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提高語文教學積極性

時間:2022-04-14 10:05:00

導語:淺議提高語文教學積極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議提高語文教學積極性

內容提要:隨著信息革命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因素影響著語文教學。社會誘惑力大,能保持靜下心來讀好書的已屬難能可貴;中學必修科目增多,各學科之間相互搶時間,讀有益課外書的時間常常被劑掉;在青少年一代,快餐文化受追捧而大行其道,與需要沉淀、積累的經典文化的閱讀缺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內外觀因素削弱了語文學習的氛圍,廣大語文教師面對這種情況,急在心頭似乎又無計可施。從學習心理學來說,讀書是一種內隱的心智活動。學語文需要耐得住寂寞,要有長時間的堅持,才會初見成效。文章自古少奇才,俱說功夫在詩外。為此,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必須精心備好課,駕馭好課堂以激發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自主學習,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從三方面來探討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一)集思廣議,形成三級備課制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前提保證。(二)有效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師生共同情感交流的過程。(三)有效課堂教學途徑方法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

關鍵詞:三級備課制有效課堂教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要讓學生抱著持續的興趣與熱情去熱愛語文學習,需要我們調動各種因素和手段,精心備好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共同情感交流,形成“學習共同體”,以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創造性地自主學習。如此,既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能讓學生嘗到學語文的甜頭,繼而從課內轉到課外,充分體驗到語文學習過程的樂趣,享用終生。

一、集思廣議,形成三級備課制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前提保證。

俗語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塊磚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成就萬丈高樓,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中才能獲得永存。同樣,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的事業中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與價值。

自2001年以來,我們學校研究校本教研的同時也開展了“三級備課制”,即科組大備課、備課組小備課、個人精備課。大家都達成共識:只有集思廣議、團結協作,我們的課堂才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精彩,教學效果才能落到實處。已由過去單純的個人備課變成“共同備課”,如搜集資料、制作課件、專題訓練、期末復習等,集體參與備課,充分發揮了年級同行的智慧,使教與研達到和諧的統一。

集體備課需要在課堂實踐中不斷豐富、不斷改造、不斷創新;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大科組、各年級備課組團結互助的集體中,傳、幫、帶已蔚然成風。

精彩的課堂離不開事先的精心準備。如何上好每一節語文課,需要我們解讀教材,查閱資料,制定計劃,形成教案。具體點說,就是考慮這一節課我要教什么?我準備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我期待學生怎么回答?準備得越細致,教學時就越游刃有余。新課程呼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在集體備課時做到“心中有人”,不僅鉆研教材,還要備學生這一塊。必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估計學生可能在哪些問題上出現困惑,思考怎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思考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果只是教師的單邊活動,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這種做法是與新課標背道而馳的。

大科組活動與各年級備課組活動相間進行,個人精備課同步進行,靈活多變,每位語文老師都充分發揮主人翁的精神,分工合作,工作干勁足。在“三級備課制”中,每次集體備課都有活動記錄。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每次活動有準備、有專題、有學法指導、有差生轉化措施。

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大家都感覺到集體備課帶來了無窮的力量。在教學中遇到問題,可以在約定的活動時間、活動地點互相切磋、交流教學做法、解決教材中疑問之處。大家的智慧都可在活動中施展開來。并且達到資源共享,受益匪淺。

我校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初步探究了“三級備課制”的一般模式和規律,努力創出一條“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的新路,讓校本教研的氛圍越來越濃。有了大集體作為堅強后盾,個人發揮教學潛能,課堂教學有效性就能更進一步展開。

二、有效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師生共同情感交流的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稱:“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口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是教學目的明確,教學目標單一,落實字詞句子基礎知識,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等,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語文知識,才有提高語文素養的可能。不追求花里花哨的課堂形式,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如墜入云海中并非是高明的做法,結果會事與愿違,學生什么東西都沒學到。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地獲取知識呢?單憑教師津津樂道侃侃而談顯然是落伍不可取的,因為學生是豐富的個體,他們有強烈的表現欲望與好奇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是一個個性獨特的人,每一個學生就是“一個有個性,一個獨特的人的世界。這說要求教師提供給學生展示與交流的時空和機會。在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的交往關系和對話關系,教學時要構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構成一個“教學相長”的“學習共同體”。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每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與口語交際,師生互動的過程明顯。深受學生歡迎。在講讀自讀課文中,需要我們在課堂上合理安排時間,精講多練多說,挖掘讓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多與學生交流溝通。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恰當使用多媒體、網絡,以圖、文、聲并茂的方式呈面教學內容,較大程度地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嘗試。

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斑羚飛渡》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理解作品的主旨,探究人和動物的關系。如果用舊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自己少動腦、少動手。我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大膽展示自己。讓師生、生生的互動合作多了,學生研究討論問題的時間多了。這大大提高了同學們學習課文的積極性。我先要求各個學習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到圖書館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如了解斑羚這種動物,通過查找一些有關自然界的類似的感人事例或人類的事例,交流探討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有關問題。讓學生分工合作制作出flash動畫課件,并配樂,選擇悲壯、凄美音樂。在制作過程中,認真閱讀文本信息。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斑羚飛渡的速度、角度,再現斑羚飛渡的悲壯。做了這些準備后,我先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給合生動的畫面,有了直觀的感覺,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時就容易多了,不再有畏難情緒,也不再是老師包庇代替。引導學生理清斑羚飛渡的四個過程:身陷絕境—峰回路轉---斑羚飛渡---走向深淵。斑羚飛渡的悲壯故事讓同學們感動了。于是我抓住這個契機,讓他們領悟到文章所體現的情感,從斑羚飛渡事件中讓他們深切感受到動物身上折射出來的可貴品質:犧牲精神,團隊精神,生存權利的渴求等,學生很樂意接受這種學習方式,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從驚天地、泣鬼神的飛渡過程中獲得了啟示:自然界中還有那么感人的故事,而人類在課文中充當不光彩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奪者,這讓同學們義憤填膺。我啟發同學們:為什么人類在進步,但許多動物瀕臨絕種呢?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開了。有的同學說:“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有的同學說:“有人唯利是圖。”我表揚了同學們分析很到位,并進一步讓同學們清楚地意識到:保護珍稀動物需要人類克制欲望,不再肆意捕殺動物,善待生命,保護生態壞境,人類和動物才能和諧相處,共建美麗家園。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是老師投入了,還有師生合作情感過程交流中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我講了現代女作家畢淑敏〈〈母狼的智慧〉〉的故事,并告訴同學們:狼除了狡猾的天性,還有母愛的天性和過人的智慧。他們聽得起勁,更想展示下自己:小袁說:“弱小螞蟻可以在火球的面前滾抱成團,死里逃生。”小莫說:“青藏高原羚羊面臨毀滅和絕種的危險。”同學們都想把查找到的有關自然和人類感人的事例與大家分享,這節課在師生雙向努力下,教學目標達到了,教學重點也得到了充分的處理,學生在學習中是真正的主人,從課文學習中懂得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三有效課堂教學途徑方法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

學習方式是決定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因而轉變學習方式,旨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課標旗幟鮮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思考,去提出問題,去尋找答案,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取長補短,豐富自己。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來豐富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已成為我們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等各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小組合作學習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改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精神,鍛煉其思維品質。

上課過程中,老師提出問題后,小組合作便于同學們交流問題的看法,學生質疑,逐層深入討論,思維由發散到集中,不繼產生新的答案,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身獨立性和創造性方向發展。小組經過討論組織,有了較完整的看法后,娓娓道來。畢竟是同學們經過切磋之后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特別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語文老師平時要處理繁瑣的事務多,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許多工作可以化整為零,如聽寫、默寫,背書,檢查閱讀課外書數量等,都可以讓小組長協助老師進行,小組長還負責幫忙輔導其它組員學習語文,收集同學們平時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讓他們解答同學們疑難之時又增強責任感。小組合作,便于開展語文活動,如語文學習手抄報比賽、古詩詞背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等,都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進行。對每個小組平時語文學習表現、開展活動競賽成績綜合起來,每個月進行小結,對于責任心的小組長與優秀小組成員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全班凝聚成一個核心,人人參與,人人督促,人人互助,通過語文課堂讓學生學會了將來走出社會后必備的素質。同學們在這種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下得來的學習體驗,學起來容易吸收,印象特別深刻。有利于為后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們發揮集體的力量,團結協作。每位語文教師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實質,通過深化語文教學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現代語文教育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主要參考資料:

李明新《追求實與活的語文教學》

《有效教學——學科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