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語文實踐對語文教學的意義
時間:2022-01-19 03:15:30
導語:試議語文實踐對語文教學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讀出一種味道
“誦讀”不是簡單地一讀了之,而在于把“寫在紙上的語言變成活的語氣”(朱自清),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所氣韻聲調、思想情感傳達出來。這是說要學生沉潛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讀,美美地讀,讀出感悟和情趣,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讀出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從而達到“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的程度。如,在《泉水》一課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教師就在“讀”上下足了功夫。一是提出“三到”的讀書要求;二是通過兩個句式的比較,并運用聽讀(聽教師讀)的方法,讓學生讀懂句子的意思,用心感受句子所蘊含的情感,從中體味遣詞造句之精妙;三是讀書質疑和釋疑,在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在讀中利用課本資源(上下文、插圖等)解決問題;四是創設情境讀,隨著學生對語言感悟的逐步深入,師生又扮演不同的角色,不露痕跡地進行了三次朗讀訓練,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入情,一次比一次讀得有味,達到了“情到深處自然鳴”的境界,泉水樂于助人的形象也在讀中活化,并銘記于學生心中。
二、說出一種個性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學生是文本的閱讀者,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具有自由釋放各自閱讀感受的獨立空間,在教學中,教師應借助課文情境,為學生創造言語的機會,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表達能力的提高。如閱讀《美麗的丹頂鶴》第三自然段,老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據圖找文和用動作演示來幫助理解,并創造性地引進丹頂鶴的各種生活畫面,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丹頂鶴無論在什么時候、在做什么事、都那么高雅,都那么引人注目的認識,從而對“高雅”這一難以言傳的詞語有了更深切、更直觀的感悟。更值得稱道的是,畫面上方出現了“水中捕魚”、“悠閑漫步”、“追逐嬉戲”、“梳理羽毛”、“岸邊戲水”相關的四個字的詞語,這既擴展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凝煉之美,又為學生用“不論……還是……都……”這一句式練說提供了語言素材。學生有了說話的“腳手架”,言語表達自然就容易多了:“丹頂鶴不論是在草地上梳理羽毛,還是在天空中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丹頂鶴不論是在空中迎風展翅,還是在水中嬉戲玩耍,都顯得那么高雅……”“丹頂鶴不論是在水中追逐嬉戲,還是在池邊悠閑漫步,都顯得那么高雅……”這里的課外資料引進,其作用已不單純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認知視野,更是為語言的學習、理解和表達服務,從而保證了學生的練說效果,使語言實踐扎實、高效。
三、寫出一道色彩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課堂小練筆是促進語言積累和運用的重要語言實踐形式,但在閱讀教學中,“寫”往往不為人重視。如:《記金華雙龍洞》一文中描寫內洞景美奇異特點時,在描寫“雙龍”后,作者寫道:“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教師可利用這一概述句,要求學生變概括為具體,化抽象為形象,具體寫出種種石鐘乳和石筍的奇異樣子。這樣,不僅訓練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而且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運用表象,驅遣想象,形象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奇異,激起學生熱愛之情。請看兩位同學所寫的片段:“你看,這石筍分明是上八洞神仙呂洞賓‘下凡’來此,只見他臉含微笑,一把長長的胡須飄在胸前,穿著長衫,手拿一把仙刷,背著寶劍,神采奕奕地屹立在船頭,雙眼眺望遠方,我仿佛聽見他在說:‘這里真是人間仙境啊’!”“您瞧,那邊的石鐘乳,不像是只猛虎下山嗎?只見它張開血盆大口,像是搜尋什么獵物,銅鈴似的雙眼貪婪而兇惡地向四周張望。”這樣,保證了語言訓練的有效落實,促進了語言能力的真正發展。
四、思出一片風景
反復誦讀、比較后,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憋足了勁地長才叫冒……”“一下子鉆出來才叫冒……”“這里的‘冒’還指荷花面帶笑容地鉆出來,在荷葉叢中亭亭玉立……”瞧,教師僅僅抓住一個“冒”字就讓學生進行了一次生動有趣的語言實踐。語文課姓“語”,一堂優秀的語文課,必定是一堂回歸語文本體的課;一堂富有教育價值的語文課,必定在‘豪華落盡見真淳’的簡約風格中顯示幾分沉甸甸的“務實”。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們應該實事求是,講求實效,追求樸實的教風,扎實的效果,活化語文實踐,凸現語文本體,把閱讀課上得“簡簡單單”“清清爽爽”。
作者:葉長英單位:南安市第一小學
- 上一篇:芻議大學語文實踐教學體系
- 下一篇:試議財經類高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