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堂學習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5 11:48:00
導語:教師課堂學習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大綱指出“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這就明確告訴我們:語文課堂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還是教學評價,都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敢于沖破課本、教參的束縛,敢于打破阻礙學生發展的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實施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教學。
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或者說目前我們大家最普遍使用的課堂教學,教師總是不放心的分析,或不斷的問,或讓學生你提一個問題,他提一個問題,然后逐一解決,這就造成了學生的思維斷層,即思維一會兒集中在聽、析上,一會兒集中在解決問題上,無法將教師的思維轉化為自己連續順暢的思維,以至于造成給學生一篇文章,讓他們自學,結果是學生會不知道該學些什么、該從哪兒做起?而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久而久之,會形成教師的知識權威(而事實上,這種權威是不稱其為權威的)和學生離開教師后的不勝任感。
課堂上太多人為的方框,限定學生思維的發散,滋長學生投師所好,僅僅尋求標準答案的學習傾向,釀就了教師講解瀟灑自如,學生學練機械拘謹,從而失去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土壤。整堂課充斥了教師那“口若懸河”的講和“風流倜儻”的演,課堂成了教師自我炫耀的舞臺,學生只是教師的一種點綴、一把工具、一件裝飾品!魯迅先生有言:“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借用一下:如此下去,真是“長此以往,課將不課,生將不生,師將不師,人將不人……”
還是借用魯迅先生的話:救救孩子!
怎么辦?
──—把時間留出來,把空間讓出來,給學生去使用,讓孩子們去支配,讓他們去自由發展,去自我完善。他們有這個權利,也有這個能力,我相信!我也堅信!
能行嗎?
能行!
為什么?
原因有二:
1.①語文大綱是環形大綱,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科不論哪冊,不論每冊里的文章篇目如何選用,各種訓練點如何安排,都離不開這樣的規律,即學生從接觸語文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或者更直接的說:從咿呀學語到垂垂老矣!),都一直在字、詞、句、段、篇等知識與聽、說、讀、寫等能力之間徘徊,回旋而上,這種重復性而又在重復中上升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完全可能從教師的煩瑣講解中解放出來,嘗試著自學。當然,這也決非否認或降低教師的主導地位,而是在學生學而不前時,再給予導思,給予攙扶,這樣學生才會有真正的理解。
②構建主義理論認為,從學生認知結構來看,學習過程仍是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就構建新的結構,而獲得構建的主要方式有同化和順應兩種。同化過程是學生利用舊知直接溶解新知的過程,這種過程是學生可以自我完成的,由于它有消耗少的特點,所以人類的學習又有這種習慣傾向,即凡遇到新問題時,認知主體總是先試圖應用同化的方式來應付,以達到構建的目的,在確實無法進行同化時,才利用順應的方式進行構建。順應則是指主體要改變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些知識成分或結構形式,以與新的問題達成和諧相融狀態,再用同化方式把新的知識納入結構中,使原結構達到一個新高度,這與語文學科結構相對照,我們就不難發現,學生學習新課文時,完全可以使其原有的“字、詞、句、段、篇與聽、說、讀、寫、背”構成的結構,去同化新的字、詞、句、段、篇,從而使原有的聽、說、讀、寫、背能力達到一個新高度。
理論是如此,然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學生自學的方式與結果也自然有異,這樣就會有許多新思維、新創造,在學習無法同化之處,即需要順應時,才是教師要導之處,要扶之時,因而教師的導與扶,必須先知道學生學困的“結”在何處,而這又只有學生在暴露了自己的思維過程之后才能實施,所以必須先放手讓孩子自學,然后以學定教。
2.關于課堂教學內容到底是什么,一些學者也有過精辟的論述,盡管有些爭議,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重視的是課本,教師往往是把學生帶進課文里,鉆幾個來回,抱回一大堆的知識點,把怎樣教好一堂課視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于是拼命追求怎樣分析、提問才精彩,殊不知自認為精彩的內容學生早就知道,不打瞌睡才怪!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不應是課文的分析,而是學生是怎么學的,怎樣教學生才有發展。因此,在“沒有教師的課堂”里,真正的教師早已在教室后面在靜聽學生的分析中,思索該引導學生得到進一步發展的途徑與手段、方式與方法……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教師首先要有創新精神,而創新又在于大膽否定,敢于質疑。在沒有教師的課堂里,學生學習思維馳騁自由,發展全面而迅速,雖然教師駕馭困難,甚至會窘迫,但課堂里隨時都有創新的火花,教師也不無長進,不知孔子所言“教學相長”可有此義?
- 上一篇:課堂自主學習教學論文
- 下一篇:旅行社產品市場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