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職校語文的興趣教學
時間:2022-08-21 02:56:30
導語:淺析職校語文的興趣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修正教材,因“趣”施教
所謂的修正教材,即對現有的這套高教版語文教材大膽取舍,注重實用性、趣味性。改版后的這套語文教材,雖比以前有所進步,如強化了“表達與交流”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但明顯弱化了“閱讀與欣賞”,所選篇目在思想性、藝術性、影響性以及賞心悅目方面都差強人意,教學這樣的文章,老師沒有激情,學生沒有興趣,枯燥至極。即便是“表達與交流”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兩塊也略顯得教條化、程式化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實用性也不強。由于職教生普遍學習缺乏動力,更需要外力鼓勁,因此語文教材所選詩文就既不能太平淡乏味,也不能艱深晦澀,而要多選一些有代表性的,有影響的名人名作,或可讀性強,趣味性強,藝術感染力強的美文,在這方面現行教材明顯不足,甚至選編的一些美文也被人莫名其妙的刪減的面目全非,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繪六朝少女采蓮盛況的詩文不知何故被刪去,這是刪除精華呀!它破壞了該文深沉的意境,破壞了該文優美的音律破壞了作者情緒的表達,不知朱先生在天之靈有何感慨。當然現行教材也有一些好文章,如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湯面》,就是一篇勵志的感人泣下的美文,可惜,這樣的文章太少了。所以,語文教師要對現有教材大膽取舍增補刪除,再者,職教語文教學注重實用性學生也會興趣盎然。由于與普高培養目標不同,職校生畢業去向是走向社會,成為有文化、懂技術的新型勞動者,因此,職教語文課堂教學應注重實用性,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掌握走向社會后有實用價值的知識與技能,授課內容應盡量滲透與所學專業有關聯的內容,以語文課堂教學來配合專業課課堂教學,對某些實用性不強的知識可少教或略去不教,反之,某些教材中未編錄的而實用價值高的知識則可以不受教科書的限制,大膽引進。如文言文,現行教材所選篇目面對所有專業,難免照顧不周。如果在旅游班選上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沈括的《雁蕩山》,學生肯定歡迎,如上工藝美術專業的語文課,則可以補充講授一些美學知識,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的審美情趣,像講授秦觀的《行香子,樹繞村莊》一詞,教師在著重引導學生理解進而欣賞詞中的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優美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同時,可讓學生提筆作畫,勾勒出“樹繞村莊,水滿陂塘”的田園風光。只要取舍得當,切中實際,就能提高學生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遵循素質教育的宗旨。
二、研究對象,突出主體
大家都知道,學生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對象和主體,語文教學的最終效果集中體現在學生身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狀態又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事實上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的主動狀態能否發揮出來又與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看法和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手段有關,試想一下,一個語文老師對自己的學生一點不了解,不知學生的喜怒哀樂,在教學過程中不顧學生的心理感受,教學方法古板陳舊,學生有興趣上語文課嗎?教學效果會理想嗎?眾所周知,職校生是初中應試教育的失敗者、犧牲品,他們普遍上有自卑感,在學習目的上很茫然,在學習態度上自暴自棄。新時代的職校生,90后們,他們個性強,自尊心強,他們從網絡上快速接受信息,見多識廣,接受能力強;他們不盲從有主見,不愿隨便接受別人的教導;他們討厭成績,鄙視分數,喜歡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因此,職校的語文老師要上好語文課,如果不動腦筋,教法得當,真的很難。筆者認為要上好語文課,讓學生學有所成,一定要研究教育對象,研究教學主體的興趣愛好,研究他們的心理特征,在教學實踐中彰顯他們,突出他們,讓他們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一句話,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校職的語文老師應去除功利思想,實打實地做好教學工作,也就是說職校的語文教學不要過多地關注外在的東西,關注成績、關注分數,而應該多關注內在的東西。特別是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特別是關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成功體驗,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著積極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對學生而言,它體現在學習中對成功的需要。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經歷了成功體驗,語文學習興趣就很高,那么他就對自己的努力給予肯定的態度,他的自我效能感就高,老師要充分賞識和鼓勵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無論如何不能去打擊它,哪怕是一個字眼,一個輕微的眼神,對學生的自信心、學習興趣的打擊都是致命的。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其情緒必定是積極的、愉悅的,具有滿足感,會增強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使他們樂意在語文學習方面去探索,而且不畏困難,有毅力堅持和克服,所有這些由于成功而繼續得到強化,從而形成勤奮好學的好習慣。要知道學生自身是富有潛能的個體,他們猶如一塊烏黑的煤炭,蘊藏巨大的能量,他們需要的是火花,語文老師就是火花,起的作用就是點燃,一經火花點燃,他們將釋放巨大的能量,燃燒成熊熊大火。這種火花就是一種賞識的眼光,當學生獲得成功感覺良好時,要及時給以鼓勵、強化,教師及家長不要吝嗇表揚,學生只有在表揚和鼓勵中才能樹立自信和自尊,這其中尤其要鼓勵那些取得同樣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學生,給予他們良好的評價。我們關注語文學習過程,不是不問耕耘結果,而是不問眼前的結果,優化了學習過程。最終優化了語文學習的結果。我們的語文老師教學要講究務本求實,不能追求一些花里胡哨的東西裝點門面,要確實強調突出教學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語文素質。
三、教法先進,激發興趣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多媒體技術已臻成熟,現代教育手段的優勢日益顯現,語文老師如果正確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結合傳統教育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必將開拓一塊教學新領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謂的興趣是指人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這一精神力量是推動學習的動力。多媒體提供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較之傳統的書面的文字和教師的口語,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體現在那里呢?由于教學手段的革新,以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約的語文教學的內容、觀念、方法、模式等因素都得到全然不同的變革。傳統語文課堂的信息量不足,語文教師習于“講書”信息傳輸單一單向,學生對語文學科普遍缺乏興趣等痼疾都得到改善。具體的說,現代教學手段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優勢表現在:第一,感性直觀,化抽象為具體。如教授《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文,學生在學習“泥石流”這一概念時,大多數學生沒有印象,按傳統教法老師就是講解分析概念或出示幾張掛圖,大部分學生還是不甚了解,而借用現代教學手段,學生直觀地看到什么是泥石流,它對人類的巨大危害,通過聲像講解,學生還知道泥石流爆發的三個因素:陡峭的地勢,破碎松散的山體,飽和的吸水量以及怎樣避免泥石流。泥石流爆發時的山崩地垮使學生終生難忘,非常感性,這是傳統教學手法難以企及的,這樣的學習不僅遵循了感知到思維的心理規律,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第二,營造情境,激起共鳴,所謂情境,一般指的是以學生的情緒調動為起點,與語言對象所波及的特定的語境相適應的某些場景與某種氛圍。學生能否很好地進入語境領悟語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而少不更事的青少年很難進入語境。比如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如果用傳統教法無論老師怎樣交作背景,都很難調動學生的情緒進入語境,不能進入語境又怎能理解作者的心境呢?因此用傳統的教法教授《荷塘月色》很難得到理想效果,如果用現代教育手段來恰當地呈現課文的情境,就可能發揮極大的作用,它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起情感需求,推動學生進入課文的語境。考慮到寫作背景時代距離遠,學生對背景生疏,情感上有隔膜,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1927年國共分手時,國民黨鎮壓共產黨的慘狀,那樣草菅人命,那種血雨腥風,一幕幕的圖景營造了恐怖彷徨的學習氛圍,很快就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投入到課文的語境中,理解了作者為什么內心不寧靜,為什么要尋找一個解脫的地方,最后不得而終,最后對課文的誦讀與品味就水到渠成了。第三,信息量大,事半功倍,傳統教法上一篇文章,信息全靠老師口頭傳授,黑板手書信息量少,教學節奏慢,教師累,學生煩,教學效果差,被斥為“少慢差費”事倍功半,如果用多媒體教學,同樣是《荷塘月色》,除了原課文的文字教材,還可以附上大量的相關材料,包括作者的生平經歷,創作成就,寫作背景,專家學者點評。同時,還可以附上展示“葉子與花”、“一絲的顫動”神韻的荷塘月色的畫面,和諧的“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聲中著名播音員的錄音范讀,以及現實的清華大學荷塘的美景,這樣的信息量,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手段不可企及的,極大地吸引了學生,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效率。第四,師生互動,主體突出,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由于信息來源窄小,教學手段單一,教學過程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學生只能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對話互動受到條件限制很難進行,強調學生主動的意義建構也很難進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學生獲得信息的來源極為順暢,課堂教學手段也豐富多彩起來,因而教師和學生的行為角色發生轉變,即是傳統教育過程中教師單純地以傳播知識為主轉變為學生的啟發者,引導者和教學資源的組織者,而學生也從傳統教學中單純地、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自覺地學習,充分地發揮主體作用成為必然,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性大增,學習效果自然而然就好了。贊可夫說:“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得更好———這是一個創造性工作的教師的座右銘。”職校的語文教學要聯系社會實際,適應學生的個性特征,要有長遠眼光,語文教師要積極主動地發現并調動在學生中蘊藏著學習語文的積極因素,并促使它形成一種興趣來推動語文學習,使學生在邊學習邊實踐中,越學越有趣味,取得萬花筒的效果。
本文作者:章建春工作單位:將樂職業中專學校
- 上一篇:簡述職校檔案工作者的素養
- 下一篇:縣級職校教師素質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