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策略

時間:2022-02-10 16:50:26

導語: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策略

摘要:如今我國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人才的需求標準正在不斷提高,滿足企業日益變化的人才使用標準,是高等職業教育培育人才的重要出發點。而職業素養包含顯性和隱性兩個方面,其中隱性職業素養指的是職業道德、職業習慣、職業態度等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職業行為的觀念認知。語文教學是涉及人文學科最豐富、最立體的學科之一,通過對語文教學的合理改革來開展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質的培育,是高職語文教學的新功能和新方向。本文結合高職語文教學特點和隱性職業素質概念,對語文教學中融入隱性職業素質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方案和策略。

關鍵詞:高職教育;隱性職業素質;語文教學;教學改革

高職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向社會各行各業培育實踐能力強、綜合素養高、發展潛力大的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對于學生的培育不僅要以專業知識充實其大腦,沉淀其智慧,提升其職業應用能力,還要用人文學科知識來助其構建正確的三觀,形成充滿正能量的思想意識,塑造積極正面、陽光向上的職業形象。如果說術業有專攻的職業技能是學生能夠在社會上立足的“敲門磚”,那么職業素養則決定了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空間的大小。

一、隱性職業素質概念闡述

把學生培育成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一手抓外在職業實踐能力的應用,一手抓內在職業道德素質的塑造,只有兩者在高職教育中做到有效融合、平衡發展,才能夠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這其中職業素養指的是在支撐和推動崗位工作高質高效完成的行為規范準則,比如履職盡責的敬業精神,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團結互助的配合精神,自我精進的學習精神等[1]。職業素質的顯性與隱性兩個細分概念,主要來源于美國學者麥克利蘭的素質冰山模型,該模型將人的素質比作一座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整座冰山露在水面以上的部分為20%,被稱作顯性素質,沉在水面以下的部分為80%,被稱作隱性素養。該模型形象直觀地指出,顯性素質與隱性素質的占比為2:8,說明隱性素質對個人的發展起著更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另外,隱性素質同時也支撐著顯性素質,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才的未來職業發展方向。

二、語文教學提高學生隱性素質的可行性探討

(一)語文教學的功能作用分析

語文是高職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礎學科之一,其教育功能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第一,語文是工具類學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綜合思考能力。語文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就是培養學生漢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而在這些能力的培育與塑造過程中,也包含了諸多的學科知識,這樣也能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各類知識的熏陶和感染,形成深入思考,善于聯想,開拓創新的綜合應用能力。第二,語文作為人文類學科,能夠幫助學生增進文學藝術修養。漢語言基本知識的傳授只是語文教學的基礎,高職語文教學更重要的任務是,將國內外從古至今的優秀文學作品中包含的人文社科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受先哲們的思想熏陶,在真善美和正能量的影響下幫助學生更好地增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向而行的隱性職業素質。

(二)語文教學中的隱性職業素質培育分析

語文教學目標與隱性職業素質的培育目標具有一致性,這是因為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漢語言為橋梁,來幫助學生實現從最基本的語言應用能力向邏輯思維能力、情感認知能力、道德塑造能力的轉變,而這是一個由淺到深,由知識技能向潛能素養轉變的漫長過程。而隱性職業素質的培育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是語文教學中開展隱性職業素養培育的原因。

三、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具體內容分析

(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古希臘有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這也成為古希臘哲學研究的終極命題,客觀清醒地認識自我,做好自我定位,這也是做好職業心理適應性鍛煉的前提[2]。語文教學則具備這個方面的功能作用,比如語文寫作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語文閱讀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等。語文教學中的主旨思想都會涉及思想信念、價值追求等方面的內容,比如包含了很多涉及優秀傳統思想的古文詩詞。在老師的點撥與指導下,能夠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找準人生理想,樹立事業方向,使其學會如何揚長避短,怎么創造價值,從而讓學生在內外兼修中具備崇高的涵養和素質,最終邁向人生勝利之路。

(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他人

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工作中的配合銜接越來越緊密,因此學生具備團結協作和交流溝通的職業素養是確保工作高質和高效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正確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如何為人處世是職業素養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做好這一點,就要樹立正確認識他人的意識和態度,與別人保持不卑不亢,平等互助的工作生活狀態。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都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比如在唐詩宋詞中就包含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潮暮暮”的愛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友情等,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關心和尊重他人,同時也能夠自我提升[3]。

(三)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

正確認識社會,有利于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將自己干事興業的激情與動力與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從而找準人生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語文本身就是對社會生活各種現象的一種客觀展現,除了語文課堂學習能夠讓學生獲取最基本的社會生活生存常識,與語文課相關的社會實踐和主體活動也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接觸社會,以此為平臺得到更多鍛煉自我、融入社會、與同學團結協作的機會。

四、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隱性職業素質的策略方法

(一)創新語文教學模式,轉變語文教學思路

運用新型語文教學模式,基于語文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延展,對隱性職業素質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機滲透和有效傳授,具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具體的實施方法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學校、老師和學生都要重視語文,學校嚴格按照教育大綱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規劃,加強老師教學效果的評審和學生語文能力的考核。二是轉變教學方式方法,適當地增加一些與隱性職業素質相關的教學內容,比如在經典文學作品概述中適當融入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引導與思考,在語文課外活動中多與職場相結合等,讓語文教育功能增加立德樹人的德育作用和幫助學生就業創業的實踐應用作用[4]。三是要求高職院校要鼓勵語文教師編撰新的語文教材,利用語文教學來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教材中將職業素養教育相關的知識理念融入其中,比如在文學欣賞中培育學生良好的情商,在傳統文化學習中塑造學生積極正面的道德理念等。

(二)完善語文教學條件,營造語文教學氛圍

一是要做好課內外硬件設施建設。讓語文教學插上科技的翅膀,比如老師可以通過微信來開展移動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組建群聊小組,老師可以定期給小組布置課外任務,然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享,此種情境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將課堂知識教學與課外任務作業有機整合在一起,然后讓小組成員在互幫互助中共同進步。二是要營造互動式、融合式、參與式的輕松學習環境和氛圍,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不能成為老師“一言堂”的舞臺,也不能延續傳統機械式的照本宣科的模式,而是要讓語文教學更加社會化、生活化,主動與職場應用實踐相結合。三是對融入隱性職業素質教育的學習考核,要改變以往單一的唯分數論,多角度、多層次來全面評估分析,這樣才能保證成績的公平性和客觀性。

(三)加強教師隊伍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是知識的傳播者,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必要條件,一直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隱性職業素質融合下的語文教學需要綜合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都非常深厚的高水平教師,以保障達到既定的教學效果。為此,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圍繞專業知識儲備、專業能力塑造、教學方法構建來加強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專業能力的訓練與培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圍繞師德師風、教師涵養、思想情懷等方面,提高教師的個人魅力與風采,從而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積極正面的引導。

五、結語

如今我國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人才的需求標準正在不斷提高。滿足行業企業日益變化的人才使用標準,這是高等職業教育培育人才的重要出發點。而以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的語文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增強其就業創業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學,胡智勇,于衛東.構建以職業人文素質為導向的高職語文教學模式[J].海外英語,2018,388(24):50-251.

[2]楊利靜.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問題和對策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25(006):50-53.

[3]胡慶華,曹景龍,吳勁松.契合現代學徒制專業素養需求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6(A2):63-65.

[4]楊新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路徑探究[J].科教文匯,2019,12(034):123-124.

作者:榮靖 單位: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