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略論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11:58:00

導語:閱讀略論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略論教學管理論文

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寫作教學共同構成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以至整個中學教育階段都有重要地位。

語文課是中學教育的基礎,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在語文課與其他課程的關系中,作為基本智力技能的閱讀能力,必然影響到中學其他課程的學習。數學、物理、生化等課程的指導說明和習題,必須通過閱讀去理解甚至想象才能學懂或解出,政治、歷史、地理等課程,也必須通過閱讀去理解、接受命題,因此,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

中學語文教學的內容包括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課外閱讀、寫作活動等。在實際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部分,也是語文課外學習的主要方式和內容,同時占據了最多的教學時數,因此,必須加大氣力研究閱讀教學的一些問題,以下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體會和做法。

一、閱讀教學應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核心目標。閱讀能力對于學生聽、讀、寫的能力直接相關。聽、說能力是人的文化修養水平的一種標志,而準確、恰當、優美的言辭往往來源于閱讀,閱讀材料往往同時綜合了書面語和口頭語的精華。同時,學生的習作,主要是從模仿范文開始的,認真閱讀和大量閱讀,才能從閱讀材料中汲取對寫作有關的營養。因此,多讀是傳統的語文教學經理。多讀應從質和量兩方面來理解。語文教學中的多讀,首先是多讀課文。對一篇語文認真讀、反復讀和大量讀之間,常會形成矛盾。由于學生課程繁重,時間緊,往往無法掌握兩者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和教學經驗,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任務,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性質,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在眾多的閱讀方法中,教師的精力應傾注于精讀、略讀和速讀能力的培養、訓練上,使學生具備最基本的閱讀能力,能理解、會運用、有速度,這就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核心目標。

二、注意把學生的精讀訓練和教師的講讀內容密切結合起來。精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獨立有效的閱讀能力,切實解決讀什么和怎樣讀的問題。因此精讀既是教師的指導過程,又是學生調動自己的學習過程,教與學在精讀中的恰當結合,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學生發展思維,培養閱讀能力。語文閱讀教學中,精讀和講讀往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實際上是以一篇帶動多篇。講讀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必須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和信息,以多篇來豐富一篇。這是擴大閱讀范圍、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考慮這樣幾種方法:

1.在教學記敘性課文時,介紹一些有關的理論性論述,以使學生從理論的高度去認識和理解這些記敘文。

2.在教讀理論文章時,可介紹一些生動、有趣、新鮮的具體材料。如教《隆中對》時,可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部分章節,使學生從諸葛亮的傳奇事跡人格精神和歷史地位的角度對《隆中對》產生深厚興趣。

3.介紹與課文有關的作者、時代材料。如讀《鴻門宴》前,給學生介紹一些楚漢之爭的歷史材料,使學生深入感受文中的歷史關鍵時刻緊張氣氛和歷史人物的氣質。讀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時,可介紹普法戰爭歷史與現實主義文學的概況,使學生明白作家與生活、文學與歷史之間的關系對于作品的意義。

4.介紹與課文分析講解有關的材料,以加強講讀作用,讓學生在講讀前參考閱讀,用少量的時間來完成大量的講讀內容,并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和對老師講解內容的獨立理解能力。如教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韓愈的《師說》時,都可以讓學生自己研讀講解材料。

5.介紹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對比的輔助性材料,使學生可以更加完整、豐富并利用綜合知識去理解和學習課文。知識具有連續性和相關性,知識間的相互觸發和聯結,可以使知識自身滾雪球似的不斷擴大、豐富,閱讀教學本身實際上就具有這樣的目的。如教《為了忘卻的紀念》時,可以介紹“左聯”五烈士簡況以及文中魯迅提到的《思舊賦》,《思舊賦》中又有許多不易懂的地方,引導學生對其鉆研,可增加新的知識。又如蘇秦、張儀對合縱與連橫的不同看法,學生需要了解蘇秦、張儀的情況,可閱讀《史記》中的片斷,使學生的知識擴展到新的領域,并對課文產生強烈興趣。

補充閱讀材料的來源很多,可利用現成書籍,可介紹書刊篇目,可剪貼、張貼,可印發材料,可在課外進行抄錄。閱讀方法也可靈活多樣,可要求全班必讀,也可由學生選讀,可安排在課內讀,也可安排在課外讀,還可組織部分學生閱讀后向大家介紹。這種閱讀教學方法不一定篇篇如此,但根據情況適當施教,確有實效。

三、加強學生精讀訓練,培養良好閱讀習慣。閱讀教學中,講讀和朗讀都是為了精讀。精讀是讀深、讀透,深入理解,究其精髓,融會貫通,透徹內化。精讀要求從內容到形式、從整體到部分對課文進行分析、概括、比較、揣摩、咀嚼、尋求并掌握知識規律。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指導閱讀方法,根據學生閱讀時有的浮光掠影而不夠扎實,有的不能融會貫通而不夠靈活的情況,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勤于動筆,劃要點、編提綱、摘佳句、作批注、寫心得等,在讀書的同時動筆,可以使閱讀細、深、透、活一些。

要使學生養成閱讀動筆的習慣,不但有利于語文教學,而且有利于整個中學基礎教育。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具有四方面功能:1.觀察與感受——接受信息;2.儲存與記憶——收集整理感覺材料;3.判斷與思維——評價信息;4.想象與創造——以獨特的方式綜合信息。閱讀時動筆,將手腦活動與思、看、記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同時開發大腦四方面功能。只讀不想、不記,會耗損思想機器。精讀過程中又應具體抓好細讀和朗讀的訓練:

1.細讀。精讀過程中的總覽、細讀、復讀三環節中,細讀最為重要。細讀時應利用各種符號和簡便的文學,參考工具書和輔導資料,圈點批注的符號不必象標點符號那樣標準化,各人可根據自己的習慣選用不同的方式。一般細讀的符號方式有這樣一些:(1)用序碼和段落符號。在自然段前標明序碼,有利于學生清理閱讀思路和課文的繪聲繪色層次,為編寫閱讀提綱做初步準備。(2)劃線。在重要句子下面劃線使其醒目突出,以便于思考和記憶。(3)劃著重號。在重要詞語和提示性詞語下加著重號,也起簡明提示作用。(4)劃箭頭。對某些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和句子成份間的關系、對句子的含義起提示作用。(5)劃括號。對文章中意義的說明部分或結構的特殊聯結部分,用括號標示,以理清文章線索。圈點批注用來輔助閱讀,應從實際需要出發,用于文章中的重點、難點及關鍵性字名。如不分主次,隨意圈點,會適得其反。

編寫閱讀提要同樣是進行細讀的重要方面。

一篇文章總要由幾個部分來組成整體,每部分中又包含段落和層次。把每部分、段落、層次的基本內容按序排列提示,有助于提綱挈領。閱讀時可編寫各種提要,如段落結構提要、人物描寫提要、景物描寫提要、情節發展提要、論點論據提要等。閱讀提要可以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地研究和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文章中心,對于深入理解和牢固記憶很有幫助。學生能否編寫出閱讀提綱,實際上反映他們能否讀懂課文,而教師指導編寫提綱,也是在幫助他們讀懂課文。

此外,細讀還應做摘記、寫讀書筆記,應該慢讀、分讀。由于細讀需做各種工作,實際上是一個研究性的復雜的閱讀階段,也不是一遍就能完成的,細讀本身可能就要重復多遍,才能找出文章應該圈點批注、摘記提要的部分。因此,教師在細讀階段應認真耐心地指導學生。

2.朗讀。閱讀教學應該強調朗讀。語言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朗讀是思想和情感在發聲。學好語言,其實是在學習思想和情感表達與呈現,因此要學好語言,一定要加強朗讀,以掌握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力度與層次。一篇詞匯豐富、語言精彩的文章,如果只是默不作聲地看,很難體會到其思想和情感的力度與層次,自然也就難以真正掌握表現這些思想和情感的語言。如果能反復朗讀,瑯瑯上口,那么書本上的思想和情感才能靈動起來,語言也才真正能鮮活起來,并將它們真正變成自己的。一旦要用這些語言時,它們自然就會奔涌而至。通過朗讀,朗讀者把文章中蘊含的思想傾向、人格態度、感情色彩,都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運用聲韻、語調、語態、語節等構成各自獨特的語鎏和語勢,將語言的詞句和篇章整體、要旨和具體表述、意味和感情色彩通過朗讀加以溝通,融合一體,使朗讀者既受到感染、又鍛煉了語言表現能力和思維反映能力,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傾向和認識水平,并把文章中的信息以自己的方式傳遞給他人,感染他人。

朗讀不僅是表達,也是表演,而且是對文章的重新寫作。具體的朗讀操作,把朗讀者的思維和想象能力都轉化為對字句和語段的獨特處理。因此,它可以培養朗讀者的文化素質、藝術修養、知識情趣,培養朗讀者把握文字語言信息以及駕馭語言發聲的能力。成功的朗讀教學,在優化規范性語言、深入體味文學作品、提高理解層次、豐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功能。

正確的朗讀方式,可以幫助對課文的理解,通過朗讀,聲音、章句、層次、中心、義理、感情、神韻、訓詁都容易融會貫通而加以理解。一篇精讀課文,除講讀外,朗讀非常重要,反復朗讀,對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與表現方式有很大幫助,在反復朗讀過程中,由于朗讀者要隨著字句的發聲而貫注自己的態度,實際上是在對課文一遍遍進行意義挖掘,因此課文的意義會隨著朗讀而逐次呈現其面貌。

在朗讀教學中,可先讓學生朗讀,以了解學生的讀音是否正確、句讀是否清楚、意義是否理解。在朗讀正確、清楚的基礎上,才能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論化和感情化、藝術性和表演性處理。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領讀、放錄音都是必要的,但最終目的還是讓學生自己能夠在較高層次上朗讀。

朗讀訓練過程的掌握是朗讀教學的基礎。激發閱讀興趣是閱讀教學的起點,范讀在這里是關鍵性的。選擇正確的范讀方式,可以由朗讀將整個課文教學過程一氣呵成,融為一體,深深吸引住學生,見出實效。如有的教師在《皇帝的新裝》一課中所作的練習就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教學過程是:①分角色朗讀全文以增強語言形象感染力,②討論:皇帝為什么受騙,以啟發學生分析能力,③聯想:用筆畫出最后一個場面;④編劇:根據自己繪畫編寫話劇,完整再現全部故事情節;⑤演出;在新年晚會上表演。這個教學過程通過朗讀的帶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能夠一舉完成多種訓練任務,是非常生動有效的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