,講讀課文時,可從文中間選點突破,然后向頭尾逐步擴展。如《十六年前的回憶》的主干部分中有這樣一句話:“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可這樣引導思考:A、課文中有一句話能集中表現同志的革命精神、高尚品質,請同學們把它找出來。B、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志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又如《偉大的友誼》一文中有這樣一個過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熱情地幫助馬克思,更主要的是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他們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可這樣引導思考:A、文中有一個過渡段能集中反映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友誼,請同學們把它標出來。B、從哪些地方看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事業上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合作
(5)從文中概括、提煉重點詞為突破點。有些文章沒有明顯的突破點可選擇,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概括提煉出教學突破點。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文中很難選擇出明顯的突破點,可這樣引導提煉選擇:A、預習了課文之后,你認為金華的雙龍洞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概括說出。B、同學們用了下面一些概括雙龍洞的特點詞語:美麗、壯麗、壯觀、奇妙、奇特、神奇等,你認為哪個詞語最貼切雙龍洞景觀,不是人工雕飾的,是大自然的神奇偉力使然,因此用“神奇”一詞概括最為貼切。C、雙龍洞的“神奇”表現在哪些地方
(6)從課文插圖切入、突破。課文插圖所表現的大都是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斷,講讀課文時,引導學生從插圖切入,讓其進行形象思維,然后過渡到抽象的語言文字,這樣設計別具一格,更有利于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月光曲》,可這樣引導思考:A、課文中有一幅插圖,畫面清幽、美好,也很感人,誰能說一說畫面的內容(貝多芬再彈一曲的場面)B、為什么說是“再彈”一曲的場面(因為貝多芬在前面已給盲姑娘彈了一曲)C、你能想象一下貝多芬第一曲的畫面嗎這樣從畫面切入引導,學生很容易尋覓到“彈—再彈”這兩個關鍵詞,這就抓住了學習的重點。
2.點的擴展。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所謂“擴展”,就是要經歷一個由“點”到“重點”再到“面”的教學過程,也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點”的擴展方式,要依據教材,針對實際,靈活多樣,突出教學重點。這里介紹如下幾種擴展方式:
(1)跳躍式。此種方式的特點是,由突破點直奔重點段,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暫不涉及非重點段,以便集中時間突破教學重點。如教學《我愛故鄉的楊梅》,“愛”是突破點,可從上一環節提出的導向性的提問著手引導:楊梅的可愛表現在哪幾方面這個問題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之后回答:一是“樹”可愛;二是“果”可愛,要抓住“貪婪、吮吸、伸展、歡笑”這幾個用于擬人描寫詞語,理解含義,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再講“果”可愛,是教學重點之重。A、形狀,圓圓的,從“小刺”變軟、變平,作者用舌尖觸到的“細膩”、“柔軟”之感覺,可見之觀察仔細,也傳出作者喜愛之情;B、顏色,外表顏色的變化是:“淡紅”—“深紅”—“幾乎黑”,能體現出層次性,而果肉則是鮮紅的。可見楊梅果由表及里,都給人以色彩美,流露著作者的喜愛之情;C、味道,從“又酸又甜”到“甜津津”,再到吃楊梅果的感覺,充分表達出作者喜愛之情。這里只講讀了寫“樹”和“果”的這兩部分,而第一自然段(總述)、第三自然段(過渡段),都沒有涉及,至于這兩個自然段在表達方面的作用,留待第二課時研究文章表這時再討論。
(2)變序式。此種方式的特點是,緊扣突破重點,根據教學需要變序安排教學內容。例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可從尾句切入:從哪些地方看出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其實語言中所記敘的“談《水滸傳》”、“講‘碰壁’”、“救助車夫”、“關心阿三”這四件事都能說明這一點,但其中前兩件事離現實生活較遠,且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接受。因此,我們調整了講讀順序:先重點講讀“救助車夫”、“關心阿三”;后略講“談《水滸傳》”、“講‘碰壁’”。
(3)順序式。此種方式的特點是,緊扣突破點,按照課文敘述的順序,有詳有略地進行講讀,由點逐步延伸擴展。例如教學《可愛的草塘》,緊扣突破點“可愛”提問:草塘的可愛表現在哪些地方引導學生按課文順序發現“珍珠”,欣賞草塘的美麗可愛,體會作者對草塘的熱愛之情。
3.點的升華。是一點空破教學法的終結環切。在“點”的擴展之后,引導學生回歸整體,升華文章中心,提高學生的認識。例如《我愛故鄉的楊梅》,作者著力描寫的是楊梅這一物,表達的是愛楊梅這個意,抒發的卻是愛故鄉這份情,但文章中沒有一句話寫作者愛故鄉。因此要引導學生精心領悟本文借物抒情、融情于物的寫作特點,仔細體會作者愛故鄉之情。又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僅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是不夠的,還要讓他們懂得學習、歌頌現實生活中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
我市小學從1995年開始推行一點突破教學法。實驗5年多來,這種教學法已被本市大多數語文教師認可、接受,有部分教師以此法執教參加各級優質課評選,都取得了顯著成果。
- 上一篇:閱讀多角色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閱讀思想教育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