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時間:2022-05-12 03:38:04
導語:解析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高中英語教師有必要根據初中英語的特點,掌握并利用教材進行語法教學的常規(guī)技巧,如句型的介入、對比的提示、積累的引導等,以引導高中生更好地感受語法這項看起來枯燥無味,實則作用重大且意蘊深遠的認知模塊。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規(guī)范的語言需要有特定的規(guī)則作為限制,這便自然引出了語法的應用價值,應該說,語法知識對于學生習得英語語言,并最終將語言導向交流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從這個角度上講,高中英語教師有必要同時進行語法教學和詞匯教學,幫助學生從基本句型出發(fā),讓學生在對比中總結,在積累中優(yōu)化語感,實現個人語言成長的目標。
一、句型列示感知語法功能
語法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使學生嘗試理解與應用這一概念中的種種細節(jié),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句型。高中英語教師可以采取列句型的普遍做法,帶領學生逐步感受特定句子的結構類型,以及與之相應的詞匯組織排列規(guī)律等。當然,與實際應用價值不相關聯的句型很難有說服力,為此,教師應注意到句型的實用性。例如,當介紹到感嘆句時,教師會在黑板上直接列出句型,包括How+adj./adv+主語+謂語+其他,How+主語+謂語+其他,What+adj.+可數名詞復數+其他,等等,這樣的理論羅列只能起到知識提示作用,教師需要以一種合于實際、有益理解的形式,讓語法功能的實用價值得到體現。例如,在教學譯林牛津高中英語必修四Unit1Advertising這部分內容時,與感嘆句型相關的知識是學生需要認知與理解的,教材里以兩種形式體現出來;由“How”進行引導,如“Howamazingitlooks”;由“What”進行引導,如“Whatabeautifulhouse”。這些句型的具體提示,可使學生在理論語法知識的支配下,體會到語法的實用性。除此之外,還有幾種平時生活中常用的感嘆句型,教材中并未直接給出。為便于學生全面了解知識,教師可以及時地將這些句型列出來,讓學生從語用角度獲得感性的語法認知。比如,由“How”引導的另一種類型感嘆句:How+主語+謂語+其他,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表達,完成相應的語言訓練任務,學生可以造出“HowIwishtojointhefootballclub”等句子。由“What”所引導的另一類型感嘆句:What+形容詞+可數名詞復數+其他,學生可造出“Whatinterestingbookstheyare”等句子。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提示學生。這些句型并不是生硬的理論知識,它有著深厚的生活實際基礎,教師要在指導學生記憶句式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句型列示的功能。
二、兩相對比掌握語法規(guī)則
法國學者丹納在《藝術哲學》一書中曾經提出:“治學方法的要義在于對事物需要由事實出發(fā)進行認識,而非基于某種虛無縹緲的主義,更不是提出某個教訓,規(guī)律的探索和證明是必要的。”丹納所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同樣適用,英語語言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教師若想幫助學生實現對英語語言的深度認知,濃厚的興趣、及時的反思都只是前提條件,主義與教訓或許也并不需要,從語言實際應用的視角出發(fā),引導學生探尋規(guī)律、證明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才是必要的手段。當談及規(guī)律時,有的學生可能認為,英語語法知識浩瀚無窮,即使窮盡自身之力也無法達到理想的目標,實則不然,在具體認知過程中,師生可共同從漢語語法的規(guī)律出發(fā),將其與英語語法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探索規(guī)律,發(fā)現正遷移或者負遷移的功能,這可以給認知提供依據,加深學生對英語語法的印象,使學生明確語法規(guī)則。例如,漢語中沒有單復數變化語法,而英語中有;漢語中定語前置普遍存在,而在英語中則相反;漢語中時態(tài)變化不明顯,英語中動詞時態(tài)變化是普遍現象,等等。教師要善于采用對比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借助漢語的參照功能,完成英語語法規(guī)律認知的任務。在教學中比較常見的做法是教師先舉出一個同漢語語法規(guī)則明顯相異的英語句子,由學生完成英譯漢活動,并要求學生在翻譯之后加以對比,自主總結英漢兩種語法的規(guī)則相異處,從而因對比而理解,因理解而記憶,產生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師提出“ThetwobooksIboughtyesterdayinabookstorearewrittenbyafa⁃mouswriter”一句,學生將其翻譯成:“我昨天在書店買了兩本書,它們是一位名作家寫的。”經過對比,兩種語言的語序、語感、單復數用法的區(qū)別都展現出來,像修飾“thetwobooks”的“Iboughtyesterdayinabookstore”部分位于后面,作為謂語使用的“arewrittenbyafamouswriter”部分,又存在時態(tài)問題,值得學生注意,這和漢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者,從本句來看,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語態(tài)與詞序區(qū)別極其醒目,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分析兩者的結構差別,嘗試從區(qū)別處發(fā)現特點,有效規(guī)避將漢語思維植入英語語法認知過程的錯誤。
三、重視積累培養(yǎng)語法敏感度
語言的學習過程可以視為閱讀積累的過程,語言之所以能夠成為最有效的交流工具,從本質上講也正是因為語言是個人經驗的總結,個人經驗積累得越豐富,語言能力便越強,隨之而來的便是個體理解能力、聯想能力、判斷能力等的全面發(fā)展。語法學習更需要注意到這一點,其原因在于:學習者只有在持續(xù)不斷的閱讀積累中,才有可能讓自身體會到建立于語法之上的語感,并迅速對語言文字產生直接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對某種語言形式及語言意義進行真實而準確的判斷。從這個角度上講,在語法教學中,以增強語感為目的的積累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夠讓學生對英語語言形式產生足夠的敏感度,使學生熟悉英語表達中的感覺,在聽到、看到、說出某一英語句子時,馬上能感覺出其是否符合語法規(guī)則。當第一印象形成之后,教師的語法教學便轉化為學生對語法的自覺認知,而不必再由教師對每一個語法細節(jié)條分縷析。高中語法規(guī)則浩瀚無邊,自覺感受、自主學習才是正確的思路。例如,在教學譯林牛津版高中英語必修四Unit1這部分時,閱讀課文是關于Advertisements的內容,文本中包含了大量的語法知識,重難點有定語從句、賓語從句、定語后置、現在完成進行時等,如教師一一講解,費時費力,效果平平,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語感要求,在大聲朗讀和背誦的基礎上,自主搜集、積累、記憶一些精彩語句,在語言積累中形成對正確用法的印象,慢慢提升理解和判斷語法規(guī)則的能力,這是一種無言之教,可以促進學生語法認知能力的充分發(fā)展。
四、結語
英語是一門比較獨特的語言,但它和所有語言一樣,都有著重視語法的共通性,為了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習得英語、應用英語,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掌握語法的要義。而實踐證明,從句型出發(fā),以對比為主,使積累發(fā)揮出語感養(yǎng)成作用,這是語法培養(yǎng)的基本步驟,這幾個步驟的順利推進,需要教師做出及時而充分的引導。
參考文獻:
[1]張萍.情境模擬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英語廣場,2016(1).
[2]紀進民.高中英語立體式語法PEACE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英語教師,2018(10).
[3]徐晨玨.淺談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優(yōu)化[J].學周刊,2017(12).
作者:何文霞 單位:江蘇省邗江中學
- 上一篇: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芻議
- 下一篇:高中生英語素養(yǎng)學習活動設計策略