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識字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04:52:00

導語:語文識字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識字教學管理論文

學生的文化素質修養是多方面的,能夠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一個有知識有學問的人最起碼的文化水準。我們的漢字筆畫繁多,難認難寫又難記。而“識字教學是學生再學習的基礎,是最基本的工具”。新課標在第一學段對學生識字要求上作了區分,即提出了“會認”和“學會”兩種不同的要求。那么怎樣把祖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瑰寶——漢字,讓我們的學生從娃娃起就記得準確,用得熟練呢?我認為教師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要把好四個關口。

一、字音關

每個漢字都有一個或幾個讀音。識字教學首先從讀準字音開始,漢字音近字、形近字及同音字很多,稍一疏忽就會出現錯誤甚至鬧成笑話。如“己、已、巳”三個字,區別僅在于第三筆的起筆位置不同,結果就成了字音完全不同,字義也毫無聯系的三個字。再如:“大、太、犬、尤”,“晴、睛”等等,所以要學會一個漢字,首先要讀準字音。

二、字形關

漢字本身有其構字規律,“小學語文能力整體發展”這項實驗,在識字教學這一塊進行的改革我就很欣賞。這項實驗充分利用了漢字本身的規律,教會學生對字形綜合分析,把識字的過程變為思維活動的過程,把識字教學納入智力訓練的軌道。在字形教學中教給學生識記漢字字形的方法,認識基本字,形聲字,基本字帶字,難字的構字規律,使學生會按照構字規律動腦分析綜合字形。兒童喜歡直觀,形象思維占優勢,而漢字是拼形文字,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在字形結構上大做文章。如在形聲字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漢字形聲字的偏旁部首表意,基本字表音的特點,對形聲字的字形進行理解記憶。例“樺”,“華”表音,“木”表意,合起來讀“hua"的四聲調,當然在教學生讀的時候要帶調讀。樺樹是一種樹,所以“樺”是“木”字旁。另外,對一些字要啟發學生動腦識字記字,可以編順口溜、字謎等等激發學生識字興趣,使一個個方塊字,變成學生頭腦中跳動的音符,使之活起來。把識字字形教學的形象性與準確性,生動性與科學性,知識性與思想性結合起來。總之,識記字形不能靠學生死記默背,要動腦理解記憶。

三、字義關

學習漢字的最終目的是正確理解運用。要正確使用漢字必須理解漢字的字義,理解漢字的字義必須加強各種訓練,讓學生通過思維活動有目的地進行練習,以增強某些漢字的出現頻率,從而使所學漢字字義得到強化。理解運用漢字的主要途徑有:1、查字典,明其意。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可以使學生早期獲得識字自學能力,要培養學生查字典的好習慣。2、在識字教學中,適當進行擴詞,說句,同音字、形近字的組詞,給句子改錯別字等單項練習。但在練習中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使學生在興趣中獲得知識鞏固強化知識。3、通過閱讀教學課,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4、通過口語交際課,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頭腦中已經儲備的語言,詞匯。注意學生用詞的準確與恰當。對使用不恰當的詞語及時給以糾正。5、通過閱讀兒童讀物,豐富學生知識,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已學生字的再現,使生字在無意中得到了強化和鞏固。

四、書寫關

學生識記漢字,對“學會”字,必須過書寫關。剛開始學寫漢字要讓學生明白漢字的基本筆順規律。如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先上后下,下外后內,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內最后封口等。這些漢字的基本筆順規律要在學生寫字實踐中,逐步告訴學生,對一些特殊字的筆順在教學中要反復強調。不要等學生形成倒插筆以后再糾正。因為先入為主,糾正部分學生的筆順倒插筆現象的確是一大難點。在書寫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漢字八種結構,(這些只要讓學生明白即可,沒必要給學生講解的那么清楚):獨體,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圍,全包圍,品字形。剛開始教寫漢字,教師要逐筆領寫,找出每個字的起筆,收筆位置以及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使學生一筆不茍的先描寫,再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規范的漢字。一定使學生養成寫規范漢字的習慣,改變長期以來在識字教學中存在的重漢字字形的記憶,輕視寫字的規范美觀的現象。

在識字教學中把好以上四關,我們的識字教學任務才真正落到了實處。我們的教師才不會為學生的錯字連篇,作業一團糟而犯愁。在享受祖國語言文字給我們帶來的無窮魅力時,無形中也對我們的學生進行了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