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識培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7:35:00
導語:文化意識培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綱(修訂版)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綱對語文的重新定性和定位,告訴我們語文不僅具有使用功能,還具有教化功能和發展功能。因此,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是語文教學的題中應有之意。什么是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習慣在內的綜合體。(英國學者泰勒語)文化意識,就是人們對于文化的一種自覺的能動的認識活動,是人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同時領悟文化的內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潛移默化地內化為一種追求文化的情感。培養文化意識,就是要培養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傳統,積極吸收各界文化優秀成果的意識,促進學生自覺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一、創設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文化意識美國學者門肯指出:文化本身既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種氛圍和傳承。可見,文化氛圍對文化意識的培養有多重要。1.創設文化環境大語文教育,是一種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教育。大語文教育的環境,必須是有充足的圖書并保持開放的圖書室,使學生有書可讀;校園環境的布置,要洋溢著高品味的文化味,如有時事走廊,有百花園墻報,還有紅領巾廣播站,使學生在耳聞目染中接受文化熏陶;要經常開展演講會、故事會、演課本劇等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交際中強化文化意識。2.發揮教師的身教作用老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既有傳統文人的詩琴書畫的修養,知書過禮,又有現代知識分子的科技涵養和開放精神。老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引導學生領悟課文的文化內涵,同時一舉手一投足或廖廖數語,都能影響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而加強文化修養。二、遵循漢語學習規律,在實踐中培養文化意識漢字是一種意合性的文字,呈現一種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態。以漢字為基礎的漢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必須遵循漢語的學習規律,在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學習文化和培養文化意識。1.在語言的感悟中培養文化意識漢語的意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學習不能像學習其他語言那樣條分縷析,而是要用心去悟,讀書切忌在荒忙,涵詠工夫興味長。(宋陸九淵語)這涵詠,就是悟。悟不同于理解。心理學上理解的意思是個體逐步認識事物的聯系、關系直至認識其本質、規律的一種思維活動。,理解的本質就是邏輯思維。而悟,是意會式的直覺思維,它不遵循嚴密的邏輯規則,不循序漸進,嚴格推理,而是跳躍式的和整體式的。在悟的過程中,主體不能明確意識到它的行程,也因之不能用言語將該過程和得出的結論的原因清楚地表達出來。在悟的過程中,還經常用到形象思維,伴隨著情感的體驗。引導學生悟,必須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從整體上去悟,或抓住有一定內涵的詞句去悟。含義深奧的句子要悟得明白,看似淺顯內涵十分豐富的詞句要悟得深刻。2.在語言積累中培養文化意識著名學人鄧拓說過: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注意積累的。北京著名特級教師顧德希說:我懷疑知識遷移這種說法。唯獨語文,很多是不能遷移的。說的還積累。可見,積累有多重要。要通過熟讀、背誦、摘抄,大量的閱讀,既積累語言,又積累文化,如學習寫景的詩文,積累了風景文化,摘抄名言警句,積累了人格文化,處世文化;……隨著文化積累不斷深厚,文化意識也就會逐漸隨之增強。3.在自由習作中強化文化意識大綱(修訂版)強調自由習作,這更符合作文的本質。北師大教授劉錫慶認為:作文的本質是寫作主體內在精神、獨特個性的自由顯現,是其生命力、創造力的文字外化。要讓學生習作寫得好,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少些限制,多給自由,讓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少提要求,多給指導,特別是開拓思路方面的指導,讓學生思路可以暢通,放飛想象的翅膀。思維方式是文化的深層內容,通過自由習作,激發創新意識和激活生命力,文化意識就能得到強化。三、弘揚學生主體,在價值觀上培養文化意識文化的核心在于價值觀。怎樣的人生最有價值?人活著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活得最有意義和最有價值。因此,必須在教學中弘揚學生主體,發展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1.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解放學生的心靈傳統的教學觀,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作是人生的準備階段,著眼點在教,主要的教學方法是講,至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人格是否得到尊重,心理是否愉快,則在教育者視野之外。以至多數學生在師德尊嚴的桎梏下,迷失了童真無邪的本性。現代教學觀則把學生學習階段看成人生的一部分,著眼點是學,教學方法是導,在老師的啟導下,學生自主地學會學習。因此,老師必須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對學生是亦師亦友。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保持著童真無邪的本性,心靈得到解放,人格文化意識得到增強。2.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中弘揚學生的個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特別推崇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強調要積極實行,以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啟發式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的是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式教學,主導的是合作學習,學生在討論交談中,既自由地表達自已的思想,又從同學的見解中得到啟發,以修正自己的見解或使自己的見解進一步深刻。對事物的認識,不管是求同求異,學生都經過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在啟發式教學和討論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個性得到弘揚。3.在美與智的融合中培養學生文化創新意識在寫作上,孔子說:辭達而已矣,辭達,就是明白無誤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這實際上是智;孔子還說: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傳開,這實際上說的是美。既辭達,又有文,這是作文智與美的融合,在閱讀方面,閱讀有一定的見解,這是智,不僅意會了,還能生動有趣地表達出來,這就是美,這也是智與美的融合。智與美的融合,能強化生命的體驗,迸發創造的火花。英國學者阿諾德說過,文化對美與智的融合有著強烈的愛好,它更愛促進二者的普遍流行。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感知、感悟和自由表達,同時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使學生在智與美的融合中培養文化創新意識。文化的問題是個多元的問題,在培養文化意識時,我們的觀念要解放一點,辦法要多一點,使學生在培養文化意識的過程中增長智慧,弘揚個性,完善人格,成為文化人。
- 上一篇:課文文化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課堂素質教育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