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經濟運轉中的結構性因素與對策剖析
時間:2022-04-14 10:04:00
導語:目前中國經濟運轉中的結構性因素與對策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幾組數據說明了什么?
——今年1至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大幅下降,消費偏弱,令國內通貨緊縮壓力趨緊
日前,由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所做的《2002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目前居民消費價格同期比指數已連續負增長8個月,中國人民銀行統計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同期比)已連續下降13個月。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最新數據,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0.9%.而1-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8%,其中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3%,創下1999年8月以來最大降幅。
在最新公布的數據中,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22個省(區、市)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月下降,降幅在0.5%至2.7%之間。其中,降幅較大的地區是:廣東下降2.7%,陜西和山西下降2.1%,廣西下降1.7%.但是有6個省、市的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其中漲幅較大的地區是:青海上漲2.9%,河南上漲0.7%,江西上漲0.4%.另外,黑龍江、湖北、重慶市居民消費價格與去年同月持平。
有關專家將當前國民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納為4個下降,即財政收入增長下降、企業效率增長下降、物價指數及居民消費指數下降、外貿協議投資金額增長下降,認為通貨緊縮壓力加大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問題,通貨緊縮對投資預期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政府應有所作為。
——上半年企業存款增長平穩,居民儲蓄存款大幅增加;金融機構貸款逐步增加,信貸資金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國債和政策金融債發行增加
2002年1-6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比年初增加14491億元,同比多增2801億元。其中:企業存款增加3008億元,同比少增601億元。1-6月份,居民儲蓄存款增加8034億元,同比多增2711億元。6月末,金融機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8.17萬億元,同比增長17.35%,增幅比近兩年同期平均增幅高8.85百分點。
報告同時指出,目前,從宏觀上看,貨幣信貸總量增長較快;但從微觀看,資金結構性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中小企業反映貸款難,商業銀行反映難貸款。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從全國范圍看,許多產品供大于求,對銀行貸款實際需求不足;二是企業自身素質偏低,社會信用環境不佳;三是對中小企業服務、支持體系不健全;四是商業銀行經營機制還有待改善;五是縣域金融服務仍存在薄弱環節。
在國債和政策金融債發行方面,上半年,國債累計發行2600億元,同比增加680億元,增長35.4%(二季度累計發行2040億元,比上季增加1480億元)。二季度末,國債余額為17193億元,比去年末增長10.1%,占2001年gdp的比重為17.9%.
政策金融債累計發行10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5億元(二季度累計發行855億元,比上季增加200億元)。二季度末,政策銀行金融債余額為8967億元,比去年末增長5.1%,占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9.3%.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股票市場籌資額減少,市場交易平淡
今年上半年,企業在股票市場上累計籌資410.1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38.8億元,下降45.2%(二季度,企業在股票市場上累計籌資175.2億元,比上季減少59.7億元,下降25.4%)。其中,包括發行、增發和配股的a股籌資382.3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44.6億元,下降47.4%;h股發行籌資0.5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12億美元,下降79.7%.
從市場成交情況看,2002年二季度,滬、深兩市股票共成交8953億元,日均成交149.2億元,日均成交比上季減少5.5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96.9億元。上半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16845億元,同比減少7979億元;日均成交151.8億元,同比減少66億元,下降30.3%,市場成交同比萎縮較多。
這幾組數據至少明白無誤地向我們傳遞了以下信號:
1、當前我國內需不足,通貨緊縮現象愈加明顯;
2、降息并未起到擴大投資、刺激消費、提高企業效益、推動股指持續上揚等作用;
3、財政收入增長下降和企業效率增長下降,進一步驗證了“目前減稅總體空間不大”觀點的預見性與正確性;
4、信貸資金供求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金融體系融資功能“弱化”態勢日益顯現;
5、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普遍持審慎態度。
二、當前我國內需不旺的原因分析
當前我國國內需求不旺、通貨緊縮趨緊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源于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一系列結構性矛盾,具體表現為:
1、城市工業品大量過剩與廣大農村人口消費“剛性約束”之間的矛盾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較為嚴格的“城鄉分割”的管理體制,在傳統計劃體制下的“短缺的賣方市場”中,其體制弊病無法顯現,而當我們告別短缺,進入“過剩的買方市場”時,這種管理體制的弊端暴露無遺。
目前,我國城鄉市場發展不平衡,且差距還在擴大。一方面,城市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城市市場的產品供給大大超過其自身的需求,如果沒有外部市場已很難維持繼續增長,而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大多缺乏競爭力,市場占有率極小。另一方面,廣大農村人口被禁閉在傳統農業社會,生產方式落后,收入水平很低,出現消費“剛性約束”和有效需求不足,城鄉市場出現了明顯斷裂。
近年來國民經濟出現的一系列現象表明,如果還不改變日益擴大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特征,我國城市經濟就難以為繼。如果還不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不顧農村這一片廣闊天地而孤立地去搞城市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中國經濟發展的路徑就會越走越窄,最終會走不出來。
2、金融機構儲蓄存款節節攀升和信貸資金“無路可投”之間的矛盾
自1996年5月1日首次降息,至2002年2月21日人民銀行再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我國已連續八次降息,利率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存款利率平均累計下調6.24個百分點,貸款利率累計下調7.42個百分點,其中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由當初的10.98%降至目前的1.98%,降幅高達82%,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金融機構儲蓄存款不僅沒有大幅減少,反而節節攀升。統計數據表明,到2002年3月末,居民儲蓄存款增加5051億元,同比多增990億元;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數據則顯示,1-6月份,居民儲蓄存款增加8034億元,同比多增2711億元。
與此形成明顯反差的是,當前信貸資金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資金供求矛盾比較突出。一方面,中小企業反映貸款難。近年來,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貸款存在著向大城市和大型企業過度集中的現象。這種現象,削弱了商業銀行對于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支持。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反映難貸款。目前金融機構流動性較為充足,從1998年我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來,商業銀行超額儲備一直保持較高水平,1998~2001年平均為8.8%,今年6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備付金率平均6.78%,金融機構流動性較好,支付能力較強,表明商業銀行具有較強的貸款擴張能力,然而其發放貸款的意愿卻并不強烈。這主要可以歸因于“信貸緊縮——不良貸款”陷阱機制產生的負面影響,以及商業銀行缺乏經營貸款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能主動培養和選擇客戶,使一些本該發放的貸款沒有發放。
當前,金融機構大量儲蓄存款遲遲不能轉化為投資,而投資增長主要依賴于增發國債和由國債投資帶動的貸款,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會投資和民間投資的擴張。
3、財政收入增幅下降與政府財政負擔不斷加重之間的矛盾
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我國多年期待的目標。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沒有一個強大健全的財政,宏觀經濟的穩定將變得十分脆弱。這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要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能不充分考慮政府的財政能力。這是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政府在轉變職能基礎上全面履行其職能(特別是社會穩定職能)的基本保證。
衡量一國財政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看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這個比重不斷提高,2001年達到了15.8%,比1998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然而與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這個特殊歷史時期對政府所要求承擔的職責相比,這一比重仍然是偏低的。不僅如此,今年1—4月我國財政收入增幅還出現了下降趨勢,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在財政支出方面,近年來,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及作為世貿組織正式成員要履行義務和兌現承諾,政府的財政負擔不斷加重,主要表現為:當前我國失業問題日益突出,國家財政為此投入巨資強化社會保障,解決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實施再就業工程,確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入wto后,我國的出口退稅數額仍會以較快速度增長,國家財政負擔將會加重;政府財政投資肩負著扶持國家關鍵性產業發展、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職責,其規模表現出增長態勢;我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債務依存度居高不下,各種公共風險日益加劇,所有這些最終都離不開財政兜底。
我國財政收入增幅下降與政府財政負擔不斷加重之間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旨在刺激內需、抑制通縮所實施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政策效果。
4、少部分人占有絕大部分財富和大部分人擁有極少部分財富的收入分配結構性矛盾
我國目前存在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各方面的統計指標,均從不同的角度向我們揭示了這一問題的嚴峻性。
從基尼系數來看,全國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數,由1979年的0.33上升到1995年的0.445和2000年的0.458,21年間上升了39%,即12.8個百分點,已經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此外,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高低收入階層差距均呈現擴大趨勢。
- 上一篇:漫談陪審員制度的問題分析
- 下一篇:淺議提高語文教學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